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零式戰機在二戰前期無敵,爲何到了後期反而會被狂虐?

用戶5780196713


放一段薩沙的文章吧。


零式戰鬥機的誕生

96式艦載戰鬥機的優秀性能,讓堀越二郎名聲大噪。所以在1937年10月,海軍提出新一代艦載機的招標時,堀越二郎很自然的作為三菱公司的首席設計師參加了招標會。

堀越二郎當時年僅34歲,卻也相當自信,畢竟它是歷史上最成功的96式艦載戰鬥機的設計者。

只是他並沒有高興多久!

當他得知海軍方面的要求時,堀越二郎當場就被驚呆了。

當時另一個參加招標的中島公司代表,幾乎當場就拂袖而去,他們認軍方的要求簡直是胡扯!

實際上,海軍的要求在當時看來,真的形同發瘋。

最大空速:高度在4000米時,311 公里/小時。

爬升率:爬升到3000米高度,花費9分30秒。

滯空時間:正常出力下可以維持1.5到2小時,經濟巡航速率下攜帶副油箱為6至8小時。

武裝:兩門20毫米機炮,兩挺7.7毫米機槍,並且能夠攜帶兩枚60公斤(123磅)炸彈。

航電設備:各種無線電設備,包括定向設備。

起飛距離:在17節頂頭風下必須少於70米。

機動性能必須和96式艦載戰鬥機同級。

大家看到,這個要求比96式艦載戰鬥機有很大提高,而設計時間僅僅比96式艦載戰鬥機遲2年而已。

堀越二郎看到這個要求後,一度想直接撂攤子不幹了。

他對三菱公司高層說:軍方簡直是瘋了,那些將軍們能不能現實一點,去看看當今世界航空技術的現狀。以日本的技術,根本就不可能造出這種東西。以我的個人能力來說,96式艦載戰鬥機就已經是極限了。如果海軍方面堅持這個要求,我就無法接受這個任務。我還敢說,整個日本也沒有一個設計師敢接受這個任務。

三菱公司高層無奈,只好向海軍方面轉達了這個意思。其實中島公司和愛知公司也有類似的抱怨。

1938年1月,橫須賀海軍基地,海軍一派的30多個軍官同三菱,中島公司,愛知公司的代表舉行會議,商討修改新的標準。

愛知公司當時技術力量最為薄弱,聽到這個驚人的要求以後,乾脆直接放棄競爭,連會議都不來參加了。

本來,這個會議的目的是降低標準,沒想到因為因為由剛從中日戰場一線回來的軍官參加,這個會議反而變成追加性能的吵架會。

這幾個剛從一線回來的軍官,在會上激憤的表示,新式飛機的各項指標不但不能降低,而且在機動性上還要增加。

他們一致認為:新式戰鬥機的機動性不能僅僅保持和96式艦載戰鬥機一致,還要遠遠超過它。

幾個人長篇大論介紹所謂的中國戰場實戰經驗,期間一再痛罵國內設計師的短視和無能,導致一線日軍飛機有較大的損失,連較弱的中國空軍都幹不掉,簡直屬於犯罪!

期間,混蛋和白痴之內侮辱性預言充斥會場,一些軍官甚至直接對著設計師們搖晃拳頭!

聽到這裡,臺下忍無可忍的堀越二郎站起來說道:諸位的要求自然是有道理的,但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提出的每一項性能要求,都是世界第一流水平。如果所有的性能都能夠實現,這架飛機絕對是世界超一流水平。並不是我們三菱公司沒有志氣,但這確實是辦不到的,也根本不可能有人能辦到。比如軍方要求的如加速度,機動性,續航能力等等,實際從技術上說,本來是互相對立的。這就如同一艘軍艦,既有戰列艦的裝甲和火炮,又有驅逐艦的高速度,要有魚雷艇的機動性,還要有航空母艦的艦載能力,這怎麼可能呢?自然如果真能存在這種軍艦,肯定是無敵的,但以現在的技術水平來說,這隻能是夢想!所以,我希望軍方,能夠聯繫現實,制定一些相對寬鬆的性能指標,至少也希望海軍方面能夠給我們一個性能的優先順序,告訴我們哪些性能可以放在後面,讓我們設計上也有一定的依據!

此時,海軍在陸地機場服役的一個著名軍官,源田少佐立即站起來,表明機動性的重要性。他認為戰鬥機第一重要的是機動性,續航能力和速度可以放在後面。因為戰鬥機的第一目的,是在空戰中獲勝。源田唾沫橫飛的介紹中國空軍的霍克三和波音戰鬥機的優秀機動性:霍克三本來是落後的雙翼戰鬥機,就是因為機動性極佳,我們使用最先進的單翼96式艦載戰鬥機也很難對付他,將它擊落是很不容易的。

話音未落,航空母艦上服役的柴田少佐立即跳出來反駁(這兩人是著名的一對死敵),他認為最重要的應該是速度和航程,至於機動性是其次的。

柴田少佐毫不客氣的反駁說:海軍作戰一般集中在大洋和沿海,務必長驅深入敵人後方作戰,如果續航能力不足,根本就不能完成任務,那麼機動性再好又有什麼作用。我們在淞滬會戰初期,由於沒有地面飛機場,僅靠航母上的戰鬥機,最多隻能從上海飛到南京,再遠的話就不能勝任了。因為戰鬥機航程短,所以我軍轟炸機雖然可以飛到敵人後方很遠的地方,卻也被迫降低轟炸的航程,以避免被敵人戰鬥機攔截擊落!這實在讓我們海軍戰鬥機飛行員很羞愧!

最後,柴田少佐斬釘截鐵的說:至於機動性的不足,可以由飛行員的訓練和戰術彌補。但無論怎麼提高訓練水平和戰術,戰鬥機的航程和速度是無法靠飛行員來提高的!

源田少佐立即站起來表示不同意,兩人就當著幾十個人的面大吵起來。吵到最後,兩人又牽出了之前的舊怨,最後也不知道他們在吵什麼,一度幾乎要動其手來。

堀越二郎在一旁聽的七竅生煙,卻又實在插不進去嘴,最終會議不歡而散。

由於軍方自己都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最終的結論是,還是按照之前的要求來做。

堀越二郎感覺簡直就不可思議,無法理解,難道日本軍方就沒有一個有理智的人嗎?

但當時日本是軍國主義國家,軍方的力量無比強大,任何人,哪怕皇室成員都要對軍人俯首帖耳。

在軍方看來,堀越二郎之流不過是軍方手中一個小小設計師而已,哪有資格討價還價,只有執行命令的權力。

當時軍方非常囂張,只要違揹他們意志的,一律嚴懲,輕則解僱失業,重則坐牢,甚至以叛國罪槍決。

堀越二郎在軍方和三菱公司的重壓下,只得忍氣吞聲,發揮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設計新式飛機。

中島公司的高層精明的多,他們認為兼顧8小時1300海浬以上的續航力與飛機機動性這兩項互相沖突的指標,根本不可能實現,所以乾脆的拒絕了這個任務。

於是,三菱公司成為唯一承接者,所有的重任全部壓在堀越二郎身上。

堀越二郎苦苦思索幾天,夜不能寐,最終做出一個結論。軍方的要求,其實還是有所偏頗的,雖然對飛機的速度,航程,機動性,武器有較高要求,卻沒有對防禦能力和機體的強度有什麼要求。

這一點,堀越二郎完全可以理解。

在日本軍方看來,日本的戰略永遠是以攻為守,戰鬥機和飛行員都是所謂消耗品,並不值得保護。只要能夠消滅敵人,這些損失就是值得的,死幾個人更算不了什麼!在日本人看來,普通日本軍人的生命根本就沒有意義,唯一的意義就是為天皇獻身!

在抗戰初期,日軍飛行員就發現,國軍購買的老式歐美飛機的防禦能力比他們要好,很多國軍飛機在飛行員座椅上安裝了防彈鋼板,這救了很多人的命。

既然在性能上有所取捨,那麼設計上也相對好辦的多!

堀越二郎在設計中,發揮了他獨特的天才,前後花費了1年時間,使用了多項最新式的技術,最終在1939年初完成了設計工作。

這架新飛機的特點很多,從外形上來說,他的區別很明顯。新式飛機的體積大,發動機動力大也大。

新飛機長9米,寬12米,空重1.6噸,發動機為中島榮一二型(950匹馬力)。

而相比起來,現役的96式艦載戰鬥機長為7.5米,寬11米,空重1噸,發動機為中島壽41型風冷式發動機(710匹馬力)。

可見,新式飛機要大的多,也重的多,但發動機增加的卻不是太明顯。

大家都知道,發動機是最考驗一個國家航空技術高地的東西,也是日本的短板。先進的發動機設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就是美國和德國,而日本的技術屬於二流。

其實豈止是日本,我國為了殲十搞了這麼多年,就是搞不定發動機。所以最初的殲十的發動機,仍然是俄製AL-31FN渦輪風扇發動機,這是用於俄製蘇-27戰鬥機的AL-31F渦扇發動機的改進型。要說中國研究和仿造俄製發動機也有10,20年曆史,就是吃不透!

所以在當時日本技術條件下,950馬力的發動機,體積也不算很大,勉強符合需要。

如果需要更強馬力的發動機,以日本當時的技術,發動機的體積和重量就大得多了。帶來的的就是,飛機不可避免的也要設計的更大。這樣一來,機動性就會大大降低,也更重,更耗油,無法符合軍方的需要,所以,根本沒法這麼做。

正是由於發動機的天生短板,而軍方的要求又極高,就導致新式戰鬥機必須在性能上做出選擇,將一些性能人為的降低。

上面說了,既然軍方對於防禦能力沒有什麼要求,自然先從這裡下刀!

事實證明,這一點後來造成零式戰鬥機可怕的結局,但在當時確實無可奈何的唯一一條路。

對這一點堀越二郎是深為痛心,卻也沒有辦法!

堀越二郎事後回憶說:以當時日本的水平,製造的發動機動力要比歐美先進國家低平均 20~30%,所以為了獲得更靈活的性能,不得不犧牲一些東西。最終是犧牲了防彈性能,但零戰實際上還是勉強通過軍方苛刻指標的,因為對引擎只有 1000 馬力的飛機來說這些要求幾乎是極限,當時它的空戰能力很好。但是裝備 2000 馬力引擎的美國格魯曼F6F“潑婦”戰鬥機出現以後,我們的苦頭就開始了,如何應付它?如果我們也有這種技術,在當時能夠裝備這種2000馬力的引擎,也就不會如此忽視飛機的防禦能力。這也是生產力和國力太差的體現,並不能完全歸咎於飛機本身。

顯然,零式戰鬥機要大得多,這主要是為了安裝體積更大的發動機!

為了保證速度,航程和機動性,堀越二郎使用了很多新的技術,比如著名的可收放起落架,全密封座艙,外掛的油箱等等。

可收放起落架:老式的固定起落架會造成很大的風阻,可收放起落架可以將飛機的最高速度提高百分之十左右!

全封閉座艙:可以讓戰鬥機在5000米以上高空作戰。要知道,當時重型轟炸機已經可以飛到10000米高空,戰鬥機如果還採用開放式駕駛艙,根本沒有辦法攔截。在二戰開始以後,

高空轟炸越來越頻繁。遠的不說,國軍的蘇聯援華轟炸機大隊,兩次轟炸武漢機場,就是在8300米高空投彈轟炸。如果使用老式的96式艦載戰鬥機,因為它是敞開座艙,雖然視野很好,利於空戰,但無法飛的太高,很難有效高空攔截!全封閉座艙可以讓新式戰鬥機攔截任何一種高空目標!

外掛副油箱:可以大大提高飛機的航程,卻又不影響機動性。在空戰之前,將油箱扔掉即可!

也許很多人認為外掛油箱有什麼難度?其實在當時真的有一定難度。除了供油的可靠性以外,還要能夠在任何時候瞬間扔掉油箱。如果一旦扔不了,帶著笨重油箱的飛機就會像石頭一樣沉重,根本無法空戰。零式戰鬥機試驗機型的油箱就很容易出現扔不掉的情況,花了很大的努力才將其改好!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新的技術。

-----------------堀越二郎和他的零式戰鬥機!其實堀越二郎也只是一流設計師而已,這種人在當時的世界上有很多。在零式戰鬥機之後,堀越二郎就沒有什麼好的作品了,一般認為他的才華已經用盡。所謂的雷電戰鬥機算不了什麼,戰績很爛,至於烈風戰鬥機還沒來得及投產,二戰就結束了。其實到了1944年,零式戰鬥機就已經不是美軍對手,被迫轉為自殺機!

可是,以當時的日本航空技術,就算使用了以上各種新技術,造出來的飛機同軍方的要求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堀越二郎無奈,只得盡全力發揮技術,修改機身和機翼設計。他在保證飛機不至於解體的情況下,以將飛機的防禦力和強度減到最低,來保證機動性,速度,航程,火力等四大性能。

堀越二郎為此可謂做到極致,不愧為飛機雕刻家的外號。

原本一個機翼需要打10個柳釘,現在改為8個。原來蒙皮是1釐米厚,現在改成0.8釐米厚,甚至在梁翼結構打了很多圓孔,以減少重量。

遺憾的是,這個所謂的雕刻家玩命的做到了極致,仍然離軍方的標準有一大截距離。堀越二郎急的整夜睡不著覺,完全泡在辦公室裡,臉都綠了!

就在堀越二郎走投無路的時候,日本的航空材料研發部門救了他。

在1938年末,日本住友公司發明了新一代的高強度鋁合金。

本來96式艦載戰鬥機已經採用了部分鋁合金,但1938年發明的鋁合金更厲害。這種ESD鋁合金的強度很高,也就是今天說的7075鋁合金,時至今日,也大規模使用在航空零部件上。

這種7075鋁合金強度高,重量極輕,就這方面特點來說,它是當時任何一個航空設計師夢想的好材料,它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耐用。

自然,如果是德國人,美國人,肯定不會用這種合金。因為這種飛機只要飛一段時間,金屬老化以後就很危險,說不定哪天就空中解體了,但日本人並不管這一套!

後來很多日本的飛行員死於高速機動後,突然出現的飛機解體,不過在當時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

7075鋁合金是零式戰鬥機最大的亮點,它讓這種馬力僅有900多的發動機可以給這麼大的飛機提供足夠的動力。這在之前,完全屬於做夢!

堀越二郎立即採用了這種鋁合金,經過苦心的一再修改,終於達到了軍方的要求。

新式飛機的性能完全達到軍方要求,甚至還有超出。

時速上,新式飛機高達533.4公里/小時,這在當時已經是相當驚人的了,絲毫不亞於世界上任何一款最先進的飛機。

航程上,掛在副油箱,可以高達3350公里!這在當時幾乎是不可思議的,要知道著名的英國噴火式戰鬥機和德國德國BF109戰鬥機的航程,也僅有區區700多公里。

爬升能力很優秀,爬升到6000米僅需要7分28秒,這樣該機在空中格鬥中很容易就可以佔據優勢位置,佔盡上風。

盤旋能力極強,零式戰鬥機的低速盤旋能力可謂二戰第一,直到二戰結束,美軍也沒有一種戰鬥機能夠在這方面超過零式戰鬥機!

火力很強,除了兩挺7.7毫米機槍,還有兩門20毫米機關炮。7.7毫米機槍的射程遠,精度高;20毫米機關炮的威力大,只要1發即可造成敵方戰鬥機的嚴重損壞!這種火力搭配,在當時全世界都是頂尖的。

飛機的俯衝速度也高達630公里/小時,但這確實一個短板。由於機體較為脆弱,俯衝時候有一定危險,如果過速可能導致飛機失控或者解體!

這種飛機的主要性能,在當時絕對是世界最強的,比各國主力戰鬥機都要強出一截。

以他的綜合性能來說,除了防禦能力較差以外,其他各方面都強於德國BF109戰鬥機,英國噴火式戰鬥機,至於蘇聯和美國的戰鬥機就更不用提了。

自然,飛機的缺點也是明顯的,就是防禦能力差,機身強度低。堀越二郎之前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因為工業力量的限制,必須在性能裡面有取捨,最終只能忽視防禦能力。

堀越二郎回憶:軍方認為戰鬥機的要領在於如何更有效攻擊並擊落敵機,而自己傷亡與否則不在考慮之列,這就是當時的指導思想。取消防彈裝置可以使飛機變得更輕,能夠擁有更好的靈活性,攻擊力也就增加了。當時的軍用飛機開發手續是這樣的—由陸海軍的航空本部收集每年的報告,諸如對正在使用的飛機評估、缺點的記錄、戰鬥記錄、航空隊的意見、各種外國飛機的發 展動向,然後據此空想出新飛機“應該”擁有的性能,諸如爬升能力、最高時速、航程、盤旋能力、武器和引擎等都在草案裡決定下來,稱為“設計計劃命令書”。 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OR(Operationl Reseach)。此份文件會被分發給各航空公司競爭,最後勝出的樣機獲得量產許可。基於以上設計思想和軍方提出的命令書,當然不考慮防彈性能這類事,我也只能按照軍方的方案去設計!

其實,堀越二郎也沒有完全說真話,他其實還暗中將軍方的防禦標準改了,自然不是改的高,而是改的更低。海軍給新式飛機的強度係數是1.8,由於堀越二郎實在無法達到軍方關於速度,機動性,航程等要求,只好偷偷的將強度係數改成了1.6。後來在軍方的測試中,只有尾翼能夠承受2.4倍的壓力,機翼只能承受1.6倍壓力,超過壓力機翼就會脫落,而機身在承受1倍壓力時就出現扭曲變形。

只是木已成舟,軍方也就裝做看不見堀越二郎的私下修改,默認了這一事實!

試驗2號機在一次俯衝式,就出現空中解體,日本試飛員還沒來得及打開降落傘就摔死了。

其實,這個強度也就是保證飛機剛造出來一段時間內,不至於自己在機動中解體!

除了機體強度很弱以外,新式戰鬥機幾乎沒有任何裝甲,對飛行員的駕駛艙也沒有任何保護,沒有防彈玻璃,沒有防彈鋼板,連油箱也不是自封的,因為這些都會增加重量。

實戰中,零式戰鬥機非常脆弱。1943年2月,日軍飛行大隊長周方元成大尉的座機被美軍擊中。這發12.7毫米機槍子彈,居然把零式戰鬥機打了一個對穿。子彈從機身的油箱射入,從座艙穿出。如果當時油箱裡面放滿汽油,估計當場就要爆炸!好在此時油料已經不多,所以才得以沒事。不過,這個後來自衛隊的將軍,也被揮發的汽油氣體燻得差點窒息!

1942年12月,宮崎勇一在瓜達爾卡納爾戰役中,被一發美軍機槍子彈擊中,也打了個對穿。子彈打穿了它的機艙,因為沒有防彈玻璃,所以子彈穿透駕駛艙後,早就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宮崎勇一的狗命很大,他當時正俯身給機槍上膛,所以這發子彈從他的頭頂機幾釐米上飛過。

在太平洋的戰鬥中,美軍最不好的飛機往往也能抵抗日軍的7.7毫米機槍的連續掃射,但零式戰鬥機被擊中1,2發子彈往往就是致命的。

後來猶太籍美國工程師拆卸零式戰鬥機後說:零式戰鬥機的體積並不小,怎麼會這麼輕呢?除了諸如機翼與駕駛艙是整體的結構之外,日本軍方把飛行員的裝甲保護全部都 拆除了。又刪掉了一英寸厚的自封油箱。為防備被子彈打穿,自封材料是極其有用的,但卻減少了載油量,也減少了飛機的航程。他們還把發動機的電動啟動機去掉了,因為電動啟動機不僅自身重十磅,而且還需要一個很重的電瓶和粗銅線來帶動啟動機馬達。在航空母艦上有的是人力來搖曲柄啟動器。他們也儘量使用更輕的鋁合金,採用聰明的設計思想,在每一個微小的細節上去節省關鍵性的重量。

但是,事情總是有利必有弊。零式飛機太輕,太單薄了,纖維蒙布的飛行操縱面又是如此脆弱易損,因此當它要甩掉跟在尾巴後面的美國較重的戰鬥機時,卻不能很快地俯衝;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但確實還是發生過。

防禦能力是弱了,也並不是不堪一擊,更況且防禦能力弱的前提是你要能擊中他!

駕駛這種性能優秀的飛機對付比較落後的敵機,只要日本飛行員操作得法,戰術正確,因為巨大的性能優勢,敵人很難有效向他攻擊,實際處於不敗之地!

日軍對這種新式飛機極為重視,在第一次試驗的時候,為了怕損壞試驗飛機,居然沒有用汽車搬運,而採用牛車。

當時日本還遠沒有今天這麼發達,除了城市以後,就沒有馬路,多是一些土路,卡車在上面高速行進,非常顛簸,反而倒是慢速的牛車好一些。

零式戰鬥機被拆卸成數塊,送到試驗機場。

試驗期間,這種新式戰鬥機表現出極為優秀的性能,卻也表現出機體較為脆弱,發生了三四起事故,主要是空中解體或者部件斷裂。

這主要是機身相對比較單薄,一些設計不成熟導致,經過一定的修改,問題大體解決。

正常來說,零式戰鬥機在使用壽命的前期和中期,不太容易出現機械故障,也不容易解體。

至於防禦能力弱,則沒有辦法了,如果想解決,只能整體重新設計。

1940年這種新式飛機正式定型,並且開始量產。當時是日本神武紀年2600年,於是飛機也就被取名為00式飛機,後來乾脆叫做零式艦載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在當時的世界上來說,屬於第一流的戰鬥機。零式戰鬥機在速度,航程,機動性和武器上不是處於世界第一流的水平,就是當仁不讓的世界第一。

------------------------------零式戰鬥機參加了偷襲珍珠港,這是日本海軍唯一能夠飛到這麼遠的飛機。在當時,美軍的F2A水牛根本不是它的對手,而F4F野貓也被他打得很慘!


薩沙


很多答主在都提到了零戰的一些弊病,比如說大戰末期日本飛行員水平不行,日本工業能力不行,零戰本身防護性能不行什麼的。我們來說兩個其他方向的問題。

零戰的改進存在方向性錯誤

零戰在大戰期間的大規模改進總計有四次。分別代表的型號有零戰一一系列,零戰二一系列,零戰三二系列,零戰五二系列和最終的零戰五四系列。

算是有四代發展型。但是這其中,真正進行了大規模發動機改進的型號只有大戰最末期的零戰五四系列換裝了金星62發動機,其餘的都是在榮發動機的基礎上改來改去。

零戰之所以在大戰末期被美軍的F6F各種碾壓,其發動機動力不足是關鍵因素。無論是防護貧弱,還是動力不足,最終的問題點都在發動機上。零戰二一型使用的榮一二發動機動力940馬力,後期主力型號零戰三二,五二系列使用的1130馬力的榮二一發動機。

而在1940-41年期間,論證二號零戰——也就是零戰三二系列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換裝更大馬力發動機——1500馬力級別的金星六二發動機。但是這種思路一直被否定。一直到零戰五二系列的時候,還有人在建議換裝金星六二,但是同樣被否定。最後到了大戰末期,搞五四系列零戰的時候金星搭載方案才正式上馬。

雖然1500馬力的金星六二,遠遠夠不上F6F搭載的R2800的2200馬力水平。但是對於更輕的零戰來說,確實是一款可以提升性能的發動機。

零戰的換代產品遲遲無法出現

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艦載戰鬥機總計換了兩代。從開戰初期的F4F,到主力的F6F,再到沒能趕上戰鬥但是列裝了的F8F。

同樣,日本海軍在1942年開始也著手研發零戰的下一代型號——烈風。但是因為研發速度不樂觀,再加上原型機性能不理想,所以一直到了1945年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烈風才推出了第一架量產型號(也是僅此一架的量產型號)。


五道口軍研


因為戰略上已經完全失敗了。日本人的性格就是那樣,總是喜歡用戰術上的勤奮去彌補戰略上的失敗。

戰前的日本航空工業是非常落後的,落後到什麼程度?1937年服役的96式艦戰,發動機功率僅有580馬力。不誇張的說,日本的航空工業水平,連意大利都比不上,在二戰歐洲各國中完全墊底。

然而日本海軍給零戰提出的技術指標是很高的:

這種戰鬥機要能有超過500km/h的飛行速度,極強的轉彎格鬥性能,3000km的最大航程,以及20m/s的海平面爬升率,在此基礎上還裝備2門機炮與2挺機槍。

天哪,零戰的研發開始是在1937年,如果要達成這一指標,換做英美,至少也得等到1943年。然而堀越二郎硬是通過各種方法達成了設計指標。

我只能說:不是零戰不夠好,是你日本人自己選的。零戰的誕生本身就是個奇蹟。

然而日軍大本營的諸位參謀卻犯下了一系列錯誤。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無論是中途島戰役失敗還是山本五十六的死,都沒能讓日本決策層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早在1940年,堀越二郎就意識到必須要開發零戰的後繼機型了,然而對眼前形勢完全滿意的日軍大本營卻並不願意投入資源開發零戰的後繼機型。

後來當戰事惡化,日本海軍授權堀越二郎開發零戰的後繼機型烈風,然而海軍卻直接指定烈風應該使用馬力較小的中島Mk9K發動機,結果因為最終飛機性能不讓人滿意又拖了一年,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一架零戰的後繼機型能夠投入使用。即使是這樣,零戰也並不完全一無是處,美軍的F6F性能上只是略有優勢,如果戰略戰術上不出問題,零戰並非毫無一戰之力。然而1943年後的歷次戰役中,美軍總是能夠以數倍兵力進攻,絕大多數空戰中美軍戰鬥機都享有3倍以上的數量優勢。

日本海航在太平洋的失敗和飛機真的沒多大關係,當一個國家在戰略層面已經完全失敗時,怪罪於武器裝備和戰鬥人員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貞觀防務


張召忠將軍曾說過:“日本人的性格就是進攻,在東條英機這樣的人看來,掛滿裝甲的武器是一種浪費”這是對是士兵生命的絕對忽視。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零式戰機誕生了,在小編看來零式戰機的成功與其說日本工業的結晶,倒不如說是日本飛行員不懼生死的精神換來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崛井二郎設計的零式戰機為了滿足海軍苛刻的要求,幾乎省去了進攻之外的一切設備,飛行員沒有的不僅僅是背後的防彈裝甲板,還有最基本的生命維持設備。可以說駕駛零式戰機的飛行員就是扛著機槍機炮裸奔的敢死隊。

零式戰機的性能來源是“五十嵐”輕金屬合金機身,再加上極其簡單的機載設備其空重僅有1860千克,這就讓馬力僅有950匹的中島“榮12”型發動機,有足夠的馬力剩餘幫助飛機完成超機動動作,實戰中的零式很容易咬住敵機發動攻擊因此建立不敗的神話。咬住對手發動攻擊還需要速度能跟上目標,滿載起飛的零式體重也不過2674千克可以飛出553千米/小時的時速,足夠趕上戰爭早期的任何對手。可以說“輕機身”成功將速度和機動性融合在一起。

但是這種瘋狂瘦身的戰機西方國家不是造不出來,而是戰鬥思想不允許這麼做。零式戰機早期的對手P40“戰鷹”和F4F“野貓”如果有勇氣去除一切保護裝甲也有機會和零式一較高下。但是美國人憑藉強大的國立在科研領域逐漸突破極限,在技術引導下也在某種程度上將速度和機動性集成在一架飛機上,而且是確保安全防禦設施齊備的前提下。這就是後來主宰太平洋的F4F“地獄貓”戰鬥機,其滿載起飛重量達到了6990千克。相比之下零式戰機就是一個小不點(相差一半的起飛重量),但是後期改進的地獄貓安裝了普惠公司R-2800 引擎馬力突破2000匹,獲得600千米/小時以上的速度,只有航程相比零式處於下風僅有1500千米少於零式的3000千米。

面對洶洶而來的地獄貓,日本工業也不是毫無辦法。日本改進零式戰機設計出“烈風”戰機,地獄貓其實就是零式原來的手下敗將“野貓”的放大改進版,兩者其實都是前輩的放大版改進型號。但是相比“地獄貓”的穩步推進“烈風”的生產設計非常緩慢,加上地震海嘯導致生產烈風的工廠遭到比戰略轟炸更大的破壞,烈風終究無法投入實戰。美國人設計生產地獄貓也不是沒有困難,但是在其強大國立和科研實力面前一切困難都迎刃而解。可以說零式戰機的失敗實質上是國力對比失敗。

值得一提的是地獄貓充分體現了美國高科技技術的領先,它不僅有厚厚的裝甲保護(裝甲佔據96公斤的體重),還有防火油箱和重要設備保護裝甲。座艙的防彈玻璃肯定更厚更重這是日本絕對不願意發展的技術。R-2800 引擎被設計成星型結構確保一部分缸體損壞後還可以繼續飛行(零式戰機原本也打算安裝星型發動機,但是因為重量太大而放棄);零式的7.7mm機槍和20mm機炮很難傷到地獄貓。相反,由於零式戰機沒有防護的機身很脆弱,地獄貓乾脆省去機炮僅僅使用6鋌勃朗寧M2機槍,但也足夠擊落一中彈就起火的零式戰機,這都是美國強大科研實力在短時間內做到的。零式神話在美國強大國力面前戛然而止。


大國策


零式戰鬥機其實在設計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也就是靠最大限度地瘦身減重形成了快速機動的特長,其實他的瑞星發動機只屬當時二流,遠不如歐美當時戰鬥機的發動機,他一切為了減重,犧牲了飛機防護,不用鋁合金而用鋁製龍骨,重量減輕後俯衝和轉彎以及低飛更加靈活,但不能使用重炮,因為一開炮飛機就亂飛,所以換上機槍,在戰爭一開始,太平洋上的美軍“颶風"戰機十分笨重,正是重在了防護上,再加上日本飛行員在中國戰場上實戰了多年,駕駛非常熟練,以及日本人的捨命攻擊,以致在太平洋戰爭的初期,日本空軍橫掃美英等國戰機,只要同盟國的飛機,一遇到零式戰機,基本都是逃跑,但後來就不行了,美國根據零式戰機的特點,開發出了更先進的艦載戰鬥機,比如野貓與海盜,不但在航程上,在火力和機動性上,在飛行員防護上都全面超越了零式戰機,這垟在空戰中就壓制了零式,奪取了制空權,日本人也想改進升級零式戰機,但因為發動機與機體構造,不利於升級,所以後來升級後的戰鬥機,機動性反而不如零式,比如零式一51,烈火,其次是一開始日本的戰鬥機飛行員都是老手,一兩年以後都犧牲了,補充的新手沒有戰鬥經驗,而美軍飛行卻逐漸走向成熟,戰鬥技能遠高於日本飛行員,從這兒也能看出飛機的防護其實更加重要,日本總是隻顧當下,不顧長遠,最優秀的人才都戰死了,怎麼打仗?尤其是中途島海戰以後,不但損失了大批最好的飛行員,連最好的技術人才也戰死了,而美國不但飛機勝過日本,飛行員也勝過日本,再加上人員與物資的源源不斷的補充,到後來日本就只能採取如同神風特攻隊那樣的自殺性攻擊了。


縹緲孤鴻影45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b76a00041f8dd1e6c65c\

全家寶貝嬰幼兒游泳館


為什麼日本的零式戰機二戰時遭到德軍的嫌棄?

機關槍噠\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1a96929771c53d807a8f7146d3e7d0a8\

氾濫成災慾望


零戰的奇蹟是將當時日本的航空技術發揮到極致結果。為了追求零戰的性能,堀越二郎將零戰的能力徹底吃幹榨盡。不但在飛機的各種樑上打孔來減重,為了適應減重後的承重梁的強度,還專門使用了低膛壓的20毫米機炮。總之,為了適應零戰功率不足的發動機,堀越二郎把能想到的辦法都發揮到了極致。但是這種極限發揮也帶來致命的隱患,就是零戰的改進餘地幾乎為零。

二戰後期,隨著零戰的對手逐漸演進成了F4U、F6F,以及P-38、P-51等等,日本也多次想要改進零戰。無奈零戰的機體太過單薄,無法換裝功率更大也更重的發動機。添加駕駛艙裝甲和自封油箱也因為會大量增重,造成飛行品質嚴重下降,不得不放棄。甚至連將低膛壓機炮換成高初速機炮的嘗試,也因為承重梁無法承受加大的後坐力不得不作罷。各種重大改進措施的實現,最後都面臨實質上的整機重新設計。以至於重新設計一款新的戰鬥機,工作量反而會少一些。零戰最後成為特攻機也就是命中註定的了。


韓兵17


這裡首先要說到的是,二戰各主要參戰國中,日本和蘇聯在航空發動機方面都處於二流水平,在發動機輸出功率有限的情況下,日本海軍還要求其新式艦載戰鬥機必須滿足大航程、高機動要求,還必須有較強的火力,在這種情況下,零式戰鬥機被迫犧牲了其防護性,相比之下,陸航的一式戰鬥機雖然也沒什麼裝甲,但好歹還在駕駛座後面有塊8毫米鋼板,一句話,還是陸軍的土鱉們厚道啊,呵呵。

零式戰鬥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其機動性,相比在太平洋上的早期對手,不管是F-2“水牛”、P-40還是颶風,都佔盡優勢,尤其是其飛行員幾乎都在中國戰場積累了豐富經驗,一度殺得太平洋上空聞風色變,只要是單發的日本飛機,不管是轟炸機還是魚雷機,都足以憑藉零式的名聲,將敵人嚇退。

但到了中後期,美國海軍開始裝備大量更先進的艦載戰鬥機,包括海盜、潑婦和野貓,還根據繳獲的零式做了相應改進,在戰術上也因為零式的弱點而做了調整,在面對零式的時候,性能上已經佔據上風,美國戰鬥機速度快,火力強。防護堅固,機動性也追上甚至超越了零戰,反觀零戰,當時設計的時候,為了提高速度,降低迎風面積,選擇了體型較小的發動機,在升級的時候,無法使用更大功率的發動機,讓其升級之路被徹底堵死,零戰的接替者A7M“烈風”,一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服役。

另一方面,日本陸航和海航在早期培訓飛行員的時候,一直都是走的精英路線,雖然其技術更高,但數量偏少,在戰爭轉入消耗戰後,培養數量根本補不上消耗數量,日本被迫改變培訓模式,雖然大量培訓飛行員,但相應的訓練時間卻縮短了,日本缺乏足夠的航空燃油,結果就是大量菜鳥在首戰中就被擊落。

零戰中後期的改進型號,比如零戰52型,雖然增強了火力和防護,但機動性大幅降低,戰鬥力反而比不上初期零戰21型,加上老手損失殆盡,面對美軍的戰鬥機海,根本沒有勝利的希望。


鷹眼防務觀察


戰爭拼的就是整體國力和軍需資源。特別是軍需資源尤為重要。如鋼鐵、鋁、銅和石油儲備等。

而日本恰恰是個各種資源都很匱乏的國家。又不想出錢買資源。那就只有搶奪。

二戰時期的飛機制造材料,已經開始以鋁材為主。日本的零式戰機就是鋁板製造。但是,日本侵華之後,受到美國的制裁,鋼鋁銅加石油正是美國製裁日本的主要項目。

沒有鋁板,就無法造飛機,因此,日本又將零式戰機簡易化製造。太平洋戰爭後期的零式戰機大都是木質材料。很容易著火,再加上美國已經掌握了零式戰機的缺點。美空軍制定的作戰戰術計劃都是針對零式戰機的弱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