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故事」虎門銷煙的倡議者——鄧瀛

「族譜故事」虎門銷煙的倡議者——鄧瀛

在全民禁毒宣傳月,客家族譜博物館珍藏的《仙村鄧氏族譜》格外引人注目。179年前的清道光十九年己亥四月廿二(公元1839年6月3日),震驚世界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與這部族譜記載的一位上杭中都人--鄧瀛密切相關。

大家都知道,發生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虎門銷煙"禁毒壯舉的主導者是林則徐。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銷煙"的真正倡議者卻是時任浙江道監察御史的上杭縣來蘇裡師姑鄉(今中都鄉)仙村人鄧瀛。這是怎麼回事呢?

「族譜故事」虎門銷煙的倡議者——鄧瀛

翻閱泛黃的一頁頁族譜,歷史回到170多年前……

林則徐禁菸與鄧瀛倡議就地銷煙

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攻破"閉關鎖國"的清政府,採取鴉片輸入的辦法入侵中國,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影響。時任兩江總督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若猶洩洩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林則徐認為,鴉片對中國危害極大,鴉片的泛濫將極大地摧殘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發展下去,必將使中華民族面臨滅亡的危險。

林則徐的禁菸主張得到道光皇帝的認可。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入廣州查禁鴉片。道光十九年正月林則徐抵廣州,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則徐會同兩廣總督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並具結保證今後永不夾帶鴉片,但外商拒絕交出。經過堅決的鬥爭,禁毒英雄林則徐挫敗了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等鴉片販子,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餘斤。

鴉片收繳鬥爭勝利後,林則徐打算將鴉片運回京師銷燬,"繳土二萬二百八十餘箱,請解京核驗。得旨允准"。時任浙江道監察御史鄧瀛獲悉高興之餘不免擔憂,他認為廣東距北京路途遙遠,不僅勞民傷財,且沿途難免有偷漏抽換之弊,於是他上《請就地銷燬鴉片疏》建議朝廷就地銷燬。

「族譜故事」虎門銷煙的倡議者——鄧瀛

鄧瀛認為,將2萬多箱鴉片解送到京城,雖然能夠在全國範圍擴大影響,起到警醒民眾,革除吸食鴉片惡習的作用,但"窮其中亦有繁累滋弊之處,不可不為慮及"。既耗費錢財,又易滋生弊端。他算了一筆帳:從廣東到北京路途遙遠,水陸車船運輸過駁的次數、處所很多。陸路運輸如用人夫扛抬,每箱2人,就要4萬多人;如用車輛運載,要徵用大車 1000多輛,民夫1000多人,騾馬五、六千匹;水路運輸要僱用大號民船100多艘。一次徵調數量這麼多的舟車民夫,地方是難以承受的,即使分批運送,經費也不少減。這筆龐大的費用如果由沿途籌辦供應,就會加重地方政府的負擔和騷擾百姓,如果由戶部核銷,以國家有限的財力耗費在運送鴉片上,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同時,經過這次查辦之後,煙土會越來越少,價格會越來越昂貴。就會有利令智昏的人鋌而走險,"此物最易偷換,近來各省多有假造煙土,其價僅值洋土十分之一,而形色真假雖慣吸食者莫能辨別"。因此,他建議"將起獲煙土毋庸解京,即在該處督率員弁公同查核,目擊銷燬"。道光帝深感鄧瀛言之有理,立即下旨給林則徐,就地銷燬鴉片,於是才有了"虎門銷煙"之壯舉。

虎門銷煙的勝利,維護了的尊嚴和利益。"虎門銷煙"是中國近代史上反對帝國主義的重要史例,也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它展示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決心,對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有著標誌性的意義。

鄧瀛:從神童到"鄧青天"

鄧瀛(1804—1862),字登三,號介槎,福建省上杭縣人,為上杭縣中都鎮仙村鄧氏開基始祖六十五郎十八世孫。

「族譜故事」虎門銷煙的倡議者——鄧瀛

鄧瀛自小聰穎,與兄銘同被譽為"神童"。父爾康字懷瑰,雖長期遠在重慶經商,常有書信來督促兄弟倆要勤奮勵志讀書,不可貪玩。還不惜重金築建"雲章書屋"專作為他倆的讀書處。他們牢記父訓,相互切磋,互為師友,學業才品列全縣之冠。縣督學吳椿給予稱讚,發給政府獎學補助,併為他倆合輯的《庭訓邇言》作序。

鄧瀛於道光八年(1828年)秋鄉試考中舉人後,接著在道光九年春赴京會試又考中進士,成為難得的"聯捷進士",殿試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歷任武英殿協修暨纂修官。道光十五年派山東任主考官,十八年為會試同考官,選才舉能。不久升浙江道監察御史、金華知府(因病未赴任),後改任安徽寧國府知府。在任3年,辦案及時公正,判明是非曲折,對貪官嚴懲不貸,人稱"鄧青天"。

鄧瀛在皖17年,戰亂水旱交加頻乃,籌兵勇獨當一面障蔽蘇浙,賑饑民無不殫精竭慮,時有云"以一身關係東南半壁",以至積勞成疾。離任時百姓扶老攜幼,焚香泣送,途為之塞。去任後在南昌養痾11年仍念國艱民難不離寤寐,時形諸詠吟。同治元年(1862年)卒於湖南平江,年59。光緒三年(1877年)《安徽通志》列為名宦傳記。有詩集《雲章書屋遺稿》刊行於世。

(邱甫田文 部分資料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