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夺取赫鲁晓夫政权的?其对苏联又有哪些贡献?

林梓源


说勃列日涅夫“夺取赫鲁晓夫政权”,真是高看他了,他根本没那个能力;说他对苏联的贡献,我觉得也可以洗洗睡了。

1964年夏天,乘着赫鲁晓夫去黑海度假的时候,苏共主席团其他成员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宣布赫鲁晓夫下台。而在政变成功以后,政变的两大干将——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为了争夺苏共的最高权力却差点再次反目。苏共内的大佬们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内耗,就把勃列日涅夫,这个其实各方面都乏善可陈的家伙推举出来,担任最高首脑,以起到平衡各方的效果。

前面提到的苏斯洛夫和谢列平,很多人可能不熟悉,这也很正常。大家只需要记住一点——勃列日涅夫有他们所有的毛病,却把他们的优点全部选择性的忽略了。

苏斯洛夫坚持苏共对苏联全方面的控制,尤其是思想;谢列平是搞克格勃出身,勃列日涅夫也大搞克格勃。但是苏斯洛夫和谢列平都坚决抵制干部搞特殊化,谢列平甚至还要求报纸等媒体尽可能披露一些“不适合”的内容,这些,却成了勃列日涅夫视而不见的。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固定生产基金增长2.42倍,高于同期美国的发展速度,社会生产总值增长1.46倍。196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仅相当于美国的62%,到1975年提高到相当于美国的67%,增长1.44倍。而同期的工业产值比则从65%提高到80%,增长1.77倍。

苏联军费从1965年的326亿卢布增加到1981年的1550亿卢布,即3.75倍。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14%,约占财政支出的1/3以上。拥有洲际弹道导弹1300枚,首次超过了美国1054枚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70年代初,美苏军事力量基本达到均衡,此后日益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但是苏联变强了吗?经济和军事的强势真的让苏联强大了吗?当然没有。

苏联的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变本加厉地工业化、却忽视了农业的基础上的。而即使是这些可怜的经济建设成果,也都被某些特权阶级纳入囊中。在工资收入并没提高多少、意识形态又被严密控制的情况下,苏联人民的生活并不幸福。

而在这种时候,勃列日涅夫主要就干了两件事——1.给自己授勋章,搞得自己比斯大林甚至是列宁还伟大;2.无限延长自己的任期,直到自己断气。

在赫鲁晓夫下台的时候,他留下的苏联是一个已经逐步和西方修复了关系的形象;而当勃列日涅夫终于一命呜呼的时候,苏联已经是风雨飘摇,距离大限只有不到十年的光阴了。

让这么一个庸才占据元首的位置这么久,苏联不完蛋也真是见了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