千載之下,讀此句,浩然氣生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南宋】陳亮

不見南師久,

漫說北群空。①

當場隻手,

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

得似洋洋河水,

依舊只流東?

且復穹廬拜,

會向藁街逢!②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於中應有,

一個半個恥臣戎!

萬里腥羶如許,

千古英靈安在,

磅礴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

赫日自當中!③

千載之下,讀此句,浩然氣生

①北群空:出自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以良馬比喻人才。

②穹廬:遊牧民族居住的圓形氈帳,代指金朝。

藁gǎo街:《漢書∙陳湯傳》中記載,陳湯斬單于,奏請朝廷說:“宜懸頭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③赫hè日:光輝的太陽,指南宋。

這首詞是陳亮送好友章德茂出使金國時所作,當時的天下形勢,南宋渡江後, 數次北伐無果,與金國“隆興和議”,不但要繳納“歲幣”,還要向金國稱臣稱侄,實在是屈辱。

此詞表達的情感是很複雜的,既有對金國入侵的憎恨、有對南宋當權派的不滿,又有對光復河山、統一國家堅定不移的信念,有對朋友的鼓勵,對未來的展望,寄託了詩人經邦濟世的抱負。全詞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其磅礴正氣,躍然紙面,使人振作,令人奮發,感染力極強。

詞眼是那句“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白雨齋詞話》中評價此句,說“精警奇肆,幾於握權透爪,可作中興露布(檄文)讀”。

千載之下,讀此句,浩然氣生。

千載之下,讀此句,浩然氣生

陳亮(1143-1194),字同甫,號龍川,浙江人。

《宋史∙陳亮傳》中記載,“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是南宋著名的主戰派人士,反對苟且偷安,數次上書言恢復事,兩次被誣入獄。五十一歲還考中狀元,但次年就去世了,追諡“文毅”。

千載之下,讀此句,浩然氣生

陳亮所作政論氣勢縱橫,看一段他的上書:

“國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無也;二聖北狩之痛,漢、唐之所未有也。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與之俱生,卒能以奔敗之餘,而勝百戰之敵。及秦檜倡邪議以沮之,忠臣義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氣惰矣。”

對天下形勢的分析很是精到。

還有陳亮的自贊,很反映他的性格:

自贊:其服甚野,其貌亦古。倚天而號,提劍而舞。惟稟性之至愚,故與人而多忤。嘆朱紫之未服,謾丹青而描取。遠觀之一似陳亮,近視之一似同甫。未論似與不似,且說當今世,孰是人中之龍,文中之虎!

千載之下,讀此句,浩然氣生

陳亮與辛棄疾是好朋友,兩人結識頗有傳奇色彩。陳亮聽說辛棄疾的名聲,去拜訪他,路過小橋,三次躍馬,而馬不敢向前,陳亮大怒,拔劍斬馬首,推馬仆地,徒步前行。辛棄疾恰好在樓上看見,大驚,派人去問,陳亮已經到了門口,兩人遂訂交。

陳亮死後,辛棄疾作《祭陳同甫文》來紀念他。

千載之下,讀此句,浩然氣生

千載之下,讀此句,浩然氣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