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中,文理不分卻人才輩出!

世界各種教育體系中,美國無疑是成功者,世界上前20名的優秀大學,美國佔了80%左右,美國還是世界上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獲得者最多的國家。

這裡面,不分文理科功不可沒。美國的中學教育和大學考試都不分文理科,甚至有些專業博士招生也不強調專業對口,文理融合讓美國產生一大批融匯文理的創新人才,包括創造蘋果手機的喬布斯,將完美的工藝與技術融合在一起。

文理融合好處看來不少。本文作者石毓智是文科出身,然而從大學起就開始系統學習自然科學課程,後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旁聽了數學、統計學、物理、計算機、心理學系等領域的課程。他深切體會到融合文理科的好處,對美國教育也有著切身的感受和親自觀察。下面來看看,為何文理不分科能夠讓美國教育一直名列世界前矛。

美國高中,文理不分卻人才輩出!

美國中學教育和“高考”不分文理科

美國沒有高考,只有測試學生一般能力的SAT考試。這種考試只考察學生三個方面的能力:語言能力、數學能力和邏輯推理。“語言能力”主要考察學生的分析閱讀和寫作能力;“數學能力”是測試基本的數量概念、運算能力和利用數量的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推理”則是測試利用邏輯規則,從複雜的現象中得出結論的能力。這也反映了美國的教育理念,就是認為這三種能力是學好其他一切科目的基礎。

然而,美國大學只把這種考試的成績作為錄取參考,一般沒有硬性的分數線,往往分數的跨度很大,便於學校從多方面選拔人才。一所大學如何看待SAT考試,完全自己決定,美國有一部分大學根本不考慮這個考試的成績。

在美國,學生在中學時期的平時成績特別重要。大學錄取一般看最後幾年的表現,他們重視的是學生學過什麼科目,在學校裡的相對排名。當然,這就要求學校和老師在評估學生時必須客觀公正,老師、學生和學生家長都要尊重規章制度,此時誠信就顯得特別重要。

美國大學招生還考慮一個重要的指標,那就是學生的社會實踐,所以很多美國中學生利用假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我在斯坦福教過一位來自洛杉磯的華裔學生,她說為了來斯坦福讀書,假期就到社區醫院做義工。至於學生社會實踐的評估標準,主要是所從事的工作的社會價值大小、挑戰性高低以及有關管理人員的評語。

美國好一點兒的大學還要求每個申請者寫一份讀大學的“個人陳述”,學校從中判斷申請者的素養和學習動機。除此之外,美國知名的大學還要對考生一個個進行面試,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諸如學習激情、做事毅力、邏輯思維等,因為這些素質對學習的成功很重要。

大學考試不分文理,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不分文理並不是讓學生眉毛鬍子一把抓,什麼科目都得學,如果是那樣的話,反而會增加中學生的學習負擔。

美國的中學分公立和私立兩種,不同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差別很大,但都不分文理科。高中階段的課程一般分為這幾大板塊:英語、數學、外語、歷史和社會科學、科學、體育、藝術等,此外還有生活技能課。每一門類都規定有必修的和選修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進行選擇。比如一個高中生可以主修“化學、地理、生物和文學”,另一個高中生則可以選擇“數學、物理、經濟和歷史”等。而不像文理分科那樣,一旦選了理科,就只能專攻理科,一旦選了文科,就只能專攻文科。也就是說,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更加自由地學習。

實際上,美國大學招收一個學生要考慮的因素遠比中國大學的多,中國大學其實就是一個高考分數,美國大學則要考慮考生的語言、數學和邏輯能力、平時成績、社會實踐、學習動機和熱情等,這樣可以選出那些真正具有發展前途的優秀學生。

美國高中,文理不分卻人才輩出!

美國大學一年級不分專業,四年大學下來誰跟誰學的課程都不一樣

在美國大學,不分文理科制度下招來的新生,剛進大學時候也自然是沒有專業。這種制度的優點就是給學生最大的自由,讓他們嘗試儘量多的學科,發現自己的興趣在哪兒,擅長什麼學科。因為高中畢業生一般在18歲左右,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己興趣和特長在哪兒,這樣他們可以在大學第一年發現自己。

只有在這種制度下,學生才有可能把大學學習看成一個探險的旅程,這是美國高等教育的理念。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在2010年8月的開學典禮上講道:

耶魯大學開設有2000多門課供你選擇,但是你不得不錯過98%的課程。但是我要督促你們多嘗試不同的課程。每一個學科代表著人類的不同經驗方面,任何一個學科都能夠給你提供不同的窗口,去領略自然界和社會的文化積累,讓你能夠從不同角度看世界。如果讓我給你們一個忠告選課的話,興趣儘量廣泛,儘可能多涉獵各種學科。不要老抱著這樣的信念,你來大學之前選定的學科是最適合你的。選一些完全超越你以前知識經驗的課,這樣不僅可以擴大你的知識面,這樣還可以發現你意想不到的巨大潛力,這甚至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那麼要鼓勵學生“探險”,就必須有一個安全保障制度。這個制度就是考試方式的多樣化,富於彈性,對於同樣一門課,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考試方式。就拿斯坦福的考試製度來看,每個學生一個學期有最高學分限制,比如12個學分,只能選擇3門4個學分的課,如果想多學一門,就可以用2個學分來修本來4個學分的課。此外還有等級計分制和“滿意-不滿意”或者“通過-不通過”等等考試製度供學生自由選擇。

各個系科都要給大學一年級開設入門課,介紹本學科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徵等。一方面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的性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吸引學生日後選擇自己的學科作為“主修”課。

每一個系科都對本專業的“主修”和“輔修”做出明確規定,規定修完若干門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一般這些硬性規定的課程都很有限,為的是讓學生有更多空間選修其他系科的課。

學生到了二年級後就開始決定自己的專業,而後就會集中完成所主修或者輔修的專業必修課。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很多系科都要求本專業的學生必須選修其他專業的若干門課程。

這種教育制度充分體現了大學的個性化教育。系科之間沒有壁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設計自己,結果四年大學下來,誰跟誰學的課程都不一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也呈多種多樣。

美國高中,文理不分卻人才輩出!

文理合璧是喬布斯企業人生的最大特點

讓我們以當今世界的兩位名人為例來說明“文理不分科”的意義,一位是科技發明大師喬布斯,一位科學思想大師—愛德華·文頓。

科技是工具,人文是目的。只有為人文服務的科技才能真正改變世界。這是一條被喬布斯的科技人生所證實的真理。

那種很早就偏科,自小隻對理工感興趣,不涉獵文科,甚至瞧不起文科的工科生是成不了喬布斯的。

喬布斯小的時候,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適合人文學科的人,同時他也很喜歡電子學知識。寶麗來的創始人蘭德是喬布斯青少年時期的偶像,蘭德強調一個人既要擅長人文學科,又能駕馭科學,只有這種人才能做出重大成就。打那時起,喬布斯就想成為這種文理雙料人才。

喬布斯認為他的企業人生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文理合璧。歷史上的偉大發明家、科學家都有這個特點,比如富蘭克林、愛因斯坦、達·芬奇這些人都是結合了人文和科學的天賦而產生了巨大的創造力。這種模式的創造力是21世紀創新型經濟的關鍵因素。

今天人們都在談創新,也都在嘗試創新,然而創新並不僅僅是有了決心就行了。喬布斯的成功經驗很值得人們學習借鑑,他曾這樣表述過:蘋果之所以能與人們產生共鳴,是因為我們創新中深藏著一種人文精神。我們認為偉大的藝術和偉大的工程師是相似的,他們都有自我表達的慾望。事實上最早做Mac的最優秀的人裡,有些人同時也是詩人和音樂家。

一次喬布斯與斯卡利在紐約的中心公園散步,斯卡利說如果他不從事商業將是一名畫家,喬布斯則稱自己如果改行他將去當詩人。喬布斯身上的確很有詩人的氣質,他把自己看作藝術家,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在產品設計中能馳騁藝術家一般的想象力。

下面談談另一個文理結合的典型,科學思想大師—愛德華·文頓。他來自愛因斯坦原單位—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被認為是當今愛因斯坦學術第一繼承人。他是當今最知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在國際上學術影響力最大,智商指數為152,為物理學領域之最。他於1990年獲得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相當於數學的諾貝爾獎。他被普林斯大學的上屆校長瑟麗·蒂爾曼選為世界上7位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在專業背景上,愛德華·文頓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他的本科是在布蘭迪斯大學讀語言學和歷史學,後在威斯康辛大學讀了一年的經濟學研究生,再後來又到普林斯頓大學學習應用數學,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理論物理,然而卻獲得了數學界最高榮譽。

愛德華·文頓這種人才,只有在文理不分科的美國教育體系才能出現。在中學的時候,他學習了理工科課程,到了大學,雖然主修文科,仍然參加一定數量的自然科學課程,這為他後來轉向自然科學研究做了準備。

愛德華·文頓的成功,亦和美國大學招收研究生的標準密切相關,由於歡迎不同專業背景的人來學習自己的專業,所以大學主修為文科的愛德華·文頓才有機會讀經濟學、數學專業的研究生。學科交叉、知識碰撞是創造力的源泉,愛德華·文頓的學術人生就是最好的說明。

海悅家HHAUSE,專注為全球華人提供“買賣-貸款-出租託管”一站式的美國置業服務,讓海外置業更簡單。

美國海量實時在售新房、二手房,歡迎登錄海悅家官網:www.hhaus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