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打扰,是最好的爱

不去打扰,是最好的爱

每次回到老家,印象最深莫过于那一片片越来越繁茂的树林。站在故乡的马路边,呼吸清新空气,绿野风吹来两个大大的问号:这绿是怎么变浓的?那树是怎么长野的?

答案很简单:无人打扰。

记得小时候,情形可不是这样的。村前村后,稀稀落落几根小树苗,鸟儿也少,偶然能见几只麻雀应和着南来北去的燕子,驱赶日深一深的孤寂,用声音相互取暖。当然也有百年大树,不过,只有树桩。大树被人砍去,腾位置做新房,大材做梁,小枝烧火。

那时,村里家家人丁兴旺,欣欣向荣。

不去打扰,是最好的爱

花开花会谢,村庄像盛开千年的花,终于开始凋零。村人外流,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三股潮流像抽水机一样把村民源源不断地往外抽。一是读书潮,考上大学留在城里工作;二是经商潮,去外面做点生意,过好日子;三是打工潮,也许缺本钱少文化,但总有力气的,于是,少年不读书,长大一些,就去城市打工。

人们欢快地背井离乡,身在城里,心恋繁华,不愿复返。

人一走,村就空了。1994年,我高中毕业,当时全村人口多达二三百。而今,做红白喜事,把村里所有常住人口都叫上,还凑不齐三桌,减少了足足十倍。人少,田荒地芜,草树迅速占据,欣欣然,长势喜欢。留守农村的人们烧饭改用煤气灶,村巷内的杂草枯枝便无人问津,显得荒凉清寂。

短短二十年,村前村后的树大了,密了,草杂了,厚了,绿染大地,生机勃勃。

有懂林业的人士对我说:“保护森林,其实很简单。它本不需要人们刻意去保护,自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人类对森林的最好保护,就是不要去打扰它。”

不去打扰,说得多好啊!

保持距离,给足空间,有时是最大的保护,最好的爱。

不仅是对树木,对孩子,对所有人,甚至对这个世界,有时,不去打扰,给对方留足空间,就是最好的爱的方式。

不去打扰,是最好的爱

《莫愁·时代人物》

审核:韩丽晴

莫愁大观园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