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今后城市最值钱的资源是什么?

不是土地、矿产,而是数据!

所以,全中国都在向着智慧城市狂奔,谁都想挖出第一桶数据的金矿。

全国100%的副省级城市,89%的地市级城市,49%的县超过500个城市都在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规划规模,粗略统计达3万亿,建设投资超6000亿。

福州规划投资155亿,济南97亿,西藏日喀则有33亿规划,银川21亿。

1.2万家厂商投身其中,包括7000多家传统IT企业,BAT等互联网巨头,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等CT厂商以及10万余家轻应用、微服务厂商,他们提供了740万款智慧城市相关的APP软件。

所有的厂商都抱着梦想一拥而入,憧憬着在这场数字经济的大决战中,成为下一个马云、马化腾。

8月25日,借着“智博会”的东风,阿里在重庆召开云栖大会,重磅发布了阿里云与重庆在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九大战略合作,助力重庆打造“亚洲最智能大型城市”。

4天之后,在西南的另一个中心城市成都,浪潮召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峰会Inspur world 2018,董事长孙丕恕高调宣布:

浪潮要成为一家“云+数”新型互联网公司,要做智慧城市的运营商。

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擂台高筑,群雄逐鹿。浪潮高调背后的底牌是什么?

这个智慧城市运营商,是否会造就下一个BAT?

智慧城市为什么需要运营商?


这几年智慧城市建设的虽然火热,却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用浪潮执行总裁陈东风的话总结出来就是:

政府疲沓,百姓抱怨,企业焦虑。

对政府来讲,智慧城市已经整整走过10个年头,受到各级政府、城市专家的高度重视;但智慧城市建设 “财政投入不够、持续性不足”,“智慧之果”何时才能结满枝头?

对百姓来讲,政府花了很多钱搞智慧城市,可老百姓并没有体会到明显的改善,没有什么获得感,心里就会抱怨:政府是不是在乱花钱?

参与企业则是焦虑,一方面觉得这是一个大蛋糕,另一方面,大量的APP厂商却感觉举步维艰,没有能力去整合整座城市复杂的数据和资源,来建设它在某个领域的应用场景。

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浪潮集团执行总裁 陈东风

根本原因是什么?

就是我们依然还处在过去30年信息化建设的老模式——项目化的建设模式,烟囱化的建设效果,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数据孤岛。

而智慧城市,却是个汇集无所不包的技术、无所不包的商业模式、无所不包的生态伙伴的“佛跳墙”。

这就相当于用平面几何的思维去解答立体几何的问题,焉能不错?

陈东风用供给侧和需求侧来描述其中的矛盾和不平衡。

城市服务的供给侧都是专业的、满足单一需求的,但无论是百姓还是企业,所需要的却是多样的、综合的服务,即多样化的需求和单一化的供给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需要一个中间环节。

在通信行业,这个中间环节就是三大运营商。比如,中国移动并不一定需要掌握通信核心技术,它的产品是什么?是各式各样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话费套餐,是集成了所有的技术和产品为大家提供的综合化服务,把所有的业态和商业模式并在一个体系里,作为用户的你打电话、发短信、上网都是基于中国移动的平台,而不用去找单一的供应商。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浪潮提出了智慧城市运营商的理念。

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这个运营商负责的事情有很多,既包括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也包括建设供给,既能整合城市的数据资源,也能面向公众、企业、政府提供运营管理支撑,甚至还要解决资金的问题。

这样一个角色是前无古人的,用孙丕恕的话说,浪潮过去是政府的保姆,现在要做管家。

浪潮的底气是什么?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各家公司各有所长。

阿里强在公有云,提出城市大脑;腾讯强在应用场景,提出了超级大脑;华为则强在连接。各家厂商都以自己的长处为核心建设着各式各样的智慧城市。

浪潮呢?

政务云的核心平台,政府数据的核心资源,才是浪潮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能力。

这与浪潮对政府信息化的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以及不断沉淀的to G基因,一起构成了浪潮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护城河。

换句话说,在事关智慧城市成败的to G领域,“最懂”政府、政务云第一的浪潮才是最具竞争优势的那一个。

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那么,浪潮如何打通to G的新链接,怎样做好这个智慧城市的运营商?

其实,运营商不是一个新概念,一个城市,网络、水、电、气、交通等各个专业领域都有成熟的运营商,但也大都在城市的单一领域,相互之间比较独立、横向扩展不够,没有数据交互。

按照浪潮的理念,智慧城市运营商就是要实现基于专项运营基础之上的针对城市资源的综合性、集约化、智慧化的管理与服务。

首先要实现城市资源的数字化。一方面将已有的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对未实现数字化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这是一个对城市资源赋智整合的过程。

其次明确基于城市资源的链接路径。从已有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到丰富城市IoT资源,再到融合城市数据资源。

第三步,就是利用这些城市数据资源,基于一个综合的、智慧的、开放的城市运营平台,实现各个专业运营服务生态的接入,提供to C、to B、to G的市场化运营服务。

换句话说,浪潮这个管家就是要帮助政府这个东家,把城市的现有资源尤其是哑资源(如路灯杆、井盖、停车场等)进行数字化,将这些“沉没资产”变成可以生产、流通的数据资源,再拉来一群生态伙伴用这些资源干事创业,既能优政惠民,又能兴业创收,更能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新的数据资源,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数字经济自循环生态。

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比如智能灯杆。由智慧城市运营商对城市路灯杆这种数量有限的站址资源进行智能化改造,首先将其升级成智能LED太阳能路灯,一座中等城市一年可节约电费几千万;然后,灯杆内部留足各种设备接口,比如空气检测传感器,也可以布置5G基站。在灯杆上布置LED屏,未来也可以租给专业广告运营商以获得收益。

这种方式真正实现了集约化发展,避免了过去各部门各自为政、资源错配甚至重复建设的弊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只需要批准规划,不需要投入一分钱,而是由智慧城市的运营商来完成规划、资本、建设、使用等整个链条的工作。

这其实体现了智慧城市运营商的三个核心职责:

城市资源赋智整合者,运营服务生态的建立者,市场化运营的主导者。

这是一个极其宏大并且长期的计划,也没有类似的路径可以遵循,是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长期过程。

这个时候,寻找第一个吃螃蟹的“市长”,树立一个“样板”和“标杆”,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不得不说的济南模式


在智慧城市运营商的体系中,“云+数+运营平台”是核心。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打造了国内首个整体服务外包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济南,率先成为智慧城市运营商理念的实践者。

而济南模式的关键词则是: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市场化运作。

至于实现路径,浪潮总结出“规划、融资、建设、运营”四部曲。

从投资上讲,智慧城市建设要调动整个社会资本去建设,而非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要通过市场化运营、使用者付费,形成良好的现金流,吸引社会资本主动投资。

规划与建设要更多的依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多规合一、集中建设。

从运营上讲,首先要获得政府的授权,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企业组建合资公司,然后进行市场化运营,这是体制、机制上的创新,谁使用谁付费,这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才能走得更远。

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在济南,浪潮首先和济南市政府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浪潮作为核心企业控股,政府和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构成运营主体。

在这个合作模式中,一定是浪潮这样的核心企业控股,以确保智慧城市运营商的专业化和市场化运营;生态合作伙伴也要参股,实现利益共享;至于政府,权力主要体现在否决权,而不是受益权或运营管理权,以保障城市资源运营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

通过此前政务云和数据开放建设,济南已实现140多个部门业务系统、网络、支撑平台、设备运行管理的云上集中,也是全国一次性开放单位最多、数据集最大的城市。

有了市场运营机制的保障,和“云+数”平台的基础,济南直接跨入“一平七通”的建设阶段。

即一个“云+数”的汇聚平台,七大领域应用,分别涉及行政审批、交通出行、居民健康、网格化、爱城市网(便民服务)、公共安全、金融服务七大项,形成了政府大脑、感知大脑、交通大脑三个大脑,目的就是优政、惠民、兴业,为智慧泉城的建设构建清晰的脉络。

同时济南还试点城市IoT的改革,包括智慧路灯、智慧停车、视频整合、交通感知等,城市IoT的改造和建设正在持续升级。

作为运营核心的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则汇聚全市65个部门1亿多条基础库信息,初步建成四大基础库,接入环保、城管、交通等多部门业务系统,1061个数据集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作为to C门户,济南爱城市网已有150余万用户,整合发布了63项便民应用。

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在智慧城市建设踌躇不前的当下,济南能有如此速度和成绩实属不易。

智慧泉城建设经验,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书记、市长挂帅!

这种“一把手工程”的属性,也决定了政府必须要聘用一个管家。

在孙丕恕看来,智慧城市任重道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一个城市的市长却会不时更换。前任干的智慧城市,新市长还干不干?但只要管家在这里,持续帮政府来管,那么不管谁当市长,智慧城市建设运营都不会受太大影响。

从机制上来讲,这是智慧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

浪潮的智慧城市朋友圈


浪潮要做新型互联网公司,做智慧城市运营商,从自身来讲,首先是商业模式的改变。

曾几何时,浪潮以中国最大的软硬一体化IT企业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外界看来,浪潮似乎什么都能干,业界甚至有“浪潮过处,寸草不生”的调侃。

所以,在这届大会上,浪潮再次强调了“平台+生态”的发展模式。

而智慧城市本身也早已超脱了技术的范畴,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共生共存的城市生态概念。

那么,在这个生态中,浪潮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在济南,有一家小公司要做一个校园安全监控的APP,让家长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孩子是否安全进出校园。但是想要获取校园监控录像,这家公司要一家一家学校谈判,费时费力。

浪潮依托“云+数”平台,就可以把校园内监控、校园周边监控、校车监控等数据整合起来,通过城市综合运营平台开放给这家公司,助其快速数据资源的问题。

打通to G的新链接,整合城市数据资源,降低生态伙伴获取数据资源的成本,正是浪潮在这个生态中核心价值的体现。

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链接了消费类、交互类和企业类的数据资源;而浪潮定位于智慧城市运营商,在链接消费端的百姓以及企业端的同时,把政府数据、城市物联网数据创新性的链接进城市运营平台,to B、to C、to G三大链接融合发展,数据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从更大的生态建设来讲,浪潮将围绕“规划、融资、建设、运营”构建起智力、资本、供给及服务四大生态进行全面支持智慧城市业务开展。

前不久商业伙伴发布的《2018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白皮书报告》浪潮以生态发展潜力第一、生态竞争力第二的综合实力,与阿里、华为、腾讯共同进入生态领跑者象限,这从侧面反映出浪潮对生态伙伴的吸引力。

这次大会上,浪潮展现了自己强大的智慧城市朋友圈。既有国开行这样的资本巨头,也有国家发改委这样的主管部门,有做地理位置技术的Esri公司、做流媒体技术的南京怀业等技术伙伴,也有做智慧灯杆的浙江方大、做智慧停车场的阳光海天等应用伙伴。

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浪潮在会上更是发布了下一步的生态发展计划,在30+城市投资100亿,发展100+合作伙伴,培养10-20家同舟共济合作伙伴。

在这个过程中,浪潮从产品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变成了智慧城市运营商以及智慧城市的驱动者。

伙伴们也能够获得资本、技术、数据资源、运营等多层面的综合支持,与浪潮共存、共生、共长。

这应该是浪潮向新型互联网公司和智慧城市运营商转型的一个根本改变。

Inspur World 2018|做智慧城市运营商?浪潮终于打出了底牌


不是随便一家公司都能成为智慧城市的运营商,一座城市也不一定只有一家智慧城市运营商,没有竞争就不是市场化。

当然,也不是只有浪潮能干得了这件事情。

对此,浪潮的态度十分开放,但也非常自信。

陈东风用“浪潮致力成为您城市的首家智慧城市运营商”来结束自己的演讲。

对于从2010年就开始向云计算、大数据转型的浪潮说,展现自身长板的to G互联网新时代已经来临,经历8年的艰苦转型,又怎会错过摘取智慧城市这朵果实的机会?

毕竟,马云、马化腾们创造的互联网帝国只是一个开始,当互联网迎来自我革命的新时代,真正的精彩还在后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