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天牌的王興美團的下一站

“算命的說我30歲黃袍加身,每日與山珍海味相伴,今年我31歲,在美團送外賣。”不知美團的人對這個段子感受如何,但擁有53萬黃袍騎手的他們就要上市“黃袍”加身了。

9月20日,美團將正式在香港上市,公司市值有望500億美元起跳。8年,500億,還是美金,這不是一個小數字,但對王興而言,這應該只是大戲的剛開始。

Food+超級平臺

吃是人人都需要,也最高頻的需求之一。

13億人口的中國,是全球第二大,也是潛力最大並正飛奔向全球最大的餐飲市場。

王興即將帶給香港證交所和全球投資者的,則是一個已在這一市場佔據絕對主導地位,而且還正立足這一市場,穿透著整個中國生活服務業的大平臺和大機會。

在“吃”的主陣地,至2017年第四季度,美團外賣的日均成交額已高達1500萬筆,是全世界最大餐飲外賣平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即時配送服務提供商。

而且,這個最大還在更大。

Trustdata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中,2018上半年,美團外賣佔據了59%的外賣市場,超過餓了麼與百度外賣的總和,而且還在以更高的增速增長。

吃,既是人人離不開的剛需,也是撬動更多生活服務的支點。手握支點的美團也早已跑出吃的邊界,以“Food+”向吃喝玩樂為核心的生活服務業大挺進並且碩果累累。

不少人的印象中,攜程系(攜程+去哪兒+同程藝龍)依然是酒店預訂的代名詞,但美團已在今年讓這個市場換了新天。

美團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美團的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營收分別為37.7億、70.2億、108.5億,三年翻了近3倍。2017年,美團完成預訂的國內酒店間夜量累計超過2.05億,在中國同行業中僅次於攜程系排列第二。

今年3月,美團酒店的間夜量首次超過了“攜程系”總和,取得了“以一打三”的勝利。

Trustdata發佈的《2018年Q2中國在線酒店預訂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團酒店的訂單量累計6790萬、間夜量累計7290萬,雙雙位居行業第一,並以按間夜量計算的46.2%境內酒店預訂市場份額,繼續超越攜程、去哪兒、同程藝龍三家之和。

由美團孵化而生的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貓眼,至2018年上半年月活躍用戶已超1.3億,佔在線電影票務60%的市場份額,是該領域的絕對領導者,並已單獨提交上市申請。

如今,美團已圍繞大眾剛需、高頻次的服務種類,將“Food+”的加法做到包括美容美髮、KTV、運動健身、親子麗人、共享出行等眾多領域,並以交叉行銷編織出了一張業務深度觸及全國超過2800個縣市,基本覆蓋整個中國大陸的天羅地網,讓其4大品牌——美團、大眾點評、美團外賣以及摩拜單車,在日益強大的網絡協同效應中蒸蒸日上。

截至2018年4月的過去12個月,已有3.4億人在這張大網上消費,也就是差不多每四個中國人就有一個人為美團的業績做過貢獻。3.4億人消費的另一邊,是超過470萬家線下商戶,通過這張網完成了超過69億筆,金額高達4110億元人民幣的線上交易。

中國的電商已從商品電商化進入服務電商化的新時代,美團則依靠這張鏈接3億多人,近500萬商家的生活服務大網,將這個新時代變成是自己的大時代。

可怕的粘性與循環

曾有媒體形容王興是最讓阿里頭疼的人。

這多少有些聳人和挑撥,但也不乏客觀性。已經贏在商品化時代的阿里,正努力贏在服務化的新時代,但在這條路上,阿里走得並不順暢,比如外賣、酒店旅遊,都可謂步履蹣跚。

而這其中的一個大原因,便是它遇到了幾乎無處不在的美團。

美團帶給阿里的挑戰,固然有它在生活服務領域已有的領先優勢,但這並非是問題真正的核心。真正的核心是,美團對用戶的高粘性,以及生活服務本身的相互交叉與相互增進,幫助它形成了一個天然的良性循環機制,這才是同行越來越難以逾越的真正壁壘。

美團給自己的使命是:“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這也是美團業務發展的根本邏輯,而且是一套有先有後,一旦有了先行優勢,便可不斷後發制人的邏輯:首先立足並聚焦到“吃”上,“幫大家吃得更好”,然後通過“吃”出來的力量,打通打透並通吃其他生活服務,幫助大家“生活更好”。

一旦有了先行優勢,便可不斷後發制人的關鍵,正是美團對用戶的高度粘性,或者說用戶對美團高度依賴。而這一優勢的得來,則靠了王興和美團對“吃”的優先與堅定。

在美團創立之初,王興就瞄準了本地生活服務業的大市場,而不是同行看到的“團購”這樣簡單的商業模式。在他著名的“四縱三橫”理論裡,即瞄準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本地生活服務,在其中,“吃”是最大、最高頻、剛需的市場。

抓住了吃,也就抓住了生活服務最重要的三大殺手鐧:一是最龐大的用戶基礎;二是最高頻次的用戶需求;三是拴住了人的胃,也就有了拴住人的更多可能性和便利性。

從餐廳評價到打通供需形成業務閉環,美團不但持續圍繞吃的消費做足文章,而且形成了良性循環,這也是它得以坐上吃者王位的關鍵。

“吃什麼”是人們生活中常常犯難的話題。四處打聽,請人推薦,幾乎是人人必用的解題方式。美團首先以互聯網科技匯聚消費者評價和商家信息,吸引消費者到其平臺破解“吃”的難題;以此調動消費者之後,它再進一步,建立配送與服務體系讓吃的消費通過自己發生,進而也吸引更多消費者和商家入場,讓消費者有更多元的選擇,產生更多消費評價,並通過消費者選擇和評價促進商家服務品質的優化……

更多消費者、商家和更多消費評價,又讓消費更多地發生,繼而產生更多消費者、商家和消費評價……如此良性循環,使得美團越往後就越能給消費者、商家創造出更多價值,也就讓消費者、商家對其產生更高的依賴性,而且越是往後,它通過循環獲得業務增長的成本就越低,在規模、品質之外,再建築起一道阻擊對手的成本壁壘。

有了這個粘性與循環,美團引入其他服務也就水到渠成,而且可以繼續形成更大的良性循環和協同效應:越來越多的服務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商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商家產生越來越多的供應和需求;越來越多的供應和需求,讓消費者可以透過它滿足越來越多的生活服務需要,在它上面進行越來越多的消費,並且對其越來越依賴。

美團的諸多關鍵數據,也都體現出它的這一巨大優勢:消費者端,用戶在美團平臺進行的年均交易已從2015年的10.4次增長至2017年的18.8次;商家端,美團的在線商家數量已從2015年的300萬增長至2017年的550萬,其中活躍商家則由2015年的66%增長至2017年的80%。在此之下,美團的平臺變現率也從2015年的3%增長到目前的10.7%。

美團在酒店預訂行業的成就,就是它在“吃”的市場水到渠成的延伸。美團2013年進入酒店預訂行業時,業內已有好幾家上市公司。它能在短短5年從零起步成為中國最大,最堅實的基礎便是,80%的酒店用戶都是從“吃”的用戶轉化而來。

通過酒店,美團的多品類優勢也得到進一步發揮和提升,“我們不光可以幫助酒店做客房預訂,還可以幫助他們推廣餐廳,推廣其他設施,包括健身房、游泳池。綜合平臺交叉營銷是酒店非常看重的,也是對我們平臺優勢一個很明顯的體現。”王興說。

圍繞生活服務滾滾向前的良性循環,也讓美團在龐大的規模和網絡協同效應下,持續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獲得消費者及商家,並從更大的規模經濟中持續獲益。

招股書顯示,2015到2017年,美團外賣的收入從1.75億元增長到210.32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996.3%;整個美團的收入則從40億元增長到339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191.1%,虧損則從2015年的59億元降到了2017年的28億元。

抓到天牌的王興美團的下一站

送啥都快是關鍵

建立一個超級技術平臺支撐吃喝玩樂多個品類,即一個平臺多個品類,各品類之間可以互相拉動,互相交叉營銷,最終成為生活服務的世界級公司,是美團整體戰略的核心。

支撐它實現這一目標的,是它的“Food+技術平臺”。

王興說,創新已經融入美團的DNA。美團的創新不僅包括獨樹一幟的商業模式創新,也更包括技術的創新和投入、服務的創新和完善。如今,美團的5萬多員工中,1萬多人是從事線上科技研發的軟件工程師,3萬多人則分佈在全國幾百個城市,深入線下服務商戶。

通過先進的技術,美團持續為用戶提供著最大限度匹配其喜好的內容,讓其可以便利地過濾和篩選結果,並完成預訂和消費。美團旗下的大眾點評作為全世界最早的第三方餐廳評價網站,目前已積累了46億的用戶評價,成為大眾在全國各地查找所需餐廳的最佳選擇。

與此同時,美團通過開發天網系統為平臺在線商家建立電子檔案,成立食品安全監督團隊,對商家進行跟蹤管理,與地方政府合作開展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工作,並且建立了快速索賠等售前及售後機制確保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利益。2018年1月,美團還發布了首份黑珍珠餐廳指南,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餐飲業的權威影響,引領了餐飲消費的標準與風尚。

在商戶端,美團則努力通過技術和服務輸出,幫助生活服務業的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以餐飲為例,全國800萬家餐廳多數沒有能力自己做軟件和技術平臺,美團因此推出RMS餐廳管理系統,為其補上短板。目前,美團也已成為餐飲市場份額最高的軟件技術提供商。

這一過程中,美團還催生出許多專門針對服務業電商的新型商家和業務模式。

比如,為滿足巨大的消費者需求,美團創新推出了提供外賣服務的中央廚房;為滿足和開發平臺商家的金融服務,美團取得小額貸款牌照推出了美團小貸;為幫助商家優化供應鏈,美團推出供應鏈管理移動應用——快驢進貨,專注於向餐飲業提供B2B服務,讓商家可以向廣大的供應商訂購原材料、食材等所需商品,並藉此進入到食材供應鏈這個新領域。

美團率先建立的自營配送體系,則為其帶給消費者和商家可靠而便利的服務提供了最後,也最重要的保障。至今,美團已在全國擁有超過53萬活躍的外賣騎手,建立起全球最大的即時配送網絡。在此支持下,美團已可通過自行研發的實時智能調度系統,將平臺上的所有餐廳訂單配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平均時長縮短至30分鐘。

這三十分鐘,也是美團拓展本地生活服務的最大殺手鐧。“我們的宣傳口號是美團外賣送啥都快,平均三十分鐘送達。”王興說。

送啥都快一旦變成啥都送,美團的“Food+超級平臺”也就會更加超級。

奔向服務之王

美團已經夠大,但在王興眼中,它還大得遠遠不夠。

“通常來說,一個國家,一個經濟體越發達,它的第三產業的比重就會越大,服務業的比重就會越大。”在與投資人溝通的路演大會上,王興堅定的表示:“相信服務業電子商務在未來有非常光明的前景,非常巨大的潛力,不會輸給第二產業電子商務,製造業電子商務的。”

目前,美團的營收主要來自三大業務:佔總收入60%的餐飲外賣業務、佔總收入30%的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以及前兩大業務之外的囊括所有其他業務的新業務,包括:繼續強化餐飲信息化系統,發展食材供應鏈服務;將配送服務能力從餐飲拓展到比如便利店、超市、水果店等本地生活的多元化服務,並由此派生出美團自己的新零售業務。


抓到天牌的王興美團的下一站

2017年,美團還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線下生鮮超市——小象生鮮,利用智能物流技術和發達的物流網絡,為周邊3-5公里範圍內的消費者提供30-60分鐘內將生鮮食品送達的服務,消費者也可親自前往現場體驗消費,進一步在本地生活的新零售領域探索耕耘。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生活服務行業已達到18.4萬億元的總規模,並有望在2023年增長至33.1萬億元。而這個規模龐大的市場,其線上交易還處於相對初始的階段。

2017年,國內生活服務行業線上交易規模大約為2.7萬億元,線上化率僅為14.6%。目前在外賣、酒店兩項拿到市場第一的美團,在整個生活服務線上化的佔比也不到23%。

業內預計,到2023年,生活服務的線上交易將可達8萬億元,而按目前的增長速度,屆時的美團將有望至少獲得其中30%的份額。

這意味著,未來5年,美團將成為年交易超過兩萬億級的大平臺,成為真正的服務業之王。或許,也只有這個量級,王興才會覺得,美團的超級平臺才真正有點超級的意味。

美團的香港上市,無疑將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更大的保障。招股書顯示,美團(股票代碼3690)將募資約37億到44億美元,公司的市值有望500億美元即至少3000億人民幣起跳。

通過海康威視將200多萬投資變成500多億回報的著名投資人龔虹嘉,曾在回顧自己的投資生涯時,將沒有投資王興看成自己錯過了人生的重大機會。他說,剛剛做美團的王興,當時希望他投資的錢不到1000萬,但他卻“運氣來的時候,自以為是了”。

龔虹嘉回憶,他和王興聊了不到一個小時。

“我問他:‘你要這個錢幹什麼?’他說要籤5000家線下商戶。我看王興斯斯文文的,性格比我還內斂,不是適合幹這件事情的合適人選,最後我沒有答應給他投這筆錢。”

龔虹嘉當時預言,如果自己當時投了,美團給他的回報倍數可能會接近海康威視的回報。

而今看來,龔虹嘉的預言都還保守了。

斯斯文文、性格內斂,卻讓投資人後悔的,除了王興,還有廣為人知、動不動就有媒體替李澤楷心痛無比的馬化騰。王興會不會像馬化騰那樣,讓美團成為騰訊一樣的超級平臺和超級公司?從他過去這些年的表現來看,答案應該是:

極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