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重鎮荊州,李自成不費一兵一卒就占領,明朝守軍紛紛投降

荊州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荊州有肥沃的土地,能供應充足的糧食,荊州的戰略位置更是西通巴蜀、東連江南,是通向南方的中樞,地位極其重要。三國時,曹操、孫權和劉備就對荊州極其重視,劉備在四川建立蜀漢政權後,派關羽鎮守荊州,最後關羽卻敗走麥城被殺,從此也有了“大意失荊州”一說。

軍事重鎮荊州,李自成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明朝守軍紛紛投降

三國時期的荊州

明朝末年,政局動盪,人心惶惶,農民起義軍更是燒遍大江南北,星火燎原一般地摧毀著明朝的統治。崇禎十五年(1642年),荊州地區的農民起義軍和盜匪選擇與李自成農民軍聯合,並且都願意擁戴和推舉李自成為首領。而之前李自成已經攻下襄陽城,之後李自成又分別派兵去攻打夷城、宜城、荊門,湖廣地區已無安寧。

軍事重鎮荊州,李自成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明朝守軍紛紛投降

李自成劇照

十二月初九,駐守荊州的巡撫得到李自成即將兵臨城下的消息,不但沒有組織抵抗,反而立即奉惠王並攜帶家眷率軍逃到湘潭,當李自成到達荊州後,城內的百姓和官員則打開城門,迎接李自成大軍進城。等到攻克荊州之後,李自成令馬守應駐守夷陵,來防範可能遭遇的進攻,又令賀一龍率兵攻打德安,進而窺探黃、麻地區,以期實現更大的戰略企圖。

軍事重鎮荊州,李自成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明朝守軍紛紛投降

荊州城

明末史學家計六奇根據一位從湖廣地區歸來的馮姓書生的訴說記載到,當時明朝政府的軍隊駐紮在荊州,佔據了特別有利的戰略位置,扼守著湖南、湖北和四川的咽喉要道,李自成的農民軍不過是搶劫錢財、殺人放火的盜賊而已,當時根本沒實力去攻佔荊州,也沒有想過佔據大城市。然而當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洶湧而來時,荊州城內卻到處風聲鶴唳,處處膽戰心驚,對李自成農民軍的恐懼達到了極致。

巡撫帶著惠王立馬逃出了荊州城,明朝官員害怕得紛紛作鳥獸散,他們認為荊州城肯定是要被李自成佔領了。十二月十六日,李自成率軍來到荊州城下,沒有耗費一兵一卒,連一支箭都沒有射,明朝那些被嚇破膽的官員便打開城門投降。自古以來,各方軍隊要想爭奪荊州都需要耗費苦心,打個頭破血流,魚死網破才行。如今李自成的部隊卻唾手可得,沒費絲毫力氣就佔領了荊州城。當一些百姓到達嶽州時,見到惠王住在普通的民房中,巡撫也率軍駐紮在這個地方,卻根本不敢向荊州進發一步,害怕李自成的農民軍到這種地步,實在是難以想象。

軍事重鎮荊州,李自成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明朝守軍紛紛投降

明朝軍隊

明朝官員對農民軍的恐懼其實並不少見,特別是到了崇禎皇帝自盡前幾年,李自成和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已經儼然有席捲中國北方之勢,能征善戰的明朝將領死的死、降的降,很多明朝官員和將領對明朝已經漸漸失去了信心,他們轉而避免與農民軍作戰從而保存實力,在如此亂世之中,只有手上有軍隊,才能夠保住自己的權位,這也是崇禎皇帝和明朝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