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传统佳节”锦囊包(第一章)

在我们所度过的每一年中,都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同的节日总会带给我们不同的乐趣,而作为一个爱玩三国杀的人,不能只顾着自己享受节日,也应该让我们的武将也一起参与到节日的欢乐中。所以,我diy了这套三国杀“传统佳节”锦囊包,当然,这套卡牌不仅仅包含了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一些我们每年都要过的国际节日也被囊括其中。

三国杀“传统佳节”锦囊包(第一章)

下面我以时间为顺序来介绍这套卡牌:

1.春节

三国杀“传统佳节”锦囊包(第一章)

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思路:

对中国人来说,“过年”一词举足轻重,它不仅涵盖了喜庆、团圆,更提示着我们又长了一岁。由于【春节】的地位独一无二,我把它的点数设为了红色“Joker”,而它的效果则是对应着“又长了一岁”的含义,让武将的体力上限增加1点。可能有的杀友要提示我这张牌有破坏平衡之嫌,但是我觉得,既然是中华民族的第一节日,它配得上超模的效果。


2.春节——对联

三国杀“传统佳节”锦囊包(第一章)

简介:

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新的对联。

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思路:

我们贴对联的初衷是为了收获幸福,远离灾祸,仔细看【对联】卡牌的描述,你会发现这是一张很有可能长期留在你判定区内的延时锦囊牌,而只要【对联】在,其他延时锦囊便不能指定你为目标,【闪电】、【乐不思蜀】、【兵粮寸断】都会离你远去,可见,只要门口贴了【对联】就可以远离烦恼,收获幸福啊,当然,你必须要防止【对联】被拆掉或者顺走。


3.春节——鞭炮

三国杀“传统佳节”锦囊包(第一章)

简介:

鞭炮起源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和编炮一直到鞭炮。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思路:

虽然现在很多城市对鞭炮都明令禁止,但是它对我们的吸引力,尤其是对小孩子的吸引力从未减弱。红色的鞭炮噼里啪啦,代表着大家希望生活和事业红红火火节节高的愿望,因此,我把锦囊【鞭炮】的效果设置为红色的“洛神”,只要判定红色就可以继续判定,大有“节节高”的意思。爱来姨妈的玩家不妨试试这张锦囊,一定叫您惊艳全场,血流成河。


4.元宵节

三国杀“传统佳节”锦囊包(第一章)

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思路:

过完了【元宵节】,过年才算结束,沾着春节的喜气,每年的元宵节大家也算过的很隆重。就我们现在而言,【元宵节】的活动主要有看花灯和吃汤圆,我把这两种习俗融入到卡牌【元宵节】中,先要猜一猜牌顶的一张牌的花色,视为猜灯谜习俗,无论猜对与否,都将获得这张牌,保证了不亏本。而一旦猜对,可以额外获得一张【汤圆】,【汤圆】效果如【桃】,可以加血。有朋友可能要问我为什么没有给【汤圆】增加效果,这个是因为我希望锦囊卡包内的基本牌效果尽量简单,因为在“水果篮子”补充包中已经对补血类卡牌进行了大量的diy,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发送关键词“水果”查看哦

三国杀“传统佳节”锦囊包(第一章)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