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國玉璽之前古人居然以這樣的東西作爲權力的象徵

古代皇帝發佈詔書必然要蓋玉璽,以證明權威。那麼在傳國玉璽出現之前,古人是以何種器物代表無上權威的呢?

答案是鼎。鼎最初產生是為用作炊具,也就是吃飯用的東西。從遠古時代開始,鼎就已經出現了,那時候的鼎是用陶器製作的。而且最開始的鼎並沒有三足,而是用石塊支撐,後來,慢慢的就將石塊與鼎身連在一起成為了今天我們見過的鼎的形狀。

在傳國玉璽之前古人居然以這樣的東西作為權力的象徵

司母戊鼎

相傳,大禹治水製作九鼎以震天下。這九鼎也成為天子的象徵。夏桀無道,九鼎移居商朝,是以商湯取代夏朝而立。商紂王暴虐,九鼎選周而居,武王伐商而建周。在古代人看來,九鼎是具有靈性的,它們會拋棄無道昏君轉而支持仁君。當然以現代人看來這都是封建迷信,亦或者是統治者為給自己的統治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而編織的謊言。但由於當時鑄造工藝的落後,鼎在人們生活中極少出現,尤其是青銅鼎。所以這一言論一直被人們深信不疑。即使是到春秋戰國,鼎的象徵意義依舊存在。比如,楚王為了宣示自己的力量,公然問鼎。這在當時看來是十分大逆不道的。因為只有天子才有資格擁有九鼎,諸侯最多七鼎。楚王的這一做法明顯是對天子權威的一種質疑。可悲的是當時的周王室已經十分衰弱,無力控制麾下諸侯,只能忍氣吞聲的生存下去,鼎在周王室裡已經不能算作一種權力的象徵了,在世人看來,周天子已經快成為一個笑話了。

鼎不僅僅本身是權力的象徵,它所附帶的東西也能彰顯擁有者或者賜予者的權威。之前,我們講過甲骨文,在鼎的身上也有文字,這種文字被叫做銘文或者鐘鼎文。它相比較於甲骨文更加的簡潔,表現出文字的發展是由繁到簡的一個過程。商代的鼎,大多用來祭祀,在其上刻畫的文字也是不多。而到了周代,一改商朝惜字如金的作風,開始大規模的刻字。周天子以鼎作為賞賜贈送給諸侯,在其上刻上因何賞賜,這就好像後世的皇帝聖旨一樣,只不過聖旨是加蓋玉璽,而周天子則是將聖旨寫在了鼎上。

在傳國玉璽之前古人居然以這樣的東西作為權力的象徵

毛公鼎

古人之所以用鼎作為權力的象徵,究其原因還是生產力的不發達,青銅鑄造的物品稀缺。因此給青銅器加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戰國後期青銅器開始更加廣泛的應用,鐵器的出現也使得青銅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中國持續了1600多年的青銅時代也就此結束。人們也不再以鼎器作為其權力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