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0年投資老兵對產業投資、經濟泡沫、區塊鏈等的個人探討

專注產業深度研究及行業資本運作

一位20年投資老兵對產業投資、經濟泡沫、區塊鏈等的個人探討

目前的創投圈,很多媒體被形容是寒冬時期。舊風口新風口,退不出來的都是白扯。基於大環境感知,併購王陸續走訪幾家投資機構,和他們聊一聊市場感悟,等待下一輪投資熱度重來。

Q1:當下的一級創投圈,是什麼樣的現狀?

焦慮,普遍焦慮。創投圈鏈接兩端,一個是資產端,一個資金端。一個是對應的是企業家,一個是投資機構。

首先先說企業家這個層面,其實企業家會分幾類:

一類我創造一個事業,我要去找到一個很大的機會創新,前期會有很多積累去找這樣的大機會。這個既跟企業家的個人能力相關,也跟宏觀經濟國家的經濟趨勢相關,是大週期相關。

第二類叫創造就業,就是把自己給就業了,養一個小團隊,能賺一點錢。這種做不成大事業,但現在其實有大一批創業是這種形式的,包括我們的雙創,很多資金浪費了,並沒有為我們國家的創新跟引領一個新的產業產生實質性的推動。

第一,再一種的創業,我理解的其實就是短期的套利跟投機。這一類創業家,他的創業選擇方向跟這個市場環境有關係,和熱點有關係,哪個熱點熱蹭哪個,拿到錢再說。現在流行說的AI也好,還是講這個大數據產業也好,從我們拿到的項目來看,90%的項目本質上都不是在真正已經在做這個行業,腳踏實地去做那個真正價值創造的環節,而是想辦法貼很多概念,或者人家公司原來業務可能都不是這一塊,公司改個名字叫XX大數據公司,名字叫XX智能公司,然後說有這個算法那個算法,其實很多算法都公開的,包裝一下加個殼,很多機構也搞不清楚,這東西究竟是不是自己寫的,這真的是個TO VC套路。去迎合資本市場,一方面前期可以拿到錢,這裡面是有投機成分。也有人會想,反正這個是熱點,我走到一定階段,可能會抓住一個機會,我就由虛向實,砸錢我再找人來做,慢慢把它做實。但是如果創業家遇到懂行的投資人,你會發現他其實內心焦慮,他也很清楚他做什麼事,吹的泡泡其實也很容易就破掉,他也在想他要怎麼去圓他這個故事?

市場上從投資機構來講,也是焦慮。原因有幾點:

第一,沒有找到之前說的大的機會,那就退而求其次,大家都要投,那就去找一個小小機會,跟著市場風口熱點走。

第二,現在從整個宏觀經濟環境來講,的確是處在一個過渡期,原來互聯網的那一波投資,從資源配置端去通過網絡的手段,提升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費用,就有很多價值。所謂互聯網創新,原來大部分的BAT起來,他們最基礎的功效都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從這一塊來講的話,2017年應該是中國的移動終端增長數量一直下跌,你可以換個角度看,它已經剛好到了一個頂點,飽和了。這裡面大的創新機會,出現這種大平臺機會就很少了。

包括我們19大社會的主要矛盾講,原來是說我的這個供給不滿足,但是現在是說我們產生了新的需求,我要新的產品和服務去滿足主要矛盾的轉移。所以在這一塊呢剛好處在一個過渡期。

第三、我先講部分知名基金做局的模式。其實有一些事件,比如知名VC1投A輪,知名VC2投B輪,炒熱一個好的概念,再以基金的知名度,後面有機會讓某些基金們來接納到最後,人家悄悄老股轉讓本錢早就回來了,之後隨便玩。就是之前做一個套路,後面基金買機構的品牌溢價。如果不是這種模式,而是真的去找好的標的,但是第一種大機會很少,焦慮就很正常。

第四、既然宏觀經濟產業週期我們處在一個銜接點,的確很多新的技術還不成熟,市場環境,大家又都浮躁,這就跟中國整個歷史的產業週期有關係。你要知道,我們現在聊的是創投,06年到08、09年基本上硅谷移植過來,投互聯網。從09年創業板開通,很大絕大部分流向虛擬金融行業,就被套利思維所主導了。而創投本質上來說可能二八定律,甚至是一九定律,可能80~90%的機構都不賺錢,就不斷洗牌。這個行業裡面其實內部一直在不斷的洗牌,而且洗得非常的厲害。不是今年寒冬。

第五、今年我們自己金融去槓桿,資管新規會導致很多資金渠道被動,一方面去槓桿主動,另一方面是被動被限制,所以其實到了今年,資金端都或多或少出現問題。

所以,焦慮就對了。普遍焦慮。

Q2:資本助推下,都會有泡沫,您怎麼看待泡沫?

投資存在泡沫,他們不可避免。其實我們做投資,一定是要去找到一個策略,讓我的收益能夠最大化。而利益化最大化的情況下,一定是說我是價值加上泡沫。

什麼是價值加泡沫?單純從投資收益這一個角度來講,一定要這樣去做,你才能夠收益最大化,就我投的方向裡面一定既有價值,同時還容易產生泡沫。比如一個是科技型企業,一個是傳統制造業,同樣都賺一樣的錢。普通的鞋公司或包公司,每年都賺一個億的利潤,那就十倍pe值,大家覺得你這個沒什麼想象空間。有價值,但是價值大家都看得懂,想象空間不夠的。

你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你講不了故事,未來也就這樣。但是比如是AI公司,我可以做這個,我還可以做大數據,還可以做其他服務,加在一起來講故事,不管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會有很多人為這個想象空間。

想象空間,有一部分就是他的未來真實價值,還有一部分是投資裡面不確定性,大家都不能吃準未來他究竟會怎麼樣。大家存在分歧的地方,那就是:你看準,那就是你的價值;看不準,對你來說那就是泡沫。或者說這個大家都認錯的地方,那就是泡沫。

但是這個泡沫有人為他買單,為什麼AI公司可以會估值50倍,就是這個原因。現在看到的互聯網泡沫,就是我們十年前看到的互聯網價值。它之前的泡沫其實就是他獲得收益,它的價值所在。當價值往下走的時候,就是泡沫,我們要努力了找到一個平衡點。

Q3:現階段的區塊鏈技術BP研究過嗎?對於區塊鏈技術,你怎麼看?

這是我的觀點,大家可以探討,不作其他任何用途。討論區塊鏈它整個技術有沒有價值,一定有價值。這個是有價值載體,特定應用場景價值,但是有價值,你也要去看他是不是在那種場景應用下,它是最有性價比的。

我認為,現階段的市場泡沫遠遠超過這個泡沫成分。如果有人讓我看項目,我說只要你能清晰的告訴我,這個技術用在哪一個場景裡面,不管是從效率提升的環節,還是創造多少價值的環節,都可以量化出來,實際上客觀的去衡量它的性價比。

我也覺得奇怪,有些所謂區塊鏈公司連區塊鏈上它是什麼數據傳上去都不知道,怎麼將這些數據傳到區塊鏈上去,區塊鏈它每秒處理的速度是多少秒都不知道?他這個理論,只是把那個加密的密匙傳上去,並不是這個東西傳上去,所以很多東西都帶有不懂和忽悠成分。

你要知道,你傳一個東西跟我的土豆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的。我土豆還是那個土豆,動機是防止原始數據被篡改,但那個土豆你沒給我綁定。加密是要跟那個本體去綁定的,凡是分開一個線上一個線下,那都是講給別人的故事。你說防篡改,一個線上一個線下,線下那個東西是不是線上那個東西,不知道。

從邏輯上談防篡改,因為電子數據的確能被篡改,所以哪些場景很適用區塊鏈技術?原始的價值主本體,它本來就是電子化的,你是可以用的,比如說知識產權電影音樂,圖片等。這些所有的原始記錄,從一開始的價值本體就是電子化,是符合這個特定應用場景的。

這個僅僅是我個人觀點,也有可能錯的。

Q4:投資一個公司正常來說,我們是為了賺錢。

那麼一個是公司值得買,一個是公司的價格值得買?您個人傾向哪一個?

永遠都是性價比的問題。它不存在單純的說一個公司,所謂的性價比它就是一個比率,我可以做比較。但是每個公司每個投資機構對於同一個項目的性價比評判都不一樣,它背後的邏輯是說那個所謂的性價比、那個定價它有一個風險乘數,看各家機構對這個風險的把控力

核心你得找到一個相對的方式去比較,沒有說絕對這個價格絕對低。也沒有絕對說這個公司好。

我們說價值投資,其實它的基礎理論是說我這個市場預期的價格,我給你的本身價值最貼近的時候,那就是價值投資。但是為什麼我說,我要加一個泡沫哪?其實我要找的最好的投資點,肯定不是說你的價格就剛好等於你的價值。我應該是其實要找到一個地方,叫價值挖掘?

沒有客觀的對這個公司評價,它的價值是多少。這樣可以這麼認為,我去投一個公司是我以這個價格進去,我認為他值這個價值,至少是這個價值,至於別人很有可能是認為他的價值不是這個,會高。在這種情況下,我才是能賺到最大收益的。這部分溢價其實你反過來看,和你問的那個泡沫剛好是倒過來的,這部分就是泡沫的錢。

泡沫產生財富,這個本身有價值。

投資機構其實賺錢,其實就是投資這個點,做好風險控制,你以一個價格去控制風險,換句話說我一定是買的越低越好,不管它價值多大。在買的這個時間價格層面,這個利潤是本身的公司估值,我買進去就有一個價值套利空間增長。其他階段的價值也有很多,你要懂得去劃分,你要看好你能賺哪一塊錢,不同的機構策略都不一樣。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