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奔上就业幸福路

「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奔上就业幸福路

家政服务现场招聘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把就业、再就业列为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努力促进就业、实现稳定就业、追求充分就业。

  目前,我市逐步建立起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确立了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服务等的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致力于打造中西部地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最强的宜业城市。

更精准的援助政策

  “嗒嗒嗒……”近日,在宜阳县香鹿山镇东韩村,今年刚脱贫的苗盘香在自家的缝纫车间里忙碌着。

  “是就业点燃了我们致富的新希望。”得益于我市为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而实施的公益性岗位政策,苗盘香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丈夫颜向辉通过水电安装技能培训,也顺利实现就业。今年,在县、镇政府的帮扶下,她又贷款建起了家庭缝纫车间,奋力奔向小康新生活。

  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是我市实施转移就业脱贫的重要方式。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开发养老服务、保洁、保安、绿化等岗位,安排符合岗位需要、外出就业困难的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

「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奔上就业幸福路

大型招聘会吸引众多高校毕业生应聘


  我市还积极搭建劳务输出平台,与杭州、无锡、昆山等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各县(市)区也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培训,采取订单培训、校企联办和项目培训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嵩县月嫂”“孟津驾驶员”“汝阳保安”“宜阳建筑”等品牌。

  近日,我市2018年第六批就业见习单位名单出炉,市非税收入管理局等5家单位提供的74个见习岗位吸引不少高校毕业生报名。

  就业见习正成为高校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实现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参加就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每月由用人单位提供不低于城市失业保险金标准的生活补贴,市财政给予一定补助。此外,我市还继续实施“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政府购岗”等基层就业项目,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困难群体就业是必须补齐的短板。”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通过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求职补贴等就业援助方式,更精准地帮助大龄失业人员、长期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大学生和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奔上就业幸福路

农民学习电商知识


“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

  “岗位多,更新快,不熟悉电脑的村民都爱用它找工作。”对安装在村委会的公共就业信息发布平台,53岁的高新区丰李镇董窑村村民尚女士赞不绝口。

  针对就业服务信息不畅等问题,我市大力推进集招聘、求职等服务于一体的公共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实时联网,并进一步向产业集聚区、中心村、贫困村和社区延伸,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便捷的就业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公共就业信息发布平台36个、乡(镇、街道)级平台189个、贫困村平台669个。

  市人社局还在门户网站增设了“高校毕业生网上报到服务平台”“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查询平台”等7个网上办事服务平台,“洛阳人社”手机APP具备职业介绍、培训服务、社保查询和办理等功能。

「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奔上就业幸福路

招聘会进乡村


  线上有平台,线下有活动。我市定期收集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用工信息,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中高级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在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搭建起交流平台。

  “没有相关技能,又不想花高价去民办机构参加培训,本以为创办糕点店的计划会搁浅。”市民金浩说,是政府的免费培训,圆了他的“老板梦”。去年5月,在市就业技能培训中心经过三周的培训后,金浩学会制作6种糕点,还拿到了中式面点师初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在洛龙区香山路开了一家糕点店。

  市人社、民政、残联等部门根据市场用工需要,开设了计算机、烹饪、面点、电工、电焊、按摩、家政服务、汽车维修、汽车驾驶等多个专业,采取全日制、半天制、夜班、服务上门等多样化培训形式,对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士兵、残疾人开展再就业专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培训、安全操作特殊工种培训,满足各类就业群体的不同需求。

  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现场招聘、技能培训……我市整合各类资源,逐步构建起“一站式”“一条龙”就业服务平台。

「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奔上就业幸福路

香菇种植科技扶贫培训


全要素的创业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有创业想法,没项目怎么办?我市建立专家评估论证的完整创业项目推介体系,多渠道征集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并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网站、微信等媒介向社会展示、推介。

  有了项目不知咋干?我市组建了大众创业专家导师团,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评估、市场分析、管理咨询和融资对接等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有项目缺资金怎么办?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创业者,我市提供最高额度为4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是推进大众创业的重要载体。我市对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和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办的创业实体,在市级以上(含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内发生的运营费(物管费、卫生费、水电费等),按照每月每平方米15元标准,在3年内给予不超过当月实际费用50%的补贴,年补贴额最高1万元。同时,我市在全省首推孵化成功奖励补贴,在3年孵化期内,每成功孵化一家企业给予孵化基地3万元奖励补贴。

  返乡农民工是大众创业的重要群体。我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力争解决返乡农民工在项目立项、企业选址、用地审批、用工、融资等方面的困难。

  或白手起家,事业有成;或返乡创业,反哺家乡……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以小起步,聚小成大,在广袤的河洛大地铺展出一幅就业创业的新画卷。

  “就业创业是惠民生、促发展、保稳定的重要举措。”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提供强有力支撑。(洛阳日报记者 姜明明)

「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奔上就业幸福路

贫困户当起生态护林员

(本篇图片由洛阳日报记者 鲁博 潘郁 梅占国 刘冰 摄)


 延伸阅读

“数”说就业

  今年上半年——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6962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202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72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462人,主要就业目标实现了任务时间同步。

●认定公布了3批41家就业见习单位,提供见习岗位1554个,发放见习补贴37.3万元,将大学生见习市财政补贴由每人每月700元上调至1000元。

●组织就业技能培训4439人,创业培训6700人。

●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日常招聘会75场,参加招聘单位4436家,提供就业岗位63990个,参加招聘求职人员87846人次,达成意向27336人次。

声音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现有的人才培育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面对就业难和招聘难的矛盾,需要转变人才培育模式,紧追产业发展前沿,结合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要鼓励各级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把培训和应用紧密结合,实现从应试导向到应用导向的转变、从按照大纲输出到按照需求输出的转变,进一步完善、壮大人才培训体系和师资力量,从而更好地优化我市的人才供给现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河南青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河洛人才网CEO黄伟 (明明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