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被打懵的耻辱,美国四个月后就报了!

优质权威的军事图书商

用阅读铸造军迷的作战空间

欢迎关注“battle-space”

后续精彩不断

--------------我是分割线---------------

睚眦必报的美国,不会等待4年再报珍珠港“雪耻”,只需4个月就足够了。偷袭谁不会,要偷袭就直接去日本老巢!

1941年日本贸然偷袭珍珠港,损毁了美国大批飞机和海上力量,美国也正式加入到二战中来。最终,美国用两枚原子弹炸掉了日本两座城,提前结束了二战。许多人说这是美国在报“珍珠港之仇”,实际上美国人并非“卧薪尝胆”之辈,不会等四年再报仇。当年珍珠港事件四个月后,美国就横扫日本,煞掉了天皇的威风!

几乎就在珍珠港事件刚过,华盛顿的军事决策者们就开始考虑对日本本土实施一次空袭行动。詹姆斯·杜立特中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美军可以从距离日本本土800多千米的航母上派B-25型轰炸机空袭日本。虽然马歇尔和尼米兹知道这次空袭没有多大的军事意义,但他们还是希望它能振奋和激励危急时刻美国人的士气。

美国为什么选择B-25作为这次行动的主力呢?

B-25轰炸机,又名B-25米切尔(Mitchell)中轻型轰炸机,是二战全球战场中最为优秀的中轻型轰炸机之一。空袭东京的任务要求飞机携带2000磅的炸弹飞行2400英里。当时还有B-26可以与B-25竞争,但B-25因优良的起飞性能而被选中完成这一使命。

1942年2月3日,改装后的两架B-25B在大黄蜂号上起飞成功,证明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此后二十四个机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跑道上标出的模拟飞行甲板上演练短距起飞滑跑。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在适当的逆风情况下,B-25在450英尺就可以离地。

战争果然如想象中一般充满变数。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向日本进发,然而在抵达中途岛北面的海面时,美军遭遇了几艘日军侦察船,舰队司令威廉·哈尔西上将不愿冒险与日本航母发生交战,所以下令B-25轰炸机立即起飞。这是一场真正的赌博,因为此刻他们距离要空袭的目标还有1040多千米。

珍珠港被打懵的耻辱,美国四个月后就报了!

1942年4月18日,詹姆斯·杜立特率领的一支B-25轰炸机中队正从“大黄蜂”号航母的甲板上起飞,前去空袭东京。(图片来源:《落日:日本帝国的覆灭》)

最终结局都知道了,美国的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摧毁了90座建筑物,使日本举国上下极为惊恐。毕竟,珍珠港偷袭,日本只敢摧毁了距离美国本土还有一定距离的珍珠港,而美国却轻易攻击了日本本土。日军参谋长宇桓将军当晚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必须查明敌机的型号和数量,从而改善未来对付敌人攻击的反措施。总之,今天的胜利属于敌人。”

珍珠港被打懵的耻辱,美国四个月后就报了!

大黄蜂号上准备就绪的B-25轰炸机

这16架B-25完成任务后继续飞行,当飞机燃油耗尽时,有15架飞机的飞行员强行迫降在中国或者跳伞,另外有1架飞机降落在苏联境内。

实际上B-25在太平洋中的影响远不止这些。战争中期,B-25参与使用了类似鱼雷攻击的“跳跃”投弹技术。飞机在低高度将炸弹投放到水面上,而后炸弹在水面上跳跃着飞向敌舰,这提高了投弹的命中率,并且经常炸弹在敌舰吃水线以下爆炸,杀伤力增大。

珍珠港被打懵的耻辱,美国四个月后就报了!

B-25轰炸机三视图

另外,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为适应战事的需要,B-25进行着不断的改装。例如,1943年,在两栖支援任务中,美军发现飞机的扫射比投弹能够更有效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对B-25的机炮进行了加强和改装,改装的最终结果竟然在B-25G型机头上加装了77mm的M4加农炮,这是二战实战中飞机上的最大口径的火炮。在1943年的新不列颠和俾斯麦海等的战役中,这种77mm火炮对付运输船和登陆艇等移动迅速的小型船只非常有效。实际上直至战后AC130上的105mm榴弹炮的出现才超过了B-25G的记录。但1944年时,M4火炮已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目标,北美就拆掉了可移动的机头而改装成二战结束时的最终型号B-25J,主要用于完成其轰炸任务,但其各个方向上仍装有18挺0.5英寸的机枪。从B-25改装的情况就可以对其广泛的用途窥见一斑。

珍珠港被打懵的耻辱,美国四个月后就报了!

B-25轰炸机

在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下,停产前各型B-25共生产了9800余架,这一数量超过任何美国的双发飞机。B-25也因其强大的战斗力名垂青史。

冤冤相报何时了,这场东京突袭让美国人民大呼痛快,却也让日本感到蒙羞。日本人认为这样的空袭事件再也不能发生第二次,为此日本必须把自己的防线扩展至太平洋的深处,并彻底摧毁美国舰队。日本人要想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攻占中途岛。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即将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