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陝西義診:傳播科學育兒知識,任重道遠

說起公益,大家都不陌生,說到韓紅愛心百人援助活動,不少人也都聽過。這項公益醫療援助行動至今已經走過了7個年頭。有些時候,公益和慈善並不僅僅是捐贈財物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愛和堅持。



今年,是崔玉濤醫生帶領育學園兒科醫療團隊跟隨援助小組走過的第4個年頭。如往年一樣,育學園的一線兒科醫生每天都會把遇到的案例和感想發回北京,其中這3個故事格外引人思考——

崔玉濤陝西義診:傳播科學育兒知識,任重道遠現場圖: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院長崔玉濤醫生



在家生產,一場賭博

這是一個嚴重腦癱的孩子。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生孩子就應該在醫院裡生,這再正常不過了,但在貧困偏遠的地方,有些家庭的經濟能力連去醫院生孩子的費用都承擔不起。義診期間,崔玉濤醫生就遇到了因為家裡沒錢,媽媽只能選擇在家裡生產的情況。

不幸的是,在生產過程中新生兒出現了窒息現象,因為大腦長時間缺氧,孩子出生後就成了重症腦癱。雖然悲劇已經造成,但如果醫生干預和治療能夠及時跟上,再配合家長在家裡給孩子做一些康復練習,孩子的認知水平和自理能力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改善的。

然而,由於當地醫療條件所限,像這樣因為分娩導致的腦癱患兒並沒有及時獲得相應的醫療干預和康復指導,往往錯失了改善的最佳時期。育學園隨隊的作業治療師劉景宜醫生根據孩子和家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份具體的家庭生活規劃,併為家長提供了社交引導方法和促進語言發展的建議,幫助孩子發掘更多進入社會的可能,同時再三叮囑家長不要輕易放棄對孩子的康復訓練,不要輕易放棄希望。


崔玉濤陝西義診:傳播科學育兒知識,任重道遠現場圖: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作業治療師劉景宜醫生



生活好了,孩子反而不吃飯

這個5歲多的孩子來到義診現場時,手裡還拿著一袋零食。

由於家庭經濟條件好一些,家裡人也覺得掙了錢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所以他想吃什麼家長都盡力地滿足他。他可以吃到很多很多其他小朋友吃不到的好吃的零食。

在別人看來,這應該是父母愛孩子最好的方式了,但殊不知,這樣的愛反倒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因為吃了太多沒營養的垃圾食品,孩子變得不愛吃飯,偏食挑食,生長髮育都受到了影響,變得越來越遲緩。在聽了我們醫生的專業建議之後,家長這才意識到這樣的做法原來是錯的,也才明白了怎麼做才能真正讓孩子吃得香長得棒。

崔玉濤陝西義診:傳播科學育兒知識,任重道遠現場圖: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幼兒心理專家郭豔



反覆嘔吐,花了十幾萬查不出病因

這是一個12歲男孩,反覆嘔吐,家長帶孩子檢查了3年多的時間,幾乎做了所有能做的檢查,花費十餘萬也不明原因。

崔醫生通過與家長仔細地瞭解情況發現孩子嘔吐的季節性很強,通常在9月初開始發作,每次持續2周-3周的時間。小朋友長得很壯實,家庭條件很好,父母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孩子一發病家長就讓孩子停學導致12歲的孩子才上小學4年級且成績不好。

得知此情況後育學園兒童心理專家郭豔老師迅速介入,在取得了小朋友的信任後,得知三年前一次偶發的嘔吐使學校老師非常惶恐,建議家長帶孩子檢查,緊張的家長立即讓小朋友停學帶著孩子到處檢查並買了一個孩子一直想要的禮物。小朋友從此開始慣用此方法獲得自己想要的禮物,久而久之形成了生理上的習慣,大多數時候小朋友也沒辦法自己控制。

心理專家立即與家長商量對策,建議家長與學校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共同幫孩子度過難關。一旦小朋友緊張嘔吐的時候不要立即讓家長接回家,而是慢慢引導讓小朋友堅持一下,並且及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時在家的時候家長多花時間陪孩子,做到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陪孩子一起玩耍,也有助於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更多的時候,孩子需要的是陪伴。



崔玉濤陝西義診:傳播科學育兒知識,任重道遠現場圖:崔玉濤育學園兒科診所崔玉濤醫生、黃可飛醫生

目前,義診仍在進行中。

崔玉濤醫生和育學園一直堅持不懈地為大家科普科學育兒的知識,幫大家解決育兒路上的困惑。在很多家長看來,很多科學育兒的知識幾乎變成常識一般的存在了。但是對於偏遠地區來說,這些“常識”,他們卻完全不知道,也不知道該從哪裡知道。



每每說起來,崔醫生和育學園的醫生們都覺得既心酸又難過,醫生們總想著,如果育兒知識能再普及一些,或許就能在關鍵時刻幫孩子一把,讓孩子們不至於因為錯誤的養育方式而留下終身的遺憾。

就像崔玉濤醫生所說,在科普科學育兒知識的這條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希望大家也能成為這條科普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讓我們把從育學園學到的知識分享給更多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