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夏日末尾,立秋之际,来到距离北京不足一百公里的河北省大城县。这是一个在诸多人心目中大名鼎鼎的城市,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却又显得有点沉默。车过大城,街道两边都是经营古典家具的店铺,颇有十里长街的浩荡之感。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位于大城的中国红木第一大集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大城县距离北京不到一百公里

大城的特产是红木家具。两天参观时间,留下的最大感想是,红木家具完全算得上中式生活的代表。现在的城市人,过的是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住高楼大厦,用现代家具,日常用品,多是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古人的中式生活,已经彻底淡去了,但对中式生活的怀念、想象以及实践,成为一种时尚,甚至财富地位的象征,许多在千百年前极为常见的物品,现在也成了奢侈品。

年轻人会对红木家具不以为然,觉得家具有宜家的就足够用了,红木家具是封建社会的腐朽产物,颜色单调,硬实难坐,形象古板,理应被淘汰。我一二十年前,就对诸如条案啊、八仙桌啊、万历柜啊、交椅啊等毫无兴趣,但确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对过去时代的坚固耐用品产生了兴趣,当然,也有了想要亲近与拥有的愿望。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大城县出产的京作名品之一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大城县出产的京作名品之二

但在大城人的介绍下,尤其是领略了明式家具的精耕细作之后,便深为古人的智慧与讲究所震撼。对比明式家具的极简,什么欧式与日式的极简,都是小儿科,明式家具在实用与艺术性方面的结合,绝对是人类制造家具用品的巅峰。伴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视频节目的流行,榫卯结构近乎鬼斧神工的设计,带来了无可抵挡的魅力,真让人忍不住为老祖宗们的伟大发明而击掌。

仅举皇宫椅一例,皇宫椅又名圈椅王,设计灵感来源于天与地,椅子上半部分为圆形,取意为天圆,下半部分为方,象征地方,人端坐于中,刚好构成“天地人合一”的道家文化精髓。皇宫椅采取五段式连接制造而成,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坐板有八个点位和椅圈相连,意喻地有八方,底座连接设计为台阶式,比喻“步步登高”,这种设计理念也正中中国人钟爱的“聚气”之说。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大城县出产的京作名品之三(圈椅)

有段时间,明朝的一个皇帝朱由校成了网红,社交媒体上有人给他画的漫画,呈现出来的是一个面孔清秀、着装飘逸的年轻人。这个皇帝有个业余爱好,就是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在宫里打打家具,他对做家具这种事喜欢到了什么地步?马未都先生给出的说法是“无以复加”。皇帝有此爱好,官方民间自然纷纷效仿,明代家具成功登顶世界家具制作巅峰便顺理成章,堪称家具中的唐诗。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网红皇帝朱由校

作为北方最重要的红木家具重镇,大城可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据说当年宫里的杂役退休后便到此隐居,他们当中有许多是造家具的高手。大太监李莲英出生于大城,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在宫中时李莲英便想着法子把宫里的红木家具往老家偷,体积太大实在没法偷的,便花钱召集来南方的能工巧匠进行复制。一群杂役与一个著名的太监,为大城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给子孙后代积累财富开辟了一个渠道。

大城有全国最大的红木大集,这里保持了夜集的传统,两三点钟的时候就有人抹黑交易,我们几人对此很感兴趣,但因为下雨的缘故,未能看到。好在清晨雨后天晴,红木大集热闹起来,从上千万的红木家具,到几十元的红木小物件,这里应有尽有,令人大开眼界。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大城县出产的京作名品之四(夫人椅)

真材实料的红木家具贵,这已经是众所周知了,但它不仅是贵在黄花梨、小叶紫檀、红酸枝等名贵木材在国内几乎绝迹,更是贵在它对文化的传承以及背后无数匠人为之付出的时间与精力。直白地说,购买红木家具,不仅是为了追求它的实用与升值,更是为了彰显文化品位。可惜,不少有钱人只是为了显摆才“只挑贵的”,对一件精美如艺术品的家具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意味、对它所承载的时间与艺术概念知之甚少,这多少让人有点遗憾。

大城最有名的红木家具制造商是宋玉顺先生,他在大城创造的宝德风品牌,已成红木家具行业最有名的品牌之一。宝德风前不久刚按照环保要求升级了厂房,整个生产流程有条不紊,生产环境干净整洁。宋玉顺先生介绍,一件红木家具的完成,要经过上百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由工人手工介入打造。坚持手工,坚持榫卯结构,坚持真材实料,宋玉顺在大城引领起来一股品牌责任感风潮。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宝德风董事长宋雨顺先生(左)

在车间,询问一位女工的工龄,得到的回答是十多年,这个从业时长,应该成为资深的师傅了吧,但她快速地回答说,仍然是个学徒。在别的行业,十多年的经验,足以成为一名专家,但在红木领域,却只能是学徒,这怎不让人感慨,红木不仅仅是家具,更是一种值得深深钻研的文化。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宝德风工厂车间认真雕刻的工人之一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宝德风工厂车间认真雕刻的工人之二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雕刻图案所用工具

红木虽好,可哪怕是中等收入家庭,想要拥有一件红木家具也是困难的,动辄几十万起,上百万、上千万者常见,价值上不封底的红木家具,已经成了一种隔离工具,让囊中羞涩者望而生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具有文化意味的家庭用品,早已退出了民众的生活,如果意识到这点,或可收起叹息了。

在中国传统家庭生活当中,曾有一个观念叫“传家宝”,这个传家宝,可以是一件古董、珠宝,可以是一幅字画,或者随便别的什么既有财富价值又有传承价值的物件,珍贵家具当然也是。传家宝往往携带着父母长辈的祝福,被赠予子孙后代,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情感与时间又不断为“传家宝”赋值,使得它拥有了不可替代性。老电影中,经常出现老人在最后弥留之际,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层层包裹的“传家宝”交给孩子的情节,非常令人感动。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令人赞叹的榫卯结构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榫卯结构红木家具拆解图

电视机、自行车、电脑……在过去,这些可能还算是家庭中的贵重物品,但不断扩大的工业化生产,也使得它们成为最普通甚至廉价的家庭用品。在诸多现代家庭当中,可以说是没有可供几代人收藏的奢侈品的。满足于功能性的运用,丧失对精致化的追求,这是造就许多中国家庭文化空洞的原因之一。

记得在景德镇时,曾有一个感慨:每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都应有一套精致的手工瓷器,这些碗盘碟勺当然不是用来收藏的,而是用来日常使用的,它是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一种象征,是让时间慢下来、让家庭生活变得有质感的方法。有财力购买一套瓷器、一件好家具的家庭自然是有不少的,但有这种心情的家庭却不多——很简单,从物质匮乏到物质过剩时代,这个过程已经消耗了人们对于精致生活、文化生活的追求,一切只要能满足日常使用即可。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大城县出产的京作名品之五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大城县出产的京作名品之六

一桌一凳、一茶一坐,追忆我们消失的中式生活

大城县出产的京作名品之七

有院落,院子里有草木,草木中有动物。有功能不同的房间,房间中要有光线、有遮挡、有区分。有茶,有香,有晨昏……这样的中式生活,曾是中国人最常见的生活方式,但现在已经变为一种奢望。中式生活没法去提倡,因为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财富去支持,也需要有良好的心境作引导。但中式生活是可以去向往的,上千年来古人对生活的理解,都蕴藏在一桌一凳、一茶一坐之间,我们现代人要做的,也许只是尝试去拥有其中的一部分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