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

中建钢构在高度、跨度、精度等多个维度不断突破自我、超越极限,承建了大批经典项目,成为现代中国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

重温经典,不忘初心。今天,小钢带您去看中建钢构经典工程之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

“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效果图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3万平方米。结构形式为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项目建筑平面的外轮廓近似边长为131米的正方形,寓意“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实景图

解读城市历史

在六百多年的历史中,天津最大的特点就是作为沟通与交流的“窗口”。天津作为天子渡河之津,是自古以来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外通内连的交通枢纽,南北文化在这里交融,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中华百年看天津,它的发展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与中国融入世界的曲折遭遇连在一起。而天津作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重点区域,必将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崭新窗口。

博物馆以“世纪之窗”的概念作为设计的原点,再现天津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这是回顾天津设卫建城600年的文明之窗;这是再现中华百年看天津的历史之窗;这是展望天津美好前景的未来之窗。“世纪之窗”将成为天津博物馆的核心空间,成为最具特色与震撼力的场所。

“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实景图

构筑“世纪之窗”

“世纪之窗”设定为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它由内而外贯穿整个博物馆,宽敞宏大的公共空间紧密联系各个展厅,成为公众参观和体验建筑的核心空间。作为“世纪之窗”的开端,博物馆北向主入口以宽50米、高17米的“重门叠涩”形成深邃的入口空间,引导公众穿过开阔的广场,进入博物馆。

进入博物馆后,公众将置身于宽30米、长80米、高14米的“时光隧道”。这是博物馆连接各个展厅的公共大厅,是“世纪之窗”最核心和精彩的部分。大厅的天窗与侧墙构成层层叠叠的格栅,形成强烈的纵深感。

公共大厅在南端横向展开成宽100米、高12米的“未来大厅”,这是“世纪之窗”的终点。宽阔的“未来大厅”与深邃的“时光隧道”形成强烈的反差。

“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室内图

营造“城市殿堂”

博物馆主要由5层钢框架结构及屋顶桁架体系构成。地脚螺栓约2671根,钢柱有箱形及圆管两种截面类型,每层约180根,结构在局部区域设有柱间支撑。

屋顶桁架之间、桁架与钢梁之间设有桁架稳定所需的拉压杆。钢梁端与框架柱刚性连接部分,均设置隅撑。

屋顶桁架体系在桁架两端和中间设有吊柱,利用吊柱将桁架与四层、五层钢梁连接成为整体框架,使四层至顶层结构的四周均为悬挑结构。

结构中庭屋顶设有11榀玻璃光棚支撑桁架,上下弦截面均为平行四边形,桁架与水平线成63°角进行安装,高3.95米,各榀桁架之间高差700毫米,跨度由23.5米至29米,整榀重量为25吨至30吨。

结构北侧入口处设有门式钢架5榀,各榀之间高差为266毫米,钢架跨度由34米至53米,整榀重量为39吨至72吨。

从2010年9月16日钢结构工程开吊,2011年1月13日钢结构工程封顶,中建钢构项目团队仅用不到4个月时间,完成了约12000吨的钢结构施工任务,为天津市呈现了一座文化地标。

“世界之窗”—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

天津文化中心博物馆室内图

城市的博物馆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公众了解这座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场所,是这座城市的人民珍惜和自豪的文化客厅。在天津博物馆的施工中,中建钢构项目团队有着这样的理念: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他们融入铁骨仁心的文化内涵,并以现代的手法将工程背后的底蕴呈现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