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新兵營到底做了啥,讓所有新兵都說:這些事兒走心,更暖心

提起與“溫度”有關的當兵體會,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炎炎夏日汗流浹的時候,背依然挺立在三尺哨位;隆冬大雪冷風割面的時節,總是拼搏在訓練場上……是的,盤馬彎弓、爬冰臥雪,從來都是軍人的常態。

然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像九月秋陽一樣溫暖的故事。它們不是特別震撼人心,只是所有新兵們都說:這些事兒,走心,更暖心。

下面就請跟著筆者的鏡頭,去探訪一下駐蓉某綜合訓練基地新兵營的一些暖心事兒吧。

這個新兵營到底做了啥,讓所有新兵都說:這些事兒走心,更暖心


鏡頭一:有了訓練“備忘錄”,新兵訓練不再難

“王城,第一次3000公里摸底測試,成績優異;胡濤,單槓拉不上去,要重點訓練上肢力量;李強維,隊列訓練動作要領掌握較慢……”翻開該基地新兵十連一班班長王猛的“備忘錄”,便被這本巴掌大小的筆記本中內容深深吸引住。

“備忘錄”裡,全班10人的各個入伍課目訓練情況一目瞭然,包括隊列、體能、心理行為訓練等。更讓筆者嘖嘖稱奇的是,每個新兵的兵源地、戶籍性質、入伍前經歷等也記錄在案。“一般青海、貴州等高海拔地區來的新兵,有很多在高原缺氧環境長大,3000米跑步佔優勢;再者,比如小時候曾是‘留守兒童’的孩子,因為成長環境緣故,他們在心理行為訓練上可能處於劣勢……”說起這些與訓練看似無關的項目,王猛分析得頭頭是道。

這個新兵營到底做了啥,讓所有新兵都說:這些事兒走心,更暖心


再環顧一下訓練場上,在一個個進行3000米跑步訓練的隊伍之外,少數一些新戰士正在練習啞鈴、握力棒、俯臥撐等。“根據班長的訓練‘備忘錄’,連隊都指定骨幹負責組織我們進行針對性地弱項強化練習,這樣我們就能更全面、更快地進步了。”看到筆者走過來,廣東籍新兵吳昊笑著對筆者說道。

這個新兵營到底做了啥,讓所有新兵都說:這些事兒走心,更暖心


鏡頭二:首長進班排,用兵的身份關心戰士冷暖

“每週手機發放後,一定記得給爸媽打電話問候,要學會成長;早晚溫差大,要注意加減衣物;越是在小事上,班長越是要操心,對新戰士要有耐心……”該基地政治工作部主任曾進猛也時常“走訪”班排一線,關心新戰士的生活。

在一次談心時,來自湖北武漢的大學生士兵謝曉說道“入伍前,我在書上看到彭德懷元帥把手伸進戰士的鞋子裡,來感受戰士的冷暖。來部隊後,沒想到首長對我們的冷暖,也是如此關心。書上的場景,在我身邊出現了……”

然來,曾主任有一次晚飯後轉到班排裡,看到謝曉臉色不對勁,就湊上去用自己的額頭碰了碰謝曉的額頭,“不好,發燒了!”他立即讓班長帶著去衛生隊,還批評班長走出訓練場外,對戰士的關心做得不到位。

用兵的身份體悟基層,用兵的眼光發現問題。該基地首長機關切實從新兵實際出發,設身處地地關愛新戰友成長,一時贏得官兵頻頻點贊。

這個新兵營到底做了啥,讓所有新兵都說:這些事兒走心,更暖心


鏡頭三:社會化保障,讓新兵吃出戰鬥力

“本來擔心來自北方的我,會吃不慣南方的大米飯。來了才知道,每頓飯不光有饅頭,還有花捲,做的比家鄉的都好!”提及新兵營的伙食,新兵七連的河南小夥兒鄭宇航總是讚不絕口。

如何讓新兵吃飽吃好吃出訓練場上生龍活虎的訓練勁頭,這個基地還是動了一番腦筋的。“為了能讓新兵們吃上‘家鄉的味道’,我們改變了以往連隊炊事班式的保障的模式,聘請了一些地方等級廚師,確保菜餚花樣多、口感好!”該基地領導介紹,他們採取依託社會化保障的模式,借力地方政府、融合社會力量,在不斷深入調研中選取了一家口碑極好的地方餐飲單位。同時,他們還根據部隊氣溫變化、訓練情況等不斷調劑伙食,在確保一個連隊有兩名等級廚師的情況下,切實做到飯菜保障與部隊行動保持同頻、同幀、同步,把“吃出戰鬥力”作為伙食保障的最終目標。

這個新兵營到底做了啥,讓所有新兵都說:這些事兒走心,更暖心


說話間,筆者掃了一眼食堂的餐車,除了花樣繁多的菜餚,水果也是有橘子、蘋果、西紅柿等任新兵挑選。那些剛從訓練場歸來的新兵們,正吃得津津有味,大概這些甜美的飯菜也讓他們忘掉了訓練的疲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