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启动同股不同权 有望4月底正式实施

香港一直在为阿里巴巴没在港股上市感到遗憾,然而更为遗憾的是后续有更多本来选择在港股上市的企业最终在美股上市。


错失优秀上市公司的港股IPO募资额在2016年被沪深超越,在2017年被纽伦超越。这一切都港股坚持要求同股同权的过。而这江河日下的趋势。香港不得不进行调整。

2017年末,港交所宣布放行同股不同权,这被认为是近二十年来香港资本市场最重大的改革。按照既定的时间表,2018年第一季度,港交所将针对同股不同权等政策的细则,进行第二轮市场咨询,此轮结束之后,相关政策将更加清晰。

港交所主席周松岗于2月20日开市仪式时指草拟工作基本完成,会于日内公布,期望下半年可有创新公司在港上市。新公司允许同股不同权。有媒体报道称香港修改上市规则的时间表明显提速,最早可在4月底或5月初完成修订,并实时接受上市申请。

港交所启动同股不同权 有望4月底正式实施​政策松动

1月16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透露,港交所计划在2018年春节后尽快推出同股不同权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的第二轮细则咨询,“争取六至八周内完成咨询,2018年6月初所有规则要求能够公布,最快在6月底接受相关公司的上市申请。所有的工作都在紧锣密鼓进行。”

所谓“同股不同权”,又称双层股权结构,是指资本结构中包含两类或者多类代表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的架构。一般表现为公司股份分为A、B两类,其中A类股为一股一票表决权的普通股,由公众投资者持有;B类股为超级表决权股,由公司创始人或原始股东等内部人持有。双层股权结构的存在令企业在取得外部融资的同时依旧将控制权保留在家族内部或内部团体中。

港交所启动同股不同权 有望4月底正式实施​“同股不同权”多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实行,采用该股权结构的知名公司包括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数据显示,目前有116家中国内地公司在美国作第一上市,33家采用了不同投票权架构,市值高达5610亿美元,占所有美国上市内地公司市值的84%。其中18家(55%)市值占比达84%,均为科技公司。

香港一直奉行同股同权制度,所有上市公司股东不论身份及持股量,其持有的每一股都享有相同的投票权,投票权的多少,与股东拥有股份的数量成正比例。

港交所建议在主板引入“同股不同权”,为三类型企业设下不同门槛。

第一类是新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拟上市企业必须是“新经济股”,上市市值最低为100亿元,而且有10亿元收入;若市值达400亿元,则不设收入要求。

第二类是放宽已在美英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来港作第二上市。市值要求是100亿元,同样只限新经济企业,可沿用美英当地的“同股不同权”架构,不需遵行香港针对“同股不同权”所设的投资者保障,意味阿里及京东等可不作架构重组,直接在港作第二上市。今日以后始上市,而日后有意在港第二上市,则要符合香港对同股不同权的要求。

第三类则是无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但市值要求需达15亿港元以上,以及其研究阶段不能处于太前期,同时由基石投资者拥有的股份将不会计算为公众持股。


新政或4月底启动

港交所启动同股不同权 有望4月底正式实施​根据报道,监管当局属意仅由个人持有特殊股权,认为较切合“凭科技、创意等资本以外方式成为大股东”的理念,但部分新经济公司或由企业持有,相关企业的持股能否具特殊股权及限制,处理或与个人持股有所分别,咨询文件未拟就此落下定案,或于现有条文实施后才再作讨论。

现在美国不允许利用事后股权重组的方式设立“同股不同权”。也就是说,公司在上市之前可以是“同股不同权”,但是上市之后不能再发行B股。


新政也建议上市申请公司最高市值需要至少100亿港元及10亿港元收益,不同投票权益受益人在上市时共计持股至少10%但最多不超过50%。另外,上市后不得提高不同投票权比例,同股不同权的相应投票权不得超过普通股投票权的10倍,同股同权股东必须占投票权的10%,重大事宜必须按照“一股一票”的基准表决。

港交所预计,如果本轮市场咨询后,无需大幅修改调整,最快2018年4月底,将可公布本轮市场总结。届时,有意提出上市申请的公司及保荐人,可正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前查询。

李小加解释称,原本的时间安排是基于市场咨询为期2个月,以及预留时间让大家熟悉规则,现在压缩了两个月,主要考虑是咨询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市场已经达到高度共识,目前大家在完善细节,并没有重大分歧,所以市场已经不需要太多时间,下面就是会计、律师以及银行家补充些细节。

李小加透露,每年夏天变成上下半年创口的分水岭,7月和8月是沉寂期,没有必要让那些原本要去其他市场的公司,等到下半年,所以综合考虑提前到4月。


对港股和A股影响重大

为了守住管理层的决策权,科技公司往往采用双重股权结构,以保证在一次次拿到融资的同时,自己的股权不会被稀释, Google、Facebook 都采取了这样的方式。2017 年11 月搜狗上市时,它的股东、搜狐 CEO 张朝阳就说,选择纽交所而不是港交所的原因是,双重股权的设计对搜狗很重要。

阿里巴巴提出以“以小控大”的合伙人制度方式上市,这种制度类似于同股不同权制度。但其实马云自己的持股比例仅7%,如果同股同权,马爸爸将几乎没有存在感。但靠这一制度,马云牢牢控制着阿里巴巴,这对阿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香港施行这一政策后,对国内准上市公司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近两年A股的IPO通过率一直在下降,2017年IPO通过率为77.87%,而2016年该数据为90.6%。到了2017年底新一届发审委上任,通过率骤降,甚至出现单日零过会。

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对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往往估值较低,像社交、娱乐类公司,不利于中国企业。如果在香港上市的话,其与大陆市场的沟通成本也比国外要低,也让这些上市公司更专注于发展,帮助所谓的“新经济”公司集中精力搞发展,而不用花时间去应付股东的要求,如交代资金用途,或被要求盈利和分红派息等。因此,可能会分流一些国内公司赴香港上市。


2013 年阿里巴巴寻求上市时,曾向港交所提出 AB 股制度,也就是说公司发行 A 、B 两类同价股票,创始人和管理团队分配有较大决策权的 B 股,其他公众股东获得分配 A 股,遭到港交所拒绝,后来阿里巴巴再提出合伙人制度,让阿里巴巴的管理团队在持股不到 10%的情况下仍然掌着公司决策权,这同样遭到拒绝。

这一决定导致阿里没有选择香港而去美国上市。现在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也面临上市问题。香港对蚂蚁金服志在必得。

2016 年 11 月,马云在接受《南华早报》的采访时,专门提到了蚂蚁金服赴港上市的条件:“现在有很多媒体报道和猜测说蚂蚁金服是否会在香港上市,只有在我们认为这个城市准备好的时候,我们才会过来。”

“现行上市监管制度都是数十年前互联网时代还未到来的时候设计的,这些条件多迎合房产开发商、银行、金融机构或是传统零售,没几个是跟创业和新经济企业有关。”马云补充道。

遗憾的不只是港股,A股也有意进行相应的改革。代表中国未来的很多优秀企业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未能在A股上市。


如果优秀的企业都流失到海外去了,那么对于境内投资者将是巨大的遗憾,因为失去了分享和中国未来经济共同成长的机会。如果能下决心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引入同股不同权等优秀的制度安排,那优秀的公司也会愿意回来。(中国资本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