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与孔老师见面 田雪鹏

按:在我刚开始教拳的时候,就与老田相识。一晃多年后,他依然还在坚持不懈的锻炼,拳术水平也得到了稳步增长,同时也成为研究会的副会长。现在东港区行政审批中心工作,以下是他的文章。 文章选自2014年研究会十周年系列征文。孔天璞

第一次与孔老师见面 田雪鹏

照片为他代表研究会参加2011年市第四届武术大会比赛。

《第一次与孔老师见面》

第一次与孔老师见面,是在黄海一路的邮电局书店里。“请问您是孔潍涛老师吗?”“是,你是哪位?”“我叫田雪鹏,请问您练形意拳吗?”通过短信沟通,就约在书店里见面了。我记得是在尚派形意拳网站上找到的孔老师。一身运动服,清瘦、干练。这是我第一次见孔老师的记忆印象。反正就是不象会武术的。心里敲了一下小鼓:可以跟着学吗?先看看再说吧。随后在领略一下内家拳的美好滋味后,这个顾虑打消了:那可是真疼。其实疼不算什么,关键是内心的恐惧感太强烈了:这是人打在人身上的感觉吗?怎么做到的?好吧,此处略去一千字……

应该说是网上的忽悠文章诱惑了我,里面描述的大侠除暴安良、意气风发,发人于丈外的情景深深吸引了我。加之增强自身体质、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就开始了我的学习拳术之路。

第一次与孔老师见面 田雪鹏

照片为他在研究会拳场练习形意拳。

第一次与孔老师的师父-牟俊东先生见面,大概是在银河公园的十二生肖处,记不太清了。当时牟先生还给我演示了打轮,就是太极推手的动作,具体术语不知道,大概是这个意思。只可惜我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白白浪费了这个机会。但对牟先生的仰慕却更早,早在网上就神往已久,不过是单相思,就是我认识网上的先生,但他却不知道我。是孔老师告诉了我牟先生的名号,说你可以在网上搜搜。网络给我刻画了先生的大体轮阔,我自己也给先生画了像。谁知一见面,更是大跌眼镜:这也不像是会武术的人啊!慈眉善目,笑着回应我的问好。什么情况?随着跟孔老师学习练拳的推移,加上我勤奋好学,天资聪慧,骨骼奇清(写到此处大汗淋漓),渐渐也逐渐能看懂点东西了。再通过拜读孔老师当年在万维上写的关于拜访先生的经历,更加加深了对先生的神往。此处略去一万字……

网络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不仅让我搜到了先生,还顺便带出了先生的一位弟子:行五。《记录我学拳的日子》是我百看不厌的文章,比起《逝去的武林》犹过之无不及。我是说我喜欢看的程度,不代表其他。里面描述的许多情节我感同身受。风趣幽默的语言、插科打诨的情节,无不体现出作者对武术的热爱、对师傅的敬仰,以及对泡妞的热爱。写这篇文章,我也是在努力模范行五的语言风格,试图打动观众。只可惜水平不到,欠了火候,照虎画猫了。

第一次与孔老师见面 田雪鹏

照片为他代表研究会参加2015年市第八届武术大会比赛。

我是学文秘专业的,却没干秘书工作。我看起来文质彬彬,却练起了武术。我没真正与人起过冲突,但却下过拳场打过,虽然只是试手,却至今留有余伤。说起来泪奔啊……我不知道为什么不自觉地喜欢武术,虽然没下过苦功夫,但也能时常练练。比起孔老师的投入和痴迷,比起高军老师练到吐黄水,我可以说是在玩武术,当然,更主要的是武术在玩我。但近朱者赤,即使是我的不投入的玩,却因为得突窥真东西的惊鸿一瞥,而使我感觉身心起了变化。比如练武后再观看演员唱歌比赛直播,我就比以前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能通过比赛者的声音分辨出他的歌唱功力,然后联想到武术的散和整、功力大和小。自我评判居然和有时候可以和评委的点评有一拼。呵呵,这算是自夸自拽。不过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相信有许多学拳的人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说了这么多,也没完全道出自己内心的各种感受,不一而足。只是感觉自己很幸运,能够通过练习拳术这种方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变化心智,提升境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网上有句比较流行的话叫“说多了都是泪啊”,到我这里转为“说多了都是感激”。不说了,再说都是虚的了。不过,我真的好想对行五说:你的续集呢?

第一次与孔老师见面 田雪鹏

照片为他在研究会2015年年会上讲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