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他功高蓋世,多虧頭腦靈活,否則又是君主劍下的無頭鬼

在今天的歷史圈中,有人將戰國最厲害的四位將軍列了出來,排好座次,就是著名的“戰國四大名將”。這四人分別是白起、李牧、廉頗、王翦。無論是哪一個都是名爍一時的人物,在戰國亂世打出了赫赫武威。但這四人中,除了最後一位的王翦外,均不得善終。白起是被賜死,李牧則被謀殺,廉頗是被貶斥最終客死他鄉。

大秦帝國:他功高蓋世,多虧頭腦靈活,否則又是君主劍下的無頭鬼

要說這王翦,能力並不比前面的幾位小多少,但他比其他人更懂君臣之道,所以也就比其他人活的更久。作為秦始皇一統天下的最大功臣,王翦和他的兒子王賁可謂顯赫一時,但難能可貴的是,二人均懂得急流勇退,才留住一身功名。這也才把機會留給了後來的蒙氏,在統一之戰中沒怎麼露臉的蒙氏填補了王氏退去留下的空白,成為了軍事貴族中的新寵。

大秦帝國:他功高蓋世,多虧頭腦靈活,否則又是君主劍下的無頭鬼

據說,王翦是周靈王的太子公子晉的十八世孫,世居頻陽,就是今天的陝西富平。在秦國頻繁的對外戰爭中,大批軍功貴族得以崛起,頻陽王氏就屬於其中之一,而王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秦王政早期,王翦就有很多表現,使其取得了秦王的信任。在秦王親政之機,他協助秦王平定嫪毐之亂,並剷除呂氏,除了秦王的心頭大患。後來,秦王的胞弟長安君公子成蛟叛亂,也是王翦率軍平定。這些都是王翦早期晉升的政治資本。

大秦帝國:他功高蓋世,多虧頭腦靈活,否則又是君主劍下的無頭鬼

在整個統一之戰中,除了韓國是由內史騰奪取的之外,其他都是由王氏父子攻滅。其中針對趙楚兩國的戰爭是最激烈的,分別是戰國兩大戰神的對決和兩大強國的對決。

趙國主將李牧,戰功卓著,是僅次於白起的戰國名將。他曾在北方一舉殲滅十萬匈奴大軍,使得匈奴三十年不敢南下。因此得到趙王重視。肥下之戰,李牧又斬秦軍十萬,這是秦國在統一之戰中遭遇的最大失敗。因此,秦王特意派王翦去攻打趙國,兩國軍隊在前線對峙長達一年時間,王翦拿李牧無可奈何,於是便用了一出反間計。利用趙國寵臣郭開散佈李牧及部將司馬尚將投降秦軍的假消息,結果趙王信以為真,派人誅殺李牧,用趙蔥取代李牧。這位趙蔥將軍名字是個菜,領軍打仗更菜,更何況李牧之死帶給趙軍將士極大的打擊,趙軍兵敗如山倒。僅三個月的時間秦軍就兵臨邯鄲城下,最終趙王遷投降。公子嘉出奔代地,成立了趙國的流亡政府。

大秦帝國:他功高蓋世,多虧頭腦靈活,否則又是君主劍下的無頭鬼

王翦在滅趙之後,就向秦王表達了退隱之念,秦王沒同意。後來,隨著王賁滅魏、滅燕、滅齊,天下只存楚國。要說這楚國,實則是春秋戰國傳統強國,從春秋到戰國就沒怎麼落魄過,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勁敵。楚國靠的不是別的,就是地大物博。號稱“天下雖大,半入於楚”的楚國擁有巨大的人口體量和遼闊的疆土做戰略縱深,根本就不是個好欺負的主。

大將李信放言二十萬大軍可平楚國,而王翦堅持認為至少六十萬。可能還是這個數字對於秦國來說也是個不小的負擔,秦王於是更偏向於李信的意見。在李信拜將後,王翦就辭官回家了。

結果不出王翦所料,李信在楚國一敗塗地,秦王大怒之餘後悔沒聽王翦的建議。於是,秦王再次來請王翦出山,並答應給他六十萬軍隊。再次拜將的王翦卻顯得有些小家子氣,多次向秦王索要土地宅院,就算是派人送前線軍報也不忘託人提醒秦王。聰明人已經看出王翦這是在為自己後來做打算了。王翦最終打贏了戰爭,楚將項燕自殺,楚國滅亡。

大秦帝國:他功高蓋世,多虧頭腦靈活,否則又是君主劍下的無頭鬼

秦國完成了統一之戰,但統一之戰的最大功臣王翦父子則急流勇退,告老還鄉。深諳君臣之道的王翦最終得以善終,比起同為名將的另三人可謂幸運之至,這份睿智實在讓人敬佩。即使後來秦朝覆滅,王氏也得以保全,並繼續發展。在西晉時期非常聞名的琅琊王氏就起源於頻陽王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