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县人:心忧国家大事的流浪诗人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雄县人:心忧国家大事的流浪诗人

王炘(1617-1672),字济似,号晓岩,又号茨庵。雄县人(现河北雄安新区雄县)。明末清初诗人,著有《茨庵集诗抄》6卷。其父王乔栋在明朝官至湖广督粮参议,王炘自幼受忠君教育,清兵灭明后,他誓不仕清,并举家南迁,最后定居江苏六合县,躬耕自食四十载。后因思乡心切,于康熙十年(1671)返回故乡,次年便病故。

王炘所处的时代是明清更替,所以他的诗作多为国家兴亡之叹。他在南迁途中写的《乙酉避乱渡钱塘感赋》诗是他亡国之悲的代表作。诗的开头即是:“悲风遍四野,万物同凄咽”,写出了清兵入关后的凄凉景气;“权臣执国柄,士气先为折”,写出了明廷不能抵御清兵的症结所在;“所志惟金帛,名节良不屑”,文臣武将都是为了钱财,那个还顾忌名节;“杀仇乱国是,公道自此绝”,写朝廷内部相互残杀,没有公道可言。国运已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而个人的命运又该如何呢?作者写道:“暂栖越山下,安危未可测”,写出了作者漂泊不定的流浪之苦。全诗40行,句句透着诗人的血泪,充满了亡国之悲痛。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