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近几年,参加朋友聚会,总是会聊起一个话题:养孩子贵。

越聊越焦虑,有时候饭都吃不下去。

不过最近听了一个有意思的事儿,老同学里有个心大的妈妈,用孩子上补习班的钱,给自己买了个LV。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此事一出,家里就吵翻天了,说她这是耽误孩子的前途。

可这件事儿拿到妈妈群里一说,大家纷纷表示羡慕嫉妒恨,想买LV的人太多,可真能从孩子身上给自己抠出钱来的太少了。

生活里,大部分父母和新闻里这个妈妈一样,借钱给孩子上补习班。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故事发生在郑州,一个五年级男孩因为不想上补习班离家出走。

妈妈紧抓着儿子,生怕一松手他就会跑掉,电动车倒了都没有去扶,可儿子完全不能理解妈妈的心情。

气得妈妈大哭:

借钱给你上补习班,还不是为了让你学得更好,没有学问怎么能行?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视频很短,看得人心疼,不知道男孩后来有没有乖乖去上补习班。

但这位妈妈的育儿方式,却着实让人担心。

现如今,有多少父母为了养育孩子负重前行?可倾家荡产地养孩子,却毁掉了不少家庭。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中国式育儿的一大特色:家长拼命赚,孩子拼命花。

在中国,养大一个孩子,粗略统计至少需要100万。有很多家庭不敢生二胎,不是生不起,而是养不起。

有句话很贴切,头胎就是最好的避孕药。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家长赚钱的速度,远远比不过孩子花钱的速度。花了,心疼,不花,更不踏实。

湖北的刘先生,是一家私企的普通职员,月薪3000,家中并无闲置存款。

儿子想去澳大利亚游学,一次的费用大概是5万元。刘先生出去借钱,完成了儿子的梦想。

其实父母的用心良苦,想想不难理解。

自己这辈子已经这样了,不能因为条件差就耽误了孩子,拼尽全力也要让孩子脱贫,将来有出息。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寒门逆袭,自己得先给孩子创造条件。

可是,倾家荡产式育儿,却偏偏没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这些年的新闻里,有不少孩子抛弃父母的例子。可你仔细回顾,就会发现,这些孩子的成长经历里,都有一个有求必应的父母。

成都一位年近60的父亲,在微博上怒斥女儿骗走了他320万。

当初他送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女儿提出想去加拿大留学,他毫不犹豫拿出了毕生积蓄300多万送她出国,说好每年给她30万,不够再加。

可女儿出国仅1周,就把他的银行卡盗走了。取光了所有的钱,不但没去学校报到,而且还和男朋友吃喝玩乐,买奢侈品炫耀。

父亲劝女儿回头,好好完成学业,可女儿依旧我行我素,还把父亲的微信和微博全部拉黑,铁了心和他断绝父女关系。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可这个小棉袄却是黑心棉的,很让父亲寒心。

这位父亲后来在微博里写道,

关于孩子的事追根溯源,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女儿太溺爱了。劝各位父母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教育家卢勤曾说:过分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

父母过度地付出,只能养出一个不懂得感恩、自私自利的「白眼狼」。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在中国父母的思维里,再穷不能穷孩子,孩子想要的东西轻而易举就会得到,无形之中,他会把你的付出变成理所当然。

今天,虽然我们不需要刻意让孩子吃苦,但金钱观的教育还是必不可少。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孩子的生活标准不能比父母标准高


在中国的家庭里,经常看到一个现象: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这种做法最大的问题就是,你在向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信息:你的地位超过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自己特别重要。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在这一点,开篇那个LV妈妈的做法值得借鉴。

她的家庭收入一般,却会定期让家里每个人列出自己想买的东西和愿望,一家人在一起讨论,这个月的钱应该怎么花。

她总是跟孩子说,每个人的需要都应该被尊重,不是只有小孩子才特别重要。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生活里,很多妈妈的委屈,其实也来自于自己的需要没能得到满足。

可是,妈妈和孩子一样,每一个需要都值得平等对待。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哭穷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做「稀缺心态」,说的就是你越缺什么,越在意什么。

如果你经常和孩子谈钱,他就会对钱特别敏感。「缺钱」让他产生强烈的「金钱崇拜」。

这些年,观察身边的朋友,我发现一个现象,对金钱敏感的家长,养出的孩子也会把钱看得很重。

如果父母整天对孩子说:

我们家没钱,只能靠你努力学习以后赚钱。不要和人家比,人家有钱,咱家买不起。


孩子慢慢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我们家很穷,我不如别人。这会让孩子安全感缺失。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这种孩子每次花钱都会产生负罪感,认为自己是家庭的拖累,渐渐变得自卑。

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决定他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而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缺失,毕竟人这辈子,再优秀,也不可能尽善尽美。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黑人老爸克里斯就是个好例子。

在面对妻子离开、事业失败、生活穷困潦倒之时,他带着儿子露宿街头,可无论怎样艰辛,都没有跟儿子说过一个苦字。

他教育儿子:不要灰心,要捍卫梦想。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生活再苦,都要告诉孩子:通过努力生活会变好。

好的教育是舍得让孩子自食其力


曾经看过一个泰国公益广告,引人深思。

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由于家里贫穷,妈妈没有钱给她买冰淇淋,她看到妈妈很辛苦,就自己开动脑筋,用菠萝做了一个冰棍,并拿到市场去卖,通过卖冰棍补贴家用。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这个过程,带给了她意想不到的快乐。

“中国式养孩子”普通人家的孩子,活得像富二代


为人父母,为孩子付出并没有错,错的是方式里应该多一点智慧。

培养健康的金钱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别把自己活成孩子的提款机。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满足自己的需要。

他们不会为孩子无条件付出,更不会让委屈破坏亲子关系。

他们都明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仅是砸钱这么简单,既要培养健康的金钱观,要要教会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

可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先有好心态。

父母的好心态哪里来?

无非是被娃填满的生活里,给自己一点空间和满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