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本有二次免死機會,爲何衛瓘非要誅殺他,一西晉統帥道出真相

提到三國曹魏的冤死大將,我想沒有誰能和徵西將軍鄧艾相比。

鄧艾是曹魏名將,輔佐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後來與鍾會聯合伐蜀,最後偷渡陰平,攻入成都,滅了蜀漢,立下蓋世奇功。

但是鄧艾在立下大功後,有點得意忘形,未經司馬昭允許,就私自任命蜀漢官員,有功高震主的嫌疑,以致給他人留下話柄。

鄧艾本有二次免死機會,為何衛瓘非要誅殺他,一西晉統帥道出真相

此時掌控著蜀漢和曹魏幾十萬大軍的鐘會,也收降了姜維,實力今非昔比,產生不臣之心,想借此機會除掉鄧艾,再自立為蜀王,與司馬昭分庭抗禮。

在鍾會謀反慾望的驅使下,他和監軍衛瓘密奏司馬昭,汙衊鄧艾有反心,司馬昭信以為真,但是他覺得鍾會也不是省油的燈,不如讓鍾會與鄧艾二虎爭鬥,等兩敗俱傷之時,自己再來收拾殘局。

鄧艾本有二次免死機會,為何衛瓘非要誅殺他,一西晉統帥道出真相

就這樣,鄧艾成了這場政治陰謀的犧牲者,在睡夢中被監軍衛瓘逮捕,壓根沒明白過來怎麼回事。

他無奈地仰天長嘆道:“我鄧艾是忠臣啊!竟然會有如此的下場!從前白起所受的遭遇,在今日又見到了!”

鄧艾僅僅被逮捕拘押,並不是鍾會的本意,鍾會本意是想來一個“一石二鳥之計”,讓監軍衛瓘和鄧艾互相火併。

鄧艾本有二次免死機會,為何衛瓘非要誅殺他,一西晉統帥道出真相

要是監軍衛瓘死了,一來可以除去司馬昭安排在自己軍中的這顆定時炸彈,二來就可以將鄧艾謀反罪名給他坐實了,然後就可順理成章地發兵消滅鄧艾。

要是鄧艾不幸被監軍衛瓘給殺死了,那就更好,不用一兵一卒,就除去他目前最大的敵人,那最後再來對付監軍衛瓘,就小菜一碟了。

沒想到,鍾會小看監軍衛瓘了,監軍衛瓘居然不費一兵一卒,假借司馬昭之威在一夜之間就收降了鄧艾所有部下,鄧艾獨木難支,只能束手就擒。

鄧艾本有二次免死機會,為何衛瓘非要誅殺他,一西晉統帥道出真相

監軍衛瓘出身官宦世家,是個玩政治陰謀的行家裡手,他知道如果此時處死鄧艾,正中了鍾會之計,於是打算把鄧艾押往洛陽,讓司馬昭裁決。

鄧艾的一些部下都跟他出生入死過,覺得將軍不可能謀反,就圍攻監軍衛瓘的軍營,要救出鄧艾。

衛瓘穿著輕裝出來迎接,假稱正在寫奏章,要為鄧艾的事申辯,諸將相信了他而停止營救鄧艾。

鄧艾本有二次免死機會,為何衛瓘非要誅殺他,一西晉統帥道出真相

可見衛瓘心機頗深,矇蔽了眾將的眼睛,鄧艾是在劫難逃了。

後來鍾會謀反,衛瓘以同樣的方式,不正面對峙,而是煽動鍾會部將反叛,鍾會最終在亂軍中被殺死。

衛瓘彈指間就幹掉了曹魏兩大名將,但使的招數都非常地陰險,讓人防不勝防。

鍾會死後,衛瓘很麻利地收拾了殘局,平息了這場變亂。

但是衛瓘認為自己曾和鍾會一起誣陷過鄧艾,擔心一旦到了洛陽會有變故,就派曾經受到鄧艾責備和侮辱的護軍田續,追到綿竹的三造亭,殺死鄧艾父子。

鄧艾本有二次免死機會,為何衛瓘非要誅殺他,一西晉統帥道出真相

這招借刀殺人之計,真是太毒辣了,可將自己摘得很乾淨,到時候要是朝廷有人問起此事,完全有理由都推給田續。

鄧艾父子回到洛陽後,被司馬昭赦免的可能性還是蠻大的,畢竟他是父親司馬懿的宿將,歷來忠心耿耿,司馬昭完全有可能動了惻隱之心。

而且司馬昭也是愛才之人,一度非常信任鄧艾,且眼下東吳未滅,正是用人之際。

可憐這最後的一線生存希望,就被衛瓘給無情地掐滅了。不得不說衛瓘這政治陰謀耍得夠陰、夠絕的,可謂斬草除根,乾乾淨淨。

而衛瓘也因立下大功,受到司馬昭厚遇,被任命為鎮西將軍,總領關中的內外軍事。司馬炎稱帝后,又封衛瓘為徵東將軍,進爵為菑陽公。

鄧艾本有二次免死機會,為何衛瓘非要誅殺他,一西晉統帥道出真相

兩虎相爭,反讓小人物得志,不得不說這出戏在三國史上,真的是極其滑稽可笑,讓人既扼腕嘆息,又滿腔憤怒!

衛瓘殺鄧艾,乃是為國家殺反叛之臣,於情於理都是值得後世人稱讚的,但是殺鄧艾,卻顯得有點小人之志。殺了鄧艾,一來可以洗刷自己汙衊之嫌疑,二來死無對證,把殺死二個反臣的功勞全扣在自己頭上。

西晉滅吳統帥杜預,曾經這樣評價過衛瓘:“伯玉其不免乎!身為名士,位居總帥,既無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當何以堪其責乎?”

鄧艾本有二次免死機會,為何衛瓘非要誅殺他,一西晉統帥道出真相

伯玉是衛瓘的字,從評價中,就可以看出杜預是很輕視衛瓘的,覺得衛瓘枉為名士,德行不好,殺鄧艾純屬是小人之舉,反而拿來當做君子的義舉和炫耀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