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簡介,歷史上是如何對他做出評價的?

張騫簡介,歷史上是如何對他做出評價的?

張騫像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史學家司馬遷稱讚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張騫簡介,歷史上是如何對他做出評價的?

如何評價張騫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東方的哥倫布”。

1992年9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的《敦煌壁畫》郵票第四組第四枚“唐·出使西域”,反映的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臨行時漢武帝送別的場景。選自敦煌莫高窟323窟北壁右半部壁畫,此畫分為三個部分,即“漢武帝甘泉宮拜祭金人”、“漢武帝送別張騫”、“張騫到大夏國”。

張騫從長安出發的時候,整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還相互隔絕,就在張騫到達中亞各國1100多年後,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雙腳,才踏上中國的土地;而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開往東方的船隊,在張騫出使西域1300多年之後,才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揚帆啟程。漢武帝開通通往西域各國的道路,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征討匈奴,開拓大漢疆域。但戰爭結束了,被張騫帶到西方的中國絲綢,卻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寶黃金,也沿著這條閃爍著絲綢光芒的道路,湧進西漢首都長安。絲綢之路,一條由開拓者張騫走在最前面的萬里通途,把古老中國和遙遠的西方世界,連在了一起。

張騫簡介,歷史上是如何對他做出評價的?

張騫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走出國門的使者,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及歐洲等國交往的大門,同時,也通過他的外交實踐,第一次張揚起國與國之間平等、誠信交往的外交理念,構建了漢與西方國家友好交往的橋樑,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和發展,為中國漢代昌盛和後世的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整個世界的文明與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