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左宗棠凭才华搭接人脉

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左宗棠凭才华搭接人脉

清代名臣左宗棠,个性孤傲,能而多才,一生树敌不少,却也交友无数。

入仕之前,左宗棠家境贫困,19岁丧父,做了上门女婿。20岁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时,主讲乃是一代宿儒贺熙龄。贺曾写诗感怀:“六朝花月毫端扫,万里江山眼底横。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并题自注“季高近弃词章,为有用之学,谈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对左氏评价之高,一时无两。

受弟弟贺熙龄影响,贺长龄也非常欣赏左宗棠。贺长龄官至云贵总督,著有《皇朝经世文编》,既是官员又是学者。其丁忧长沙期间,左宗棠买不起书,贺长龄便把家中藏书借给左氏阅读。史传,左宗棠每次借书,贺长龄都亲自检索挑选,不厌其烦,还书时必问读书心得,与其交流体会。在这个过程中,贺长龄认定左宗棠是国家需要的难得之才(推为国士)。

左宗棠结识“两贺”,奉为一生师友,品性和才能受“两贺”影响很大。其后入幕湖南、兴办楚军、平定陕甘、收复新疆、总督两江,受到影响更大的,则是嘉庆、道光两朝名臣陶澍和林则徐。

左宗棠结识陶澍纯属偶然。

道光十七年(1837年)春天,25岁的左宗棠赴醴陵渌江书院担任主讲。时任两江总督、安化人陶澍巡阅江西,顺便请假回老家省墓,路过醴陵。知县非常重视这次接待,把陶澍行馆装饰一新,并请左宗棠题写楹联。左写下“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此联把陶澍当年面圣道光皇帝得以题字印心石的典故,以及陶澍在湖南士子中的威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陶澍大为激赏。问后得知此联乃左宗棠所写,便安排知县邀左见面。二人纵论古今,彻夜长谈,陶澍视左宗棠为奇才,从此建立情谊。

道光十八年春天,左宗棠赴京会试第三次落第。返乡南下,绕道江宁,因前次之情,加之女婿胡林翼时常夸奖,陶澍对左宗棠热情款待,并相约结为儿女亲家(陶聘左的长女孝瑜为自己独子陶桄之妻)。次年,陶澍病逝于江宁,贺熙龄写信给左宗棠,嘱其教陶澍年方7岁的儿子陶桄。于是,道光二十年春,28岁的左宗棠至安化陶澍家,设馆教养陶桄,并帮同料理陶氏家务,直至道光二十七年秋天结束,前后共八年时间。

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左宗棠凭才华搭接人脉

左宗棠结识林则徐,更是一面之缘。

林则徐任云贵总督时,胡林翼为贵州黎平知府,推荐左宗棠为林则徐幕府。左宗棠以陶桄尚未学成、即将与女儿完婚、总督府不乏人才等为由拒绝了好意,实则为避“借通款曲”之嫌。不久林则徐因病返回福建,途经长沙省城时,嘱人至柳庄邀请左氏到船上一见。二人相谈甚为投机,林则徐惊讶湖南乡间竟有如此绝世奇才。林则徐在忧患中病故,左宗棠怀念当年与林公湘江夜谈情景,特致挽联:“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写下如此联语,足见左氏学识心胸非同一般。

左宗棠先后与陶澍和林则徐结缘,对其一生影响巨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知遇高人,使其终生获益。

陶澍任两江总督时,林则徐任江苏巡抚,贺长龄任江宁布政使。同朝同地为官,两江政绩卓著,三人关系甚好。左氏20岁时便已受到贺长龄赏识,后又受陶澍、林则徐激赏,身在草莽,落第举人,竟然能够受到达官贵人赞誉,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左宗棠后来成就一生大业影响深远。陶澍和林则徐二人,均以治理盐务、水利、荒政等卓有成效而成为著名督抚。林则徐主政新疆,开坎井垦植、教民纺棉织布,左宗棠后来在新疆兴办水利、教民育蚕缫丝。左宗棠身后以能臣著称,施政思路、方法确与二人存在渊源。特别是收复新疆、台湾建省、抗击外侮等一系列事功,尤其深受林则徐海防边防思想影响。

其二,因友而亲,开启一生仕途。

陶澍与左宗棠在江宁约为儿子亲家但并未成真。主要原因,是左宗棠担心别人说他攀附权贵。及陶澍病故,左宗棠不违师命方入陶家教子,后因陶妻多次真诚努力方才促成儿女姻缘。胡林翼与左宗棠第二次京城会试时结为友好,左女嫁于陶桄后,二人从兄弟关系变为叔侄关系。左宗棠入幕湖南受到巡抚张亮基器重,因功得旨“知县用,并加同知衔”,开启辉煌仕途,这与胡林翼等众多好友建议密不可分。在陶家设馆教书期间,左宗棠始得摆脱贫困,以致后来有能力置办田产,与陶家资助不无关系。八年期间,他得以饱读陶家藏书和陶氏为官期间往来公文,有时间研习舆地兵法。入湖南幕府后得心应手,甚至还批评过兵部在籍侍郎曾国藩公文格式不对,这与在陶家八年积累息息相关。

其三,因友而友,搭接更广人脉。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促成魏源写就《海国图志》;陶澍江苏实行漕米改海运、淮盐改票制,魏源参与筹议;左宗棠后来力谏新疆、台湾建省,也是深受魏源思想影响。林则徐幕僚王柏心曾经周历陕甘郡县,熟知回、蒙、藏各族习俗民情,别人一致反对,唯独此人鼓励左宗棠领命西征,帮助出谋划策。曾经做过林、陶二人幕僚的黄冕,帮助左宗棠在新疆兴办水利,而且在湖南时曾经帮助左宗棠制造火炮和子弹。这些都与陶、林二人的朋友圈有联系。实际上,因林、陶而结缘的能人远不止此三人。

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左宗棠凭才华搭接人脉

咸丰十年,清廷用人之际,侍读学士潘祖荫奏保左宗棠,极言“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让左氏名扬朝野内外,而潘祖荫竟然与左宗棠从无一面之缘。无论“两贺”,还是林、陶、胡等人,左宗棠与他们结识之初,靠的都不是金钱和亲缘关系,凭的是自己的才华与抱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左宗棠搭接人脉告诉我们两个道理:年轻时候结交什么样的师友,对个人一生发展至关重要;与其处心积虑织就关系网,不如刻苦自励做好自己。是为拙文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