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团」第五期|永远跳动着一颗青春之心的“史太医”

「我的青春,我的团」第五期|永远跳动着一颗青春之心的“史太医”

俗话说铁打的共青团,流水的团干部。当离开团的岗位,奔赴新的征程时,老团干们就如同相爱多年的“恋人”即将分离,心中自是颇有感触。在他们身上,有许多投身改革的精彩片段和故事,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勤与汗水,这些细节零零碎碎地散落在老团干们匆匆的脚步中,偶尔想起,便是嘴角的会心一笑。

So,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了《我的青春,我的团》系列栏目,倾听老团干们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同回顾那一幅幅长宁青春力量的精彩画卷。

本期嘉宾是原长宁区卫计团工委书记史生铭,这位小哥哥在采访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已经很老啦!”

「我的青春,我的团」第五期|永远跳动着一颗青春之心的“史太医”

那么,他究竟有多“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的青春,我的团」第五期|永远跳动着一颗青春之心的“史太医”「我的青春,我的团」第五期|永远跳动着一颗青春之心的“史太医”

如果一个人从学生时代一直到从业十几年,都与团有着不解之缘,那他真的当得起一声“老团干“。

史生铭在大学时就是一名团干部。2003年,他毕业后进入光华医院成为一名大夫,次年接任院团总支书记。2010年,他任职长宁区卫生团工委书记,直到2013年,他转岗至天山路街道社区服务卫生中心任党支部书记,这位老团干整整在团的岗位上干了10年。

「我的青春,我的团」第五期|永远跳动着一颗青春之心的“史太医”

一路走来,史生铭对团积累了深厚的感情,现在只要一看到团干部,就觉得非常亲切和熟悉,总要和兄弟姐妹们聊上几句。

谈到团干部,似乎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嘴巴甜,会来事儿。可史生铭刚当上团干部那会儿,却不是这样的:那时他还是个大学生,容易害羞甚至挺宅的,在系里开个会连话都说不清楚,要么是哆哆嗦嗦不敢讲,要么就是讲了抓不住重点。后来他发现这样可不行,要把活干好,首先就要学会和人打交道,不会自来熟的小哥哥不是好团干。于是,他靠着不停的锻炼和一步步的积累,慢慢掌握沟通技巧。

进入医院后,史生铭发现自己的工作又有了新的变化。

相对于其他事业单位或机关而言,他的工作对象有一个非常不同的职业特点,那就是翻班:医生在翻班,护士也在翻班。怎样才能吸引这些三班倒的青年医务者在工作之余,参与团组织生活和活动呢?同时,史生铭自己也是一名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医生,该如何借力打力,找到本职工作与团的工作之间的平衡点?还有其他林林总总的问题,都是他不得不去思考的。

「我的青春,我的团」第五期|永远跳动着一颗青春之心的“史太医”

团的岗位不同于行政岗位,可以依靠绩效考核之类的手段开展工作。团干部想要把人心凝聚起来,把青年的热情调动起来,就必须花费心思,另辟蹊径。

你的活动有没有意思?除了有社会意义、能促进单位发展,这个活动对青年自身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只有让青年感受到你的工作对他本身是有意义的,才能让青年愿意参与。史生铭在光华医院任职期间,就一直在尝试怎么样借党支部的力量把团支部带动起来,打组合拳。在他的努力下,当时的光华团支部涌现了很多新项目,如青年志愿流动图书馆、光华青年沙龙等。

「我的青春,我的团」第五期|永远跳动着一颗青春之心的“史太医”

“所以我一直说,团的岗位真的挺锻炼人的。”他笑道。

团的岗位带给史生铭带来的第二大收获,便是丰富的人脉资源。“团干部最大的特点就是交友甚多。”他说到。史生铭在卫生团工委任职时,正值世博会期间,在志愿者方面除了“小白菜”以外,医疗保障的需求也非常大。卫生团工委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如“志愿服务在医院,白衣天使在身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长宁区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培育“星云计划”等,并获得了一致好评。

「我的青春,我的团」第五期|永远跳动着一颗青春之心的“史太医”

世博会后,卫生团工委作为上海的基层团组织代表,前往北京接受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世博会先进集体的表彰。那是他第一次参加国家级的表彰大会,“当时有幸和市领导同坐一部飞机,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一下子打开了我的眼界,原来中央级别的表彰是这样的。”他谈到那次经历,笑容更深。鲜花和掌声为史生铭带来的不仅是荣誉和友谊,还有开阔的视野及对未来的豪情壮志。“直到现在,我依然非常感谢团的岗位,它带给我的收获和经验,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我的青春,我的团」第五期|永远跳动着一颗青春之心的“史太医”

来到基层岗位后,史生铭也没有拉下“折腾”的老本行。虽然只是小小的社区服务卫生中心,但史生铭有大大的想法,不能局限在中心内部,而要走出去。于是,“天山白领医小时”应运而生。这个项目以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单位,利用白领午休一小时,定期为白领开展组团式、模块式、定制式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并荣获了市卫计系统第二批“医疗服务品牌”项目称号和2016年度上海市社区最受欢迎的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通过‘白领医小时’,我们的工作辐射面扩大到了体制外的单位,像大众点评、携程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是我们一小时工作的服务对象。”他介绍道。万事开头难,史生铭坦言企业的门不好进,当时全靠团区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老同志徐老师、天山街道党建中心的帮助,以及自己团干部期间积累的人脉资源,才慢慢打开局面,有了现在的成绩。

「我的青春,我的团」第五期|永远跳动着一颗青春之心的“史太医”

史生铭还有个绰号,叫“史太医”。“只要是团干部有需求,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我都要亲自上阵问问诊,团情永存。”他笑着说。即使离开了团的岗位,史生铭依然保持着勇于探索,乐于尝试的精神头,老团干的心,从未曾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