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揚的馬雲和商人的李嘉誠!

2018年

6月29日,90歲的李嘉誠在汕頭大學2018屆畢業典禮上作了題為《建立自我 追求無我》的主題演講,並宣佈他將從汕頭大學校董事會名譽主席的位置上卸任。

9月10日在這個教師節的日子裡,風清揚 馬雲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職,以專注教育相關的慈善事業,完成權力交接。以此來表達對自己後半生從事教育事業的立志。

在這個世界經濟危機10週年,國內經濟風雨飄搖,世界格局縱橫捭闔的日子裡,兩位大佬均在同一年宣佈離開自己奮鬥一生的事業。

註定這個2018年是個不平凡的年代。

1928年7月,李嘉誠生於廣東潮州潮安縣北門街面線巷。其父李雲經是一位讀書人,但奈何家道式微,無法入大學讀書,只好在蓮陽懋德學校做了一名教員。數年後,抗戰爆發,潮州淪陷,李家輾轉入香港投親,但李雲經卻於1943年冬染恙而逝。

1964年9月10日,馬雲生於浙江杭州的一戶非普通人家。其父馬來法,在藝術界鼎鼎有名,是曲藝界的元老級人物,不光本身曲藝造詣極深,更是浙江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若是當年執意要馬雲學習曲藝,那如今我們估計也只能在戲班子裡看到馬雲!少年時代的馬雲雖然身材瘦小,卻並不安分,13歲時,馬雲因為打架記過太多而被迫轉學。那個時候馬家人大概誰有沒有想到,這樣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傢伙將來會成為一名教師。

1940年 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帶著家人來到香港。

其父親以教書謀生,所以李嘉誠先生喜歡宣城自己是教師的兒子。

中國人最喜歡聽“白手起家”的富豪故事,因為它特別親切,三言兩語之間,就能讓正在炎炎烈日下搬磚的你我產生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心理共鳴,彷彿只要每天搬完兩車磚,自己也能成為一代大富豪。這就是心靈雞湯,以前我創業的時候也是這樣每天熬上一大鍋,因為沒有它很多人就活不下去。

所以香港長江集團官方網站聲稱:‘為了扛起維持家庭生計的責任,李先生不到15歲就輟學,在一家塑料貿易公司找了份工作,每天工作16小時。1950年,他的勤奮、謹慎以及追求完美的精神讓他有了自己的公司——香港長江實業。’事實上,李嘉誠讀過幾年書,李嘉誠的舅父莊靜庵於1935年來到香港,40年代創立中南鐘錶公司,1950年涉足瑞士鐘錶,並於1955年取得瑞士樂都表、得其利表的經銷權。在那個年代的香港,莊靜庵就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在鐘錶業界享有盛名。60年代,莊靜庵的出口業務增長迅速,他興建了11層高的廠房樓宇,在當時就是富甲一方的成功人士。40年代李嘉誠父子舉家來投莊靜庵,一家人的生計都靠莊氏維持,所謂“不到15歲就輟學”、“扛起維持家庭生計的責任”云云都不過是隨口說說罷了。

據李嘉誠的一位老朋友透露,李嘉誠的岳母也給了他額外的經濟支持。

儘管存在一定的“履歷造假”成分,但李嘉誠絕非泛泛之輩。他的起步離不開舅父的助力,但他的成功絕非偶然。他是一位深諳中國文化的商界大師。

而我們的風清揚也是深諳中國文化的商界大師,因為李嘉誠和馬雲是有過交集的。

風清揚的馬雲和商人的李嘉誠!

李嘉誠創辦了長江商學院,馬雲也是長江商學院的一名學生,當年牛根生、郭廣昌、馮侖等一起在香港的維多利亞大廈集體拜訪了李嘉誠。

柳傳志創辦了泰山會、它由中國知名且有相當影響力企業的CEO(或董事長)組成,每年只發展1家會員單位,會員單位包括聯想控股、四通集團、泛海集團、遠大集團、復星集團、巨人集團等15家,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親任會長,段永基任理事長,顧問吳敬璉、胡德平。 泰山會是中國最知名、最神秘的大型商會之一。

馬雲創辦了湖畔大學,由柳傳志、馮侖、郭廣昌、史玉柱、沈國軍、錢穎一、蔡洪濱、邵曉鋒等九名企業家和著名學者等共同發起創辦,位於杭州西湖鵒鵠灣附近。湖畔大學堅持公益性和非營利性,旨在培養擁有新商業文明時代企業家精神的新一代企業家。

這裡面的深刻的用意也基本上把中國頂級精英人脈資源建成了一個資源池。

馬雲當然不是白在李嘉誠的長江商學院學習的,對於利用人脈資源池,馬雲也是輕車熟路。

風清揚的馬雲和商人的李嘉誠!

當年馬雲拜訪王林一眼就識破了王林玩把戲的伎倆,這事在史玉柱的微博上史玉柱親口承認,但為什麼風清揚還要去拜訪王林?這其實跟李嘉誠創建長江商學院網絡內地頂級資源,柳傳志創辦泰山會形成東林黨,一個目的:王林構建起強大的關係網絡和金錢帝國,不僅治病算命找王林,搞項目託關係也得找王林,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成功樹立起無所不能的形象,而借用大師背後隱藏的圈子和能量,才是這些達官顯貴拜訪他的真實意圖,一句話是官商的圈子,王林是代理人。

當年的淘寶需要支付寶打通銀行系統時,馬來法是幫不上忙的,馬來法能幫上忙的也僅僅是介紹馬雲承接了外經貿部的一些項目,參與開發了外經貿部的官方站點以及後來的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

即使現在,金融系統也是極度封閉,不但涉及到金融安全,國家安全,還有封閉的國有體制不是隨便一個私人企業,隨便就能接入銀行系統,進行結算的,更不要說中間還有個 銀行的親兒子銀聯。

但王林是有這種神力的,因為當年的王林是手眼通天的。這也是馬雲後來有底氣叫板工商銀行:建議大家都不要用工行的卡,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幫助銀行來改變。

甚至支付寶後來連接完所有的銀行後可以直接繞過央行進行結算和清算,如果不是央行推出了網聯繫統,那麼支付寶的金融帝國直接把控著中國的金融命脈。

這種打通銀行交易系統接口能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嗎?如果沒有高人指示,哪個國有銀行做這種吃力不討好,還冒著掉烏紗帽的風險,幹這種事情呢?

所以在前期馬雲是深諳李嘉誠的經商之道,是學以致用的典範,只是李嘉誠一直將自己定義為:商人,一條道走到黑,而我們的風清揚當年迫不得已走此下策,以達目的。

不知道是否能將王林定義為馬雲的貴人,但成功的路上這些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李嘉誠的貴人除了自己的舅舅之外,另外一個是貴人是給了李嘉誠黃袍加身的。

1978年,總設計師鄧公與李嘉誠會面,從那時起,李嘉誠不僅是香港商界的領袖,而且還是大陸官方與香港商界的對話人。一個人到了這個位置,想不發財都不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富貴逼人。

隨後,在香港房地產起飛的數十年間,李嘉誠先後進入地產、港口、零售、能源、通訊、醫藥等行業,組建起了龐大的商業帝國,並用從香港賺到的錢去海外不斷購買資產,其商業版圖遍及全球。

然而,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李嘉誠笑傲香江的同時,也為日後香港經濟的痛點埋下了病根,其中最大的痛點就是地產。

九十年代中後期,香港房價高漲,貧富差距極大,李嘉誠的商業帝國讓香港人越來越厭憎。李嘉誠擁有的私宅物業總量佔到了全港的1/7;和黃至今在香港葵涌港擁有 12 個泊位,處理港口近一半的集裝箱;百佳超市佔據了全港70%的零售超市份額……香港人每天為李嘉誠的企業打工,然後把李嘉誠付給他們的工資在李嘉誠提供的消費渠道里還回去。

所有的香港人都是李嘉誠商業帝國裡的螺絲釘,他們就像《黑客帝國》裡那些躺在營養液裡的人體電池一樣,其生存意義就是為這一家一姓的商業帝國提供能源供給,這就是中國最早的蟻族。

2015年9月,網絡上出現大批聲討李嘉誠從中國撤資的文章,裡面甚至有人喊出“別讓李嘉誠跑了”這樣帶有強烈文革色彩的話,一時間輿論沸騰。羅天昊們的愚蠢言論不值一駁,但這其中折射出的社會情緒或能解釋李嘉誠為什麼要走。

壟斷固然極其暴利,但構建壟斷體系卻非常艱難。

香港是一個極小的城市,但就是在這麼個小地府,李嘉誠也差不多花了七十年左右的時間才構建出這麼龐大的壟斷體系。相對於這套體系而言,3000億元資產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撤資就意味著這輩子創下的最大基業毀於一旦,從此後一切都要靠下一輩人在異國他鄉重新來過。李澤鉅的基礎雖然比1940年逃難到香港的李嘉誠強大得多,但他面臨的難題本質上和少年李嘉誠並無差別。

李嘉誠撤資其實有他不得不為之的理由,那是因為他的壟斷模式已經窮途末路,無法維繫。

2015 年,李嘉誠擔任董事局主席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聯合公佈重大重組方案,新成立的長江和記、長江實業將選擇英屬開曼群島作為註冊地,這意味著它們理論上已不屬於香港。與此同時,2015年李嘉誠加大對歐洲的投資,特別是對英國的投資,英國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近三成的天然供應市場、近7%的供水市場都屬於李嘉誠。

不知道若干年後,倫敦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李家城”。

反觀我們的風清揚 在小燕子收購萬家文化失敗,被全社會聲討時,馬雲直接進行了切割:我跟趙薇不熟,總共也沒見過幾次面。

其實這番話是違心的,但有其內心的苦衷。為了偉大的目標前進,有些人需要割捨,比如杯酒釋兵權的當初的十八羅漢,現在只剩下7人。

比如在2011年,在股東反對、董事會未通過的情況下,馬雲做出“非常艱難但惟一負責任”的決定,單方面決定斷掉支付寶與阿里巴巴集團之間的協議控制關係,以獲取央行發放的支付牌照。此事件衝擊巨大,媒體議論紛紛。業內大佬批評馬雲缺乏契約精神。

以前的種種手段,都是為了達到目的,沒有條件創造條件,迎難而上,解決問題的。當目的達到後,還難能可貴的不忘初心。

2011年,新加坡的華裔總統李光耀對李嘉誠曾有這樣一番評價:

李嘉誠可有製造一件營銷世界的商品?沒有。他投資地產、收購港口、超級市場、電訊公司,全靠和壟斷結盟,所以他十分成功。然而他不過是順市而行,什麼行業當紅便進入該市場。”

李光耀的評判戳中了李嘉誠的要害。

李嘉誠沒有創造過令人稱道的產品品牌,他的經濟行為就是買和賣,但他每次總能在最低的時候買進,在幾乎最高的時候賣出,他是靠高超的交易能力行走江湖的。李嘉誠雖然曾經多年蟬聯華人首富,但他與比爾蓋茨、扎克伯克、貝索斯、馬斯科完全不是同一類人,他很會賺錢,但他沒有什麼創新能力,他沒能對人類社會產生過與其名聲相匹配的正向推動力。

如今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之一。阿里改變了中國人的購物方式,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更改變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今天有不計其數的中小微企業依靠阿里龐大的電商平臺生存。如果從過去四十年中的中國企業界裡選一個對社會正向推動力最大的企業家,那麼這人非馬雲莫屬,因為馬雲創立的阿里極大地改善了中國中小微企業界的生存狀況。

阿里巴巴,在今天的中國,市值4000多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六亞洲第一。已經建立起了一個比肩經濟體的生態,用經濟體量來形容的話今天的它規模已經排名全球第21。

它改變了國人的購物方式,改變了國人的支付方式。也可以說是開創了一個貿易平臺,創造了一個信用體系。也甚至可以說改變了國人的生活方式,推動了社會發展的進程。

他的城市大腦已經開始發揮改善和優化城市的管理的作用。

他的達摩院已經開始朝著人工智能的方向進展,並在深度學習和計算開花結果

他的雲計算是國內唯能抗衡微軟、亞馬遜雲計算的中流砥柱,而且飛天操作系統裡面全部去IOE。

他也改變了我們多年的購買火車票的習慣,網上購買解決了鐵道部售票系統的頑疾。

他的信用體系,彌補和完善了國家信用體系的缺失。

互聯網金融改變了銀行、改變了交易,讓我們足不出戶感受到了便捷。

…………………………

更偉大的是馬雲轉身投向教育和慈善事業,作為自己的終極使命。

這可能就是企業家和商人的區別。

李嘉誠有一句名言:“不賺最後一個銅板。”,他自始至終承認自己是一個商人,掙錢就是為股東最大的負責。

風清揚也有一句名言:我要改變世界。

當李嘉誠在自己創建的汕頭大學 宣佈退休的時候,他可能會想到當初答應鄧公的提議,已經完成了政商交換的使命

“創辦汕頭大學,這是一件大好事!要辦就一定要辦好!”鄧公對李嘉誠說。

結語:希望傑克馬的教育轉身,讓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國貧困山區的教育、中國的體制教育也像阿里巴巴一樣,推動並改變、切切實實的讓每個人都能獲得有質量的,快捷的,方便的教育,減少農村、落後、貧困山區、留守兒童與城裡孩子的教育差距。若能改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局面,給窮苦和底層的孩子一個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那就善莫大焉。

同時也祝願李嘉誠老先生晚年健康,畢竟他只是一個商人,我們不能強人所難,尊重別人是起碼的本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