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网约车时,需要的是什么

过去几天,网约车司机大刘每天能比往常多赚一两百元,但他的实际工作时间并没有什么变化。之前总是要花很长时间在等待接单上,而现在则是马不停蹄的一旦接着一单。

当我们谈网约车时,需要的是什么

这一切都是因为网约车忽然开始供不应求了。尤其近日,北方各地连续降雨,使得这一轮“打车难”问题被再次放大。在非早晚高峰时段,以往只需要几分钟,而现在则要等半个小时甚至更久。

不少网约车司机的微信群里,大家都在传阅着交管部门的“执法地图”,以避免那些交警执法的“严打地区”。这一切都是因为网约车新政的颁布。随着准入门槛、法规政策的正式执行,全国多地对网约车的监管都愈发严格。这意味着车主不仅要缴纳更多保险费用,并按规定年限(8年)报废。出车的成本增高,利润就相应减少,很多司机算不过这笔账,索性还是另谋出路。

今年1月底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2.36亿,较2016年增加6824万人,用户使用比例由23%提升至30.6%。乘客已经习惯了“掏出手机就能打到车”,但网约车作为非公共交通,势必要做更多改变。

网约车新政的初衷是希望网约车与巡游出租车形成差异化经营,更好的规范国内出行市场。于是随着各地对网约车的轴距、排气量的要求比出租车更高,各大网约车平台也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以期探索更高效、安全的出行服务。而越多越多的资本进入共享出行领域,对行业来说不仅仅是一次转型发展的机遇,也将是一次注定不会太过平坦的挑战。

网约车平台更擅长数据分析能力、对使用场景和用户偏好的掌握,以及对出行线路的动态规划,对司机和乘客状态的动态匹配。而现在这个行业需要的是更加规模化的共享出行以及精细化的汽车运营能力。打造智能出行仅靠数据驱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更多行业内外的资源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行业的协同创新,提供稳定、高效、持续的出行服务。

作为国内首家综合智能出行平台。“来回出行”倡导共享经济和环保出行,致力于让人们享受到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首创“零抽成”模式,平台不向司机收取抽成,不仅为车主提高了收入,还能降低乘客的出行成本。接入的车辆和人员均会办理合规性证件,完全按照政策进行合规性运营。同时,公司会针对司机进行全面的培训和学习,组织优秀的司机在队伍中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学习,帮助新手司机学习经验技巧,并根据实时情况做出应急反应,全面提升整个网约车团队的跑车水平和效益,致力于打造更规范化的出行平台。

当我们谈网约车时,需要的是什么

在新的互联网+的时代,来回出行将高品质的服务、方便用户作为精细化运营的基石,践行着共享经济的理念。希望通过更专业化的网约车运营,为您提供您真正需要的出行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