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数学动不动考140分、150分的学霸都是什么样的人?

崔亚玲


看到很多人讲例子,那我也讲我高中时期的两个人的例子吧。

学生A

没见他买过一本课外辅导书,没见他熬过夜……但是年级第一(重点高中),全科无死角,尤其是数理化最强。

别说人家偷偷学什么的,因为我俩是舍友,那个年代我们每周只能回家住一晚,其他时间都是在一起。

高考放弃报送,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所985,本科毕业就出国继续深造了,目前在国外定居。

学生B

每天熄灯后拿着手电筒学到凌晨两三点,算上中午一个小时的午休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各种习题集做完一本又一本,各种卷子做完一套又一套,玩命的学!

但是,成绩从来没有超过A同学,别说超了,在班里也仅仅能拍个十几名而已,年级就更不用说了。

此生也是数理化更好一些,并且也多次参加各种竞赛。最后也考上了一所985。

这人是我。

有些差距不是勤奋就能弥补的

我自认为即使时光倒流,让我重新上一次高中,也没信心比过去做的更好!当时,除了个别真的是很神(班上有两位神人)的同学之外,其他人大都在拼勤奋!

虽然偶尔我们会比他们好一些,但是这种偶尔真的是少的可怜!

人家就是听一遍就能举一反三了,我们就是听三遍也未必能反出来个0.5!

说真的,面对这种差距,真的是一点生气的情绪都没有!

“天赋”,可遇不可求!

凡人还是多数,勤奋是制胜法宝

好在“天才”并不多,所以我也很“大度”的原谅他们了,也“原谅”了爹妈没给自己一套突变的基因,因为那三年的坚持、拼命真的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虽然无法登上金字塔尖,但是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之接近!我越是努力,离着它也就越近!

毕竟多数人还是普通人!

更多时候拼的就是耐力和坚持!

最重要的是,经过这种努力之后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未来的持续学习真的是带来了太大的帮助!

做不成别人眼里的“学神”、“学霸”没关系,那就做最好的自己,做到自己成为自己的“学神”、“学霸”好了,从不断的超越自己开始做起?如此,即使成绩不是满分,但是过程依旧可以满分!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闲话少说,直接上图,这是我班今年三个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

第一个同学,数学150分!

第二个同学数学149分!

第三个同学,数学143分!

这三个同学的高考数学成绩都很厉害,那么她们都是什么样的人的?

她们都是普通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天份。

第一,她们三个同学都是女生,谁说女生学不好数学的?

第二,他们的高考数学成绩是高中三年中考的最好的一次!第一个同学,平时数学在130多分,好的时候能考到140,但是从来没有考过150分,而高考她做到了。第二个同学情况类似!第三个同学,数学一直是薄弱学科,经常考110、120多分,而高考竟然考到了143分!这足以说明,高考并不可怕,高考题目更严谨,搭配更科学,更容易考好!

第三,她们的总成绩,并不突出!文理分班之前,有两个同学在班级只是中上游的水平,并不是班级的佼佼者,更不要说在年级的排名了!

以上三点说明了什么?

扎实学习,努力奋斗在高考中,比天赋更重要!这里并不排除极具天赋的学生。但是,在我看来,有些天赋不错的学生,由于学习不扎实,数学往往会在一些基础题目上失分,成绩并不比这些虽然天赋不明显但是扎实学习的学生学习要好!

那么,普通学生,如何成为数学学霸?下面是几点学习建议:

1.时间上的保证:高中三年,时间多分配一点给数学绝对不吃亏。这些学生学习文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做数学题,这是很关键的因素。

2.题量上的保障:要做题,但是不要盲目或者随大流刷题,要知道自己的优势章节、题型和不足的章节和题型。

3.抓住课堂这块主阵地:上课认真听讲,跟好老师节奏,老师的提问就算再简单也要回答,防止走神。

4.独立思考很关键:遇到难题别急着看答案或者搜答案,会形成依赖。一般想想刚学的东西用进去就能解决。

5.错题本不要美观,要实用:错题本,一是要分模块整理。二是记了就及时看多多看,千万别想着到考试前再看。三是记思路记题型,千万不要原题答案再抄一遍。

6.不要应付作业,更不要抄作业,做一道就会一道。

最后一点很重要,高考有规律,考试有技巧!我在考前给她们的一个小技巧,对她们的提分起到了很关键因素。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和高考研究,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高中时期不管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高中数学都让无数学生望而却步,足见数学之难,然而偏偏有部分学生动不动就考140分,甚至满分,这些神一样存在的学霸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天赋!这个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比如说大数学家高斯,4岁就在自己父亲的账本中发现了错误,17岁利用复平面解决了17等分圆周尺规作图。当然这种天赋是极少数的人才有的,能够考满分的也有很多是没有这种天赋的。


其次,勤奋!要取得高分,就要避免失误以及各种低级错误,每次考完都有很多人抱怨这个不小心错了,那个粗心大意了,这样有用吗?再怎么抱怨都没有用,所以必须要做到会的必须全对,要想做到这点,就要有扎实的基础,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另外,题海战术是避免不了的,大量的做习题真的很重要,很多考高分的同学都把历年高考数学题做了一遍又一遍,就像爱迪生说的:天才就是1%天赋加上99%汗水,如果你没那么高的天分,那你就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最后,课堂时间一定要认真听讲

。很多人觉得课上时间是课下能够补回来的,其实课堂上45分钟是很重要的,这些都是老师的思路,也是老师精心备课以及多年总结的经验。


能够取得数学高分的学霸,更多的也是普通人,他们只是比我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善于总结更多的学习经验。


决胜网


想想当年自己高考,数学也是考了142分的人(满分150)。但是也没觉得自己是学霸,反而总感觉自己是学渣啊。特别是语文和英语,那个时候惨不忍睹。不过现在看英文文献多了,外加经常写英文论文,所以英文水平还是有较大提升。语文还是那样,看我问答就知道了。

大学时,最得意的还是数学,别人不会的微积分,我曾经考过满分和差两分不到满分。不过,其它学科就马马虎虎了。

后来,我分析了一下数学好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刚上小学时,其实自己数学并不好,到了一年级连数数还不会,这别人上学前可都是早学了的。老师教的珠算,更是一窍不通。二年级乘法口诀也是背的一塌糊涂。不过,等到三年级的时候,自己突然感觉好像开了点窍,数学慢慢会了。到了四年级,尤其明显。不过还是因为学习不好,被留了一级。这是个转折,留级后自己真的像被开光了一样,很容易就把以前不理解的理解了,感觉数学真是很简单啊。同学们都抄自己作业,应用题他们都不会就自己会,这种巨大的获得感,更加促使自己喜欢数学。甚至是课下主动寻找数学相关书籍看,看一些超前的内容,高年级学的内容。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了高中,高三时自己买了大学的微积分教材就开始看微积分了。而这一切,都是兴趣的使然。

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学不好某个课程,而是我们没办心思放在上面,兴趣不够!


PhD肖


高中时期的数学让很多人头疼,很多人考完试先不问,题难不难,而是先为题做完没?但是在高中时期,仍有一些学霸,动不动就考140分,150分,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兴趣。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他会废寝忘食得去干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可能让他很有成就感,所以说,在高中时期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对数学感兴趣,但绝不是偏科。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他对数学就特别感兴趣,每天首次完成的作业就是数学作业,当然更别提上课了,在上课时间,她更是热情积极的投入到老师的课堂,下课的时候与老师不断的去交流沟通,因为他对数学感兴趣,所以,每天他的数学作业给他的成就感很深。


其次细心

说到这里,我觉得每个学科都需要细心的去对待,在数学学习方面,它需要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他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这里必须要细心。如果你很难做到细心的话,你可以将一道题,自己讲给自己听,自己读题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做题的突破口,所以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最后勤奋。

勤能补拙,想当初上高三的时候,我们对待数学的那种态度,把老师讲过的题都要重新在草稿纸上,自己给自己讲一遍,或者是重新做一遍,或者就是独立的去做,自己找的一些题,时间特别紧的时候就是自己抽空,挤时间来完成一些数学题,但是那时候绝对不能,只要数量不要质量。


其实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应该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一些方法并不是属于所有的人,其中一名高中生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边学习边总结。


饕餮视听


高中数学得满分,确实很不容易的。因为高中数学已经涉猎很广了,函数、几何、导数、统计、数列等等。

但是偏偏每次考试就有很多得满分的,包括高考。据我所知仅仅一个河北衡水中学今年高考得满分的就有221人,至于考得140分以上的更是数以千计。


至于这些学生得满分的原因,具体有什么诀窍?我想应该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学生的性格和天赋。

到了高中以后,数学的运算、解析就已经很复杂了。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在做题时有着冷静的头脑,平和的心态和极强的推理能力。

但是有些学生一做数学题偏偏遇题就慌,愈慌愈乱,以至于做题根本找不到头绪。

所以在数学方面真的需要天赋的,推理能力当然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强,但是后天的培养绝对比不上先天的具备。


二:好的学习方法

不但是数学,不管哪个学科,都得有它相应的学习方法。

首先,对于数学来说,就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一定要把平时的公式记牢。

而记公式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如果把公式集中在一起死记硬背,肯定就会记混记乱的,那么效果也不大好。

这时候就应该采用比对法,利用平时的碎片时间,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端正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态度上一定要端正,需要认真而不是消极,需要明白自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自己而学习。

我一个邻居家的男孩高一时数学成绩不大理想,到了高二却有了很大进步,问他什么原因,他竟然说高二的数学老师长的很漂亮,他喜欢那个老师,所以也能认真听讲也能努力学习。

当然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假如到了高三他遇到了一个长的不漂亮的数学老师又该咋办?


万霖学堂


首先,牛人,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铸就的。然而没有那1%的天赋,99%的努力是徒劳的。最后这句话,年轻的时候很相信,觉得没有天赋就没有机会。年纪大了,才发现99%的努力,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必不可少,因为成功的人没有几个是天赋超群的,有的只是平凡的智慧以及孜孜不倦永不放弃的精神!

其次,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高中要想数学考140+肯定不是靠上课认真听讲考到的;

2 有次出题出简单了,全班一半人150分,我还以为自己多厉害呢;

3 我觉得天赋最重要,我高中那么努力,高考数学68,我承认我确实没有数学天赋。我就是那种数学语文不要学的,怎么考都能靠近满分,英语也不要学的,怎么考都考不及格。勉强上了大学,回头想想课外天天踢球打球哪有时间看书;

4 我高中数学也考满分,全年级两个满分,然而我没有考上大学,英语二三十分,我是女生;

6 考140和考150差别还是很大的,考140的,是因为有10分没做对或者不会做,考150的,是因为总分只有150。

7 数学这事,天赋比努力更重要。数学课都没好好上过,轻轻松140,英语课上到吐血,数理化课上都在看英语。高考最后英语120,数学140,理综272。所以我觉得高中拼的是天赋;

8 说真的,河北700多分考生200多,但老师们当年有几个考试满分的。学霸一般都是自学,跨越不了老师你想满分很难。

9 我大女儿,小儿子,数学都是140以上,上课隨鞭听一下,二女儿,就是学不好数学,比那两家伙勤多了。不过英语,语文,比他们好!

结束语:为什么数学考150?因为总分只有150!


游戏大咖王


数学考140,150的不见得就是学霸,至于是什么人,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是普通人。

我高二会考前摸底考试数学147,全市并列五个第一的其中一个,当然,我的数学老师告诉我说,阅卷老师是个大度的人,因为我一手螃蟹字他也看懂了而且还不计较扣分。高三有一次物理考试,全班只有一个及格的,很不好意思是我,而且我还九十几分,那我得出的结论是,我是个读书很懒的人,也是个无法专心学习的人,还是个对事情基本都是三分钟热度的人。十年过去了,我是个普通人。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缺点,学霸只是在学习上有天赋而已,其他地方不见得比你牛,当然那种智商完全碾压大众的不算。最强大脑里的那些牛人,其实问问他们自己,我敢说十个有八个不敢说自己真牛,因为他真的不牛,只是某一方面凑巧比他们理解接触的深一些而已。

问问题的这位朋友最重要的不是了解他们是怎样的境界,而是要去平视他们。说个我的糗事,我学骑摩托学了至少五六回,学会了过几个月没机会摸到摩托,不好意思,我得重学一遍,为此村里人好多人说我二,而且是二的不要不要的。

呵呵,不知道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样有可以吹的往事,也有完全被人蔑视的地方呢?


飘在水上的风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高中学习生涯的时刻中仰望着占据年级宝座的前几位。当然,你会发现这几位的数学成绩都是接近满分或者满分,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又是否能成为这样的人?


第一、仔细审题,不漏过任何知识点 在做题的前提下肯定是要基础稳固好,在年级成绩中游的同学通常只是在120分左右徘徊,毕竟排除掉自己不会的题目和一些不会的知识点,得到这个分数也是很困难的了。那么学霸们是如何做到拿到接近满分,甚至满分的变态成绩呢?

我们平常做题过程中因为马虎而错掉的题目,少说也有十分了。但是这些拿到满分的高手们就不会犯这个错误,毕竟因为这些低级错误就丢掉分数,如果不改进,甚至会在高考中犯这些错误就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通常拿到高分的学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丢掉分数,所以我们要严格标准要求自己。


第二、天赋也是取得成绩的关键

都说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堆积而成,这里重点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但是我要在这里给你泼一盆冷水,没有百分之一的勤奋作为铺垫,剩下的再多的百分之九十九也是徒劳。所以,我也要在这里强调天分的重要性。

这个天分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瓦。虽然说是英年早逝,但其年纪轻轻就提出用群论彻底解决了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问题,作为现代群论的创始人之一,这个没有天赋作为背景的话是说不过去的。但是只单单靠天赋也是很难走下去的。

第三、勤奋才是所有成功的第一要义

只单单靠天赋,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是走不下去的。不然你看看这些接近满分的数学学霸,哪一个不是埋首于课桌上学习,哪一个只单单的靠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就能拿到高分的成绩。所以说,仅靠天赋吃饭就能取得异于别人的优秀是不可能的。

你还要付出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去钻研难题,去巩固自己的基础,去与同学讨论老师出题的思路,这些哪一项都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进行下去。所以你也不要太灰心,认为自己在起跑线就输了别人一步,但是只要你后天更加努力的去在这方面下功夫,你会与他们不差分毫的。

相信我说了这么多,你已经对数学成绩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的同学们有一个较为大体的认识。有了认识之后,相信你也会明白这个差距,会付出努力去弥补。


优学优考策略


这类孩子是极少数,因为高中的知识,对于小学初中简直不是难了一点点,特别是理科类的,数学是令最多高中学生头疼的事情,很多人的高考失败就因为数学。但是这样每次都能考140分、甚至150分的人,到底是经历怎样的学习生活呢?


我高中就有个同学是数学成绩很不错的,一开始高一还不明显,只是偶尔月考能考出全班第一,分数在120到130之间,班级中有比较多这样的学生,但是后来就不一样了,到了高二学习成绩突然提升一个档次,不仅是各科成绩的都有提高,甚至数学提高到了140分以上,后来我们交流了一下,原来他父母是都是老师,从下在学习上都非常严格,而且更加注重方法的指导,并且父母从小就开始挖掘孩子学习天赋等等,所以到来成绩一直很稳定,所以知识越难越能体现出他的优势。


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客观的分析:这个孩子的学习几个重要的因素,首先是父母的家庭教育,他的父母是教师,所以对于知识的规律掌握很好,那么在孩子的指导上非常到位,其次是孩子的天赋挖掘,数学这个成绩到了一定高度,的确需要天赋来支撑,如果光是后天的学习,在天赋上的限制是很有可能影响学习进一步提高的;第三是父母严格管教,让孩子在学习上有了好的习惯和方法,作为教师给孩子辅导学习方法肯定是比较适合自己的孩子的,而且长期训练下,基本保障了学习方法的进步,然后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只有方法,没有习惯,也是会大打折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