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一二三四」,下聯:「五六七八」,你能看出其中的心酸嗎

其實跟讀書人一樣,民間的老百姓也對楹聯非常的重視,同時也喜歡對對子,他們在過年的時候要貼對聯,嫁娶也要對聯,過壽同樣也要用對聯來顯示吉利,從祖屋祠堂到居民遷移等等,他們都習慣用對聯來表示喜慶的日子,不過文人玩對子都比較高雅,也具備創意,但是民間老百姓由於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問題,所以老百姓的寫出來的對聯,有時候卻是更加的能夠體現當代的寫照。

上聯:“一二三四”,下聯:“五六七八”,你能看出其中的心酸嗎

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在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在民間貼對聯很是重視,但是很多人家裡都沒有什麼有才學的人,所以對聯要麼是找村子裡有才學的秀才,要麼就是自己隨便寫一段,那個時候有一戶人家,他家裡是村子最窮的,按照往日的習俗,他家也是要貼對聯的。他感嘆道:連飯都快吃不上了,還要貼對聯。不過說歸說,他還是拿起炭在大門前寫下了自己的對聯。

上聯:“一二三四”,下聯:“五六七八”,你能看出其中的心酸嗎

他寫的對聯很簡單,就是普通的數字,上聯是:”一二三四“。下聯就是:”五六七八“,眾人看到紛紛不解,你這個對聯好奇怪,能給我們說說其中的原因嗎?這家人出來說我這副對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都有了,唯獨沒有九和十,也就是沒有酒和食,國家大亂,吃的都上交了,自己家裡明年的種子都沒有了。

上聯:“一二三四”,下聯:“五六七八”,你能看出其中的心酸嗎

眾人一聽,紛紛有同感,於是大家你一點我一點,接濟了這個人過了一個新年,而同樣的到了改革開放以後,過年貼對聯的習慣還是保留了下來,也有一戶人家貼了對聯,上聯是:”糧食家家有“,下聯:“番薯大大條”這對聯雖然不是很工整,但是卻體現了改革開放之後人民手裡有餘糧,都變得比較富裕,起碼都吃得起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