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近日,在第17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开幕式暨天府论坛上,5位外国专家获得对四川作出突出贡献外籍专家的最高荣誉奖励——“天府友谊奖”。

“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这五位专家为什么可以获得这个奖项?

他们有哪些贡献?

“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昨天四川人社推送了

成都理工大学聘请的荷兰籍专家Asch的故事——

△点击回顾。

今天说的是哪位专家呢?

一起来看看。

“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个人简历

“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Alexander TobiasTeichmann, 德国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特聘专家。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妇产科专家,乳腺外科专家,德国哥廷根大学终身教授,四川省“千人计划”引进人才。拥有40余年德国行医经历,历任德国维尔兹堡大学阿沙芬堡医院妇产科主任、乳腺中心主任,德国妇产科医院主任协会主席。2017年至今,全职受聘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担任中德妇科肿瘤病房主任、中德乳腺疾病综合医疗部主任,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和乳腺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初临泸州,

力推乳腺癌保乳手术!

2016年,经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引荐,Teichmann教授第一次来到泸州,到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调研中,他发现科室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绝大多数手术都是采用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即乳房全切,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的不足3%。虽然这在中国各医院是普遍现象,但保乳手术是当今国际乳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与传统根治手术有着相同的长期生存率,而且因保留了大部分乳房,能够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各种并发症。Teichmann教授彼时还担任着德国国家级乳腺中心—阿沙芬堡医院乳腺中心主任一职,在他的管理下,阿沙芬堡乳腺中心的乳腺癌保乳手术率高达85%以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经过沟通了解,Teichmann教授逐渐形成了将德国标准的保乳手术技术和理念移植到泸州,让川南的乳腺癌患者能拥有德国标准的医疗服务的大胆想法。

Teichmann教授邀请了乳腺外科的几位骨干前往德国,在他任职主任的维尔兹堡大学阿沙芬堡医院乳腺中心进行交流访问。泸州的乳腺外科医生不仅被德国先进的保乳手术技术、质控标准等折服,更是被Teichmann教授愿意不辞辛苦远渡重洋,造福川南乳腺癌患者的想法所感动,当即表示由衷地欢迎Teichmann教授加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团队。

“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就这样,60多岁的Teichmann教授每个月都会到泸州一次,从法兰克福花13个小时搭飞机到成都,再乘坐4个小时的汽车到泸州,将自己40多年行医过程中所累积的关于保乳手术、乳房重建手术等相关技术和理念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过半年手把手的指导,2016年底,乳腺外科的医生们已逐步掌握了Teichmann教授传授的德国外科标准的各项保乳手术技术。在工作中,只要涉及到病患的诊疗方案,Teichmann教授就会反复推敲每个细节,不遗余力地要让每个患者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就这样,Teichmann教授的名声逐渐在医院里传开,大家开始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塔”。2016年全年,老塔共计7次来到医院进行义务指导,拒绝接受医院提供的任何报酬。

2016年底,老塔正式离开工作了近30年的阿沙芬堡医院,以全职教授的身份加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然而保乳手术的开展却并非一帆风顺。虽然乳腺外科的医生都已经掌握了德国标准的保乳手术和理念,但是大部分病人却并不认可,甚至直接拒绝保乳手术。这是老塔始料未及的。患者认为乳腺癌必须彻底切除乳房,这一想法已经根深蒂固。患者固执地认为保乳手术会导致癌细胞清除不干净,从而致使癌症复发。这种情况并没有让老塔气馁。只要遇到适合保乳却又因为观念问题拒绝该手术的患者,老塔就会亲自上阵,由科室里年轻医生做翻译,向患者和家属详细地解释保乳手术的优势。老塔甚至还从德国带回了很多保乳手术相关的宣传手册,经过翻译后亲手送给每一名患者。

“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塔的执著最终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信任。逐渐有部分患者开始接受保乳手术。接受了该手术的患者快速恢复,重获健康,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信任这位来自德国的六旬老人。乳腺外科的保乳率由2016年的不足3%迅速增加到2017年的3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国5%,德国大于80%)。老塔牵头的“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应用及推广”成功入选了四川省外专局引智项目,获得了来自省外专局的信任和经费资助。除了保乳手术,老塔还将德国国家级乳腺中心的几乎整套管理模式和质控标准都带到了泸州。目前乳腺外科已成功建立起以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制度为核心的国际规范化诊疗和质量管理体系。老塔说,希望在3至5年内,能让科室的整体水平到达德国国家级乳腺中心的标准,让病人在川南就能拥有德国最高标准的医疗服务。

扎根泸州,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绽放光芒!

自2017年下半年起,因为家庭原因,老塔每个月都需要返回德国2周。从此他开始了阿沙芬堡和泸州的双城记生活。在乳腺外科的工作逐渐踏上正轨后,老塔教授并没有松懈,他开始将目光投到另一个他付出了毕生精力的专业——妇科。和乳腺外科不同,妇科所覆盖的专业范围更大也更复杂,想要在川南实现德国国家标准的妇科临床诊疗水平是个更为艰难的挑战。在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磋商后,中国西部第一个以外国人担任主任的临床科室——中德妇科肿瘤病房于2018月3月正式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立。

“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老塔教授担任病房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的医教研工作。但因为老塔每月都有两周需返回德国处理家事,那么他不在的两周里,由谁来协助管理科室,按照德国标准处理临床工作呢?老塔想到了自己在德国罗腾堡医院妇科的中国朋友——丁书贵教授。丁教授具有妇科丰富的临床经验,既熟悉德国的医疗指南,又非常了解中国的医疗现状,同时拥有高超的技术,可以说是最佳人选。为了劝说丁教授暂时放弃德国的工作,与自己一同去四川,老塔“三顾茅庐”,丁书贵教授最后被老塔的执著所打动。就这样,60多岁的老塔和50多岁的丁书贵正式扎根四川,决心要在泸州、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打造一个同步于德国国家妇科中心水平的临床科室。

科室成立后,老塔将重心放在了妇科最大最难的卵巢癌手术的诊疗上。众所周知,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居第一的恶性疾患,就诊时绝大多数患者已处于晚期,在诊断或手术上难度极大。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先行化疗,然后实行小切口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再次化疗的治疗方法。由于技术水平原因,国内这种方法无法做到最优级别的清除肿瘤。而且因为为了手术更容易进行,术前先行化疗,通常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使得术后化疗效果下降,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难如人意。欧美国家采用的从耻骨联合位置至剑突的大切口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化疗(术前不化疗),做到了真正的大范围手术清扫,最优级别地清除肿瘤,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但这一方法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目前国内可以做到这个手术级别的医生屈指可数,而且还需要普外科、泌尿科等其他专业医生共同操作。老塔教授从事妇科临床治疗40余年,对复杂卵巢癌疾病和卵巢癌复发疾病的治疗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技术高超,对于几乎所有类型的III期及以上晚期卵巢癌手术,老塔教授均可以做到大范围肿瘤细胞清扫,达到最高级R0(肉眼无残留),可以说是德国手术质量的典型代表。在手术成功的基础上,若患者同时拥有好的化疗敏感性和良好的基因,将可获得超长的生存期。由于大切口术式手术创面大,术后的并发症风险也相对较高。这就不仅仅是对主刀医生,而是对整个手术团队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术前到术后,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团队紧密无间的默契配合。在德国,这种科室间的无缝连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在川南地区,医院科室间的配合还略显生疏。那么如何围绕卵巢癌患者创建一个配合默契的跨学科团队就成了老塔团队下一步要攻克的障碍。

“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因为老塔所提倡的卵巢癌手术方法与传统的方法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最初来自患者和其他相关科室的怀疑甚至抵触自然是可以预见的。为了改变同事们的观点,老塔把国际最新的妇科手术指南中关于卵巢癌手术方法的段落打印出来,并翻译成中文,小心翼翼地折起来放在白大褂的衣兜里。这样每当有同行对他的方法提出疑问时,老塔就会很严谨地拿出指南,非常耐心地解释。此外老塔还经常主动走访各个相关的科室,同医护人员探讨如何能加强科室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老塔甚至还自己掏腰包将他在德国多年的搭档,阿沙芬堡医院麻醉与重症科主任请到了医院,与相关科室进行交流。一个个接受开腹手术的卵巢癌患者术后转进重症监护室,而接受老塔从德国带来的快速康复治疗方法后,肿瘤标记物出现断崖式下跌,病人很快就康复出院。医护人员和病患家属都开始逐渐信任这个似乎“很落后”的大创面手术方法。中德妇科肿瘤病房的名声也越传越远,不但是周边地区,福建、新疆、山东、上海等很多其他省份的患者也慕名而来,不少在各大医院已经被判处“死刑”的患者却在川南,在这个德国老人身上重拾生的希望。

走向世界,

临床、教学、科研再立新功!

除了专注于妇科和乳腺外科的临床工作,老塔还把自己在德国的很多资源都无私地带到了泸州。这其中就包括他多年的同事,著名生化学家,前德国弗莱堡大学附属医院生物化学部主任F.H.Wieland教授。在老塔的介绍下,Wieland教授也成为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全职教授,并将自己在德国的很多科研课题带到了泸州,成立了PI实验室。此外,老塔还帮医院和德国顶尖的科研医疗机构牵线搭桥。在他的努力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8年5月与海德堡大学—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细胞与分子病理学联合实验室,在癌症治疗的科研领域开展合作。此外,老塔还亲自跑遍了德国各地,登门拜访多年的老同学、老同事,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德国各大高校争取到了20多个博士学位的名额(无学费)。2018年起,医院已开始陆续选派优秀的医生赴德攻读博士学位。

“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在每个手术日的当晚,老塔教授都会前往重症监护室看望刚接受了手术的患者。他会用生疏的中文向患者致以自己最诚挚的问候和祝福。当重症监护室的医务人员问老塔教授为什么会风雨无阻地坚持探望病人时,老塔说:“手术日当天看望自己的病人是我从医40余年的习惯,我想让患者知道他们的健康就是我最记挂的事情。在四川、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我也将继续把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天府友谊奖”背后的故事:妙手仁心,德国六旬专家让患者重拾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