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厄运》给恐怖片这一类型电影带来了什么?

2018年多部恐怖片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先是现象级韩国恐怖片《昆池岩》引起所谓的“爆米花雨”,之后是概念化惊悚片《寂静之地》让影院观众噤若寒蝉,随着一个又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恐怖片新桥段的运用,观众的恐惧观感逐渐高升,当《遗传厄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时,这份来自灵魂中的战栗才真正达到了顶峰。


《遗传厄运》给恐怖片这一类型电影带来了什么?


《遗传厄运》,这部由新锐导演阿里·艾斯特自编自导的恐怖片,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后收获了极高的口碑,在多个评分网站上也取得了不少好评,烂番茄新鲜度98%,MTC89分,豆瓣更是在开评时冲上了9分。《休闲纽约》杂志则评论其为“超乎想象的家庭悲剧演绎为历历在目的超自然恐怖片,简直是新时代的《驱魔人》,在某种程度上,它比后者更残忍和可怕。”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围绕一个四口之家展开,随着祖母的去世,一系列诡异事件接踵而至,而在所有恐怖现象的背后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宗教真相。不同于《昆池岩》利用伪纪录片拍摄来加深观众代入感的取巧方式,也不同于《寂静之地》在宏观设定上进行创新从而吸睛的剧本悬念打磨,《遗传厄运》吸引观众的地方,是其剧本对深层次内涵主题的可视化探究,以及电影故事上严谨完整的情节构架和立体细腻的人物角色塑造。


《遗传厄运》给恐怖片这一类型电影带来了什么?



一、踏实可究的宗教主题,让整个故事脱离了浮于表面的形式恐怖片。

在真相还未揭开前,《遗传厄运》中所有令人产生惊吓感受的桥段,都让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极了归于鬼魂和命运的类型恐怖片,而真相揭开后,故事里诡异事件的人为因素超过了自然因素,矛盾的内核都落足在现实中真切可究的宗教主题上,使得电影层次一下子拔高了不少,整个故事也变得厚重严肃了起来。

随着电影的发展,各种撞梗抄袭的现象层出不穷,恐怖片这一类型也从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盛况变成了单一无趣的桥段搬运,各种“回头杀”“床底杀”“门后杀”....等等情节泛滥荧屏。于是导演编剧们开始着眼于电影技巧与故事设定上的探索,但是大部分恐怖片都缺乏一个足够紧凑值得考量的主题内容,往往这些电影不是着眼于宽泛永恒的人性母题,就是在讲述千篇一律的复仇故事,再不就是立足于狗血淋头的爱情纠葛。其中《死神来了》这一系列恐怖片选择了淡化主题内容,将所有真相都归于虚无缥缈的命运,用突出情节悬念和新颖独特的死人方式来抓住观众;至于《电锯惊魂》等类型的恐怖片依旧走着血腥暴力的视觉刺激路子;除此以外的其他恐怖片也无非是在不影响故事骨干的情况下,稍微借用了一下其他因素,比如宗教等等,但大部分恐怖片还是选择了以命运为代表的非自然因素来解释并结束整个故事。


《遗传厄运》给恐怖片这一类型电影带来了什么?



而《遗传厄运》则不同于以上的形式恐怖片,它的故事值得细思,主题值得深挖。以宗教和神秘学为主要矛盾的内涵主题更是始终贯彻整个故事,尽管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从人物物品到情节悬念全都若隐若现的充斥着宗教意味。

例如妹妹的弹舌音类似于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神话的魔神名字的读音、妹妹死掉后灵魂入驻哥哥身体的情节桥段也印证了女首男身的魔神形象以及从项链到阁楼等等到处都有的宗教符号,这些细节的铺垫加深了宗教主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让观众在看完整个电影之后没有丝毫的不连贯感受。

电影本身的主题也十分厚重,宗教这一说不完的神秘话题,无论是在什么类型的电影中都最值得探讨,先不谈宗教本身的神秘色彩,仅仅观其留存时限都能看出宗教在人类文明中无处不在的身影,就能看出宗教话题本身的深厚底蕴。本片将故事真相放逐到宗教上,时刻藏在故事主线背后的支线更是完全由宗教线索来承担,祖母的狂热信仰直接导致了所有事件的发生,从丈夫自闭饿死、儿子抑郁自杀、女儿人格分裂、女婿焚烧致死、孙女车祸断头以及孙子坠楼身亡,每一个人物的背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尽情摆弄他们的命运,而这只手就是以祖母为首的宗教团体。

细节和主题的相互搭配,让整个故事都经的起观众的思考,并在他们脑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遗传厄运》给恐怖片这一类型电影带来了什么?



二、故事线索逐渐明朗的情节构架,进一步加深了电影本身的可看性。

故事的主线围绕这一四口之家展开,从祖母去世之后,孙女行为异常并在一场车祸中直接断头而亡,这两个情节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原因。孙女的死让其哥哥陷入无限自责并开始遭遇“中邪”事件,也让母亲变得敏感脆弱并接触到招魂技巧等等,这些都导致了最后全家死亡的悲剧,表面上看,这些诡异且毫无规律的突发事件成了抓住观众观影心理的一个个噱头,而在深层次里则一步步应和上了故事的支线,也就是以祖母为首的宗教团体的布局。

故事的真相以及起因,全部来自于以祖母为首的邪教团体的狂热信仰,为了复活地狱邪神从而在家人身上做实验,身为祖母的她逼死了丈夫逼疯了儿子,所有举措失败后,她又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孙子孙女身上。当然,这些内容并没有通过导演的手直接展现在观众眼前,而是利用无数铺垫、无数细节一点点串联在整个故事当中,直到影片结尾才用宗教仪式揭示了此前的一切,也就是所谓的情节支线。这条线索其实在开头就已经存在了,从女主角在葬礼上带的宗教项链上就能看到导演埋藏线索的时间之早,之后孙女的断头模型、祖母笔记本里那句表达歉意的话,更是在隐隐约约地向观众提供一个阴谋论的思考方向,甚至连孙子上课时充当背景音的老师讲课都是关于宗教和神秘学的......这些种种迹象都体现了导演为情节支线提前埋下合理化解释的行为。

《遗传厄运》给恐怖片这一类型电影带来了什么?


结尾处,宗教仪式的画面片段以及画蛇添足的台词解释,直接将故事主线和故事支线糅杂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叙事线索。这种真相逐渐明朗却又耐人寻味的情节构建,让电影在恐怖氛围制造和惊悚桥段铺陈中取得了一种稳定均衡的整体感受,让观众心生害怕之余还能陷入头脑风暴。当然,这样的电影对于观众来说也是有相当高要求的,普通观众看不懂故事只能单纯体会视觉刺激,高质量的观众则除了思考故事的复杂叙事还得要具备相关的宗教知识,因此,与其说是观众在挑电影倒不如说是这部电影在挑观众,而事实上所有真正优秀的电影都是这样。

三、角色与演员的相互填充,加深了人物的可信度和观众的代入感。

在本片中,最值得拿出来细讲的就是由托妮·科莱特饰演的女主角安妮形象。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神秘祖母的女儿,光从人物设定上就已经能看出其复杂程度,见识了哥哥和父亲自杀的她,对自己母亲的态度想必是既忌讳又不舍,面对女儿死亡儿子陷入危险的情况,她又四处奔忙濒临崩溃,以至于观众压根没注意到这个人物竟然有着类似人格分裂的严重病情。

角色的复杂性通过背景设定和情节经历来逐渐塑造衬托出来,安妮这一角色更是复杂到仿佛一个真实的人,幼时的经历导致了她的病、她对母亲的态度,女儿的死亡又在人物行为的感性内核上步步施压,过度厚重的信息点和超过人物接受程度的情节现实直接压垮了这一人物,所以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安妮从一个细心温柔的室内装置艺术家成了陷入疯魔状态的女人,最后更是直接成了导演制造恐惧观感的一个“物品”或者“意象”。安妮性格深处隐藏的病态从很多细节中都可以看出来,比如她曾经意图烧死自己和儿女但却认为自己是梦游等等口述情节,还有后半部分伸手意图拔掉儿子脑袋却在质问下称不知情等情节,这些都是在影射安妮这一人物并非正常人,而是一个具有严重病情的人格分裂者。

《遗传厄运》给恐怖片这一类型电影带来了什么?


演员托妮·科莱特是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女主角奖和金球奖音乐及喜剧类最佳女主角奖的获奖者,此前曾参演同类型恐怖片《第六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被儿子的异常举动和生活上的压力所困扰的单身母亲。她的表演极具动态,从肢体到表情,丰富的情绪表现还不失真实感,因此她的出演,给《遗传厄运》中安妮这一角色增色不少。除了女主角安妮以外,大儿子和小女儿的扮演者也都将角色的完成度提高了真实可信的层次,在众多精彩表演的烘托下,打酱油角色的父亲则显得没那么出彩了,不过详略得当的人物群像更能体现导演对剧本拍摄的把控能力,提高观众对故事整体的理解程度。

从另辟蹊径在主题上做文章,到追求严谨的情节构建,两者的恰当结合通过极其冷静的客观镜头展现在观众眼前,《遗传厄运》才成为了众人眼中一部真正意义上引人深思的恐怖片,而这样的恐怖片势必会影响整个恐怖片类型电影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进一步探索。

娱乐锋

娱乐锋:做有态度的文娱评论平台

文娱评说 | 收视舆情 | 影视圈论 | 艺考编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