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梵高|每日名家

一件艺术作品的名气,取决于被谈论的次数。

——杜尚

梵高(1853-1890),作为19世纪极负盛名的画家,被谈论的次数非常多,他作品中的色彩、他的精神状况、与弟弟提奥的关系、生前财务状况,都能作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近年来,梵高作品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更是加剧了他的热度;那么,你了解早期的梵高吗?


一张未完成的画

青年梵高|每日名家

《沙滩上的渔夫》,1882年8月,梵高作品

这幅梵高1882年的作品,一个男孩站在海边,脸的五官是空白的,可能要在这么小的一个空间里,画上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这些细致的东西太难了,画画的人画不出来,或者画砸后一笔抹过去了;再看男孩的身体、裤腿,鞋子,都是歪歪扭扭的,显然很一个生手在画。

青年梵高|每日名家

《沙滩上的渔夫》局部,1882年8月,梵高作品

这幅画为什么触动人,就是它向我们展示了:大师不是生来就是大师的,他也是从新手成长起来的,也有不知道怎么画和画不出来的时候。

大人物、大艺术家通常都会被历史简化。

——陈丹青


梵高的绘画基本功

梵高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像《向日葵》、《鸢尾花》、《星空》,基本都是他晚期的作品,粗狂的线条、大块堆积的颜料、扭曲的图案,好像画这样的画不需要太高水平的样子,这不禁令人产生怀疑:他是不是因为画不好,才画成这样。

青年梵高|每日名家

《Sien带着一支雪茄,坐在壁炉边的地板上》,1882年,梵高作品

这幅梵高早期的素描作品,笔触细腻、线条清晰流畅、人物神态传神,这能实实在在证明梵高基本功不差;所以,梵高不是不能画细致的、写实风格的作品,而是自由选择了用浪漫奔放的形式作画,这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这种旋转物体、明亮奔放的颜色、堆积的颜料,也成了梵高绘画的特色。


梵高与日本浮世绘

19世纪中期,欧洲从日本进口茶叶,茶叶的包装纸印有浮世绘版画图案,这些图案的风格也开始影响当时的印象派画家。

青年梵高|每日名家

《开花的李子树》,1887年,梵高作品

梵高作为印象画派的一员,临摹过很多幅浮世绘作品,上面这幅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幅,连日本文字都临摹上去了。

青年梵高|每日名家

梵高接触浮世绘前后作品对比

接触了日本浮世绘的梵高,心情为之澎湃,创作灵感喷涌而出,浮世绘元素融入他之后的作品中;对比接触浮世绘前的《铃鼓咖啡馆中的阿格斯蒂娜•塞加托里》和受浮世绘影响后的《意大利女人》,可以发现:画作线条变得清晰明亮了,会大胆地使用纯度很高的颜色,平涂上色不做晕染。


画家转型的时代

十九世纪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无论宫廷画师还是小画匠,大致都属于服务行业,有人指定或委托画家,完成一件作品,所以作画都是“订件”。而梵高所处的时期,是一个画家转型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有人做王宫贵胄的专职画家,也有人不隶属于任何的组织或机构作,而梵高选择后者,成为一个“个体化家”。

青年梵高|每日名家

《离开尼厄嫩教堂的信众》,1884年,梵高作品

梵高的作品一幅接一幅的完成,而销路却完全没有着落,“画没人买”这个问题,在梵高有生之年都没有解决。产销先后方面,有人要,等人要,各有甘苦。


青年梵高

青年梵高|每日名家

《康乃馨》,1886年,梵高作品

早期的梵高(1888年之前),精神还没出现问题,虽然画的画一幅也卖不出去,却仍对绘画饱含创作热情,也非常热爱生活,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青年,身后会声名鹊起,且有那么多人纪念他呢?

欢迎到艺细胞小程序,海量高清艺术品大图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