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有多大,如果換算成排水量相當於現在的多少萬噸

明代傑出的航海家、外交家鄭和,從永樂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在29年的時間裡,率領度大的舟師7次遠航,歷經30餘國,行程達10多萬里,在古代航海史上創造了奇蹟。鄭和是乘坐什麼船隻航海的?船的名字叫什麼?從史料來看有的叫“大舶”,有的稱“寶舟”,而《明實錄)則稱之為“寶船”。法國漢學家伯希和在《鄭和下西洋考)一書中,也稱其為“寶船”。其他船隻則分別稱為坐船、糧船、馬船和戰船。“寶船”究竟有多大呢?(明史・鄭和傳》載:永樂三年六月,鄭和與副帥王景弘帶人通使西洋,“造大舶,修四十四文,廣十八文者六十二”。

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有多大,如果換算成排水量相當於現在的多少萬噸

鄭和圖

這種說法是否可信?不妨聽聽鄭和隨從們的說法。回族人馬歡為船隊翻譯,先後三次眼隨鄭和遠航,寫有《濂涯勝覽》一書,他在提到“寶船”時說:“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與其說法相同的還有顧起元的(客座贅語)、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和(鄭和家譜》等。曾四次眼隨鄭和下西洋的南京人鞏珍,在《西洋番國志》中也曾經提到“其所乘寶舟,體勢巍然,巨無與敵,非百人莫能舉動”。

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有多大,如果換算成排水量相當於現在的多少萬噸

鄭和航海圖

從以上介紹看,寶船的尺寸是夠大的。然面明代的量度和今天不一樣。當時工部的1尺等於現今的0.311米,而造船工匠們又習慣用淮尺。1準尺合現今0.342米,折算下來大型“寶船”的長度為151.8米,寬61.6米,長寬比倒為7:3。如此規模的“寶船”,可謂“體勢巍然,巨無與敵”了。

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有多大,如果換算成排水量相當於現在的多少萬噸

鄭和船隊圖

儘管正史和“寶船”的親歷者們言之鑿鑿、可是後人對此持懷疑態度。管勁丞在《鄭和下西洋的船》一文中認為,“寶船”長寬之比過小、根據近現代不同噸位船隻的長寬比例,斷無此種長方形的海船。作者考證了南京靜海寺鄭和下西洋的殘碑,並對(龍江船廣志)中的海船圖進行了研究,從而推測出“寶船”的長度應是“十六丈六尺,寬二丈四尺三寸”(參見《東方雜誌》1947年43卷1號。另有造船史專家推算出“寶船”排水量在3萬噸左右,已經超出現代的萬噸巨輪、依據明初的技術條件和生產力水平,不可能造出這麼大的船來。應當說《明史》的記載是可信的這不僅有親歷者的第一手資料,而且宋代已經造出長36丈,闊4丈多的戰船。如楊麼起義軍的主力戰船,高達3層,載1000多人,兩側裝有木葉輪,人力踏動,行走如飛。明代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建造鄭和乘坐的“寶船”。要說“寶船”的長寬比例過小這不妥當,惟其如此,才能提高船體的強度和航行穩定性。否則,要想進行7次萬里遠航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