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每天我都会收到2~300条类似的提问: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回答这些提问,就是我零零碎碎的各种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面对这些无法回复的提问,我感到深深的焦虑和急迫。我经常早上起床,心想推送完就去吃早饭,然后坐在电脑前回复大家的提问,一坐就快到中午了。

大家信任我,拿宝宝的喂养问题来咨询我,我也非常渴望能回应这份信任,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每一个问题。

然而,即使我把我所有的时间都投入进去,很多问题仍然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几乎所有的母乳喂养问题都需要了解宝宝的发育和健康状况来评估,

这是否真的是个问题?以及如果是问题,问题有多严重?同时,也需要和妈妈详细地沟通才能够了解她面临的真正困难是什么,需要多一些“背景”才能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100多个字的提问,我知道你没有把你的问题说清楚,我也无法用100多个字回复清楚。

不想 不回复,又不想 回答得很敷衍。

这些问题一直压在我心头。

*文末有福利,别错过哟。

为什么我会在网上做科普

2009年准备出国的时候,我第一个申请的学校是澳洲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教授讨论的课题是“利用Facebook做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因为涉及到社交媒体,我很感兴趣。

同时我也在申请另外一个奖学金,和科廷大学的另一个教授也在联系。科廷这边的教授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科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创办人,是对澳洲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母婴领域的大牛。考虑到我自己是女性,母婴领域的社会意义也更广泛,并且导师的影响力更大,我最终选择了科廷大学,选择了我后来的导师。

从本科到博士,我的专业一直是公共卫生,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婴幼儿喂养与健康”——这就是为什么我的绝大多数科普都是围绕着婴幼儿喂养和健康问题。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博士,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健康科普以及大众健康教育,是我专业领域的事,也是这个专业存在的意义之一。

现在回头去看,我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把当时申请博士时的两个兴趣点结合了起来,利用网络平台的影响力,来为更多的人提供母婴方面的科普咨询,让更多人受益于最前沿的科研结果。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利用社交平台做科普,网络医疗咨询都不能代替去医院和医生的面诊,线上医患互动在某些方面有劣势,但同时也具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对于一些新手妈妈来说,在产后身体比较虚弱,不方便出门的时候,网络咨询也可以及时为她们提供专业的婴儿喂养支持,一些新生儿、产妇身体恢复等方面的问题和疑惑,也可以得到最不受距离限制的咨询服务。

母乳喂养线上咨询的意义

从2012年,我开始在一边做博士课题,写论文,一边在微博上写喂养科普。围绕妈妈们提出的问题,我写了上千篇原创科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母乳喂养的。可是我写得越多,我收到的问题也越多……

这让我想到我自己生宝宝的时候。我有两个宝宝,两次生产后,在等待开奶的那前5、60个小时里(通常在72小时内),哪怕所有的理论知识我都烂熟于心,我心里也照样非常忐忑。我也会问护士,问医生,我需要他们给我肯定和信心。

我还想到每次我的宝宝生病的时候,哪怕是我自己都写过科普的、可以在家护理的小问题,我通常也会去咨询医生,把前前后后的状况都描述出来,把可能相关的、不相关的事件都告诉医生,生怕自己忽略了什么问题,考虑不周全。

我知道很多儿科医生自己的宝宝生病了,也会去看别的儿科医生。

我意识到,大家像我一样,哪怕网络上有很多科普,但我们的孩子是那特有的一个,我们的情况是世间独立的案例。大家像我一样,想要针对自己的情况的“专属答案”——有时候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局者迷了;有时候我大概知道该怎么做,但我想要再次确认。

孩子生病找儿科医生,母乳喂养的问题,应该找谁确认呢?

早期我在微博做科普的时候,粉丝还比较有限,那时候我也没有自己的宝宝,几乎可以做到有问必答,尤其是回答宝宝刚刚出生、哺乳遇到困难的妈妈的各种问题,占据了我个人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但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粉丝量也越来越多,慢慢无法做到及时回复每一条留言。

不过即使这样,每当我在微博或者公众号后台遇到刚生完宝宝的妈妈的喂养提问,纠结宝宝的喂养方案,纠结宝宝在刚出生的前几天各项指征是否正常,哺喂是否充足的时候,我依然会放下手中的其他事情,立刻为新手妈妈提供帮助。因为这个阶段出现的哺喂问题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而且这阶段是妈妈产后抑郁的高发期,喂养困难可能会引发妈妈和家人的焦虑。

但还是有很多很多我根本看不到的留言被刷掉了。我多想能帮她们找到专业的、靠谱的人去给她们指导和支持。

别找催乳师,找IBCLC

在我第一次生宝宝时,发现现实跟书上那么不一样啊。宝宝比预产期提前了三周,出生时用了产钳,她的头顶有两块血肿,宝宝衔乳困难,嗜睡,黄疸……这一切都发生在产后72小时内。等我终于下奶,宝宝要照蓝光了,体重下降也到了必须要立即喂养的情况。此时,我拼命挤奶,终于能够满足宝宝的需求。等我们出院回到到家里,宝宝乳头混淆了。

被自己的宝宝拒绝真是让人心碎。不理解的人们还会说,呵呵,“专家”你自己搞不定吗?挤奶喂,你真当自己是奶牛啊?脱了裤子放屁……

大概两周时,我找了当地的国际泌乳顾问(IBCLC),当即在她的帮助下,用乳盾哺乳成功。之后用了4天,完全由瓶喂转回到亲喂。

那时候我知道了国际泌乳顾问这个职业。它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国际认证,需要体统地学习泌乳生理学,宝宝的护理,睡眠,喂养等知识,各种泌乳困难的循证意见。不仅如此,获得IBCLC认证还需要超过500或者1000小时的临床实践(根据是否具备医学背景而不同)。

后来,我了解到中国也有国际泌乳顾问,目前全国已经有300多位了!让妈妈们咨询她们!

于是我在一些母乳喂养的科普文章中介绍说,如果妈妈需要一对一的指导,一定不要找那些“野路子”的催乳师、通乳师,找具有国际认证的泌乳顾问!

我以为我找到答案。

很快我就收到了大量反馈,上哪里找IBCLC啊?我所在的城市根本没有……

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

目前国内的母乳指导行业亟待规范,比如有很多机构提供多疗程疏通乳腺,“科学排残奶”(实际上“排残奶”就是不科学的)。还有很多关于下奶、回奶的饮食建议,几乎都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母乳指导,虽然月子中心、月嫂以及其它的一些机构都在做,但实际情况是整个行业的水准不高,一些号称疏通乳腺但是大力揉搓造成乳腺伤害的案例更是时有发生。另外在母乳妈妈生病的时候,关于用药、治疗方案等各方意见都不统一,因为找不到可靠的依据,很多新手妈妈生病了,宁愿选择死扛不用药、不治疗,以避免影响孩子的“口粮”。

实际上,这方面的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电话、文字、语音等远程指导的,很多情况并不需要面对面的“按摩”治疗。网络咨询也可以帮助母乳妈妈判断她遇到的情况是否需要去医院,是否需要面对面的诊疗。

这时,我想到了线上咨询系统,帮大家找到这些IBCLC,让她们远程给妈妈们指导。

我和国内的一些培训IBCLC的机构以及一些IBCLC联系,和他们的沟通中我惊讶的发现,不要说那些实际上是拿着按摩师资格证的催乳师、通乳师,就连IBCLC,也不是每一个都靠谱!

一些IBCLC是考试型选手,她们可能高分通过考核,却没有真正精通业务。就像这些年,我接触过很多哺乳妈妈,她们也能通过自学和哺乳的实践,积累了很多攻克哺乳难题的经验。但是,这种看似很科学,很有效的经验之谈中,真的埋了很多坑!她们或许能帮你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是其中一些错误的引导,又可能给新的问题埋下伏笔。

不仅如此,即使专业知识过关,保持初心也是一件难事。如果你放弃掉各种不该有的通乳招式,还不让妈妈们办“套餐”,和购买各种“增值服务”,做泌乳顾问就是一件费时、费力而没什么经济收益的事。

也就是说,IBCLC如果坚持初心,收益就会惨淡……

可能是我要求太高了,实在不愿意把我的粉丝介绍给不靠谱的咨询师。

同时,我也认为真正靠谱泌乳咨询服务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为什么和知贝合作

说起来,我和知贝的合作已经超过一年。在我所知道的国内提供网络医疗咨询平台的所有机构中,知贝对咨询质量的控制是最严格的(没有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和知贝合作来做这个母乳喂养的项目。

知贝考核医生非常严格,不仅如此,考核通过的医生在上线的前三个月,咨询服务的质量都会受到“知贝医事委员会”的高频审核,抽查率高达30%~50%,发现不足会及时提醒改进。

大家可能会好奇知贝选人的标准,我找了一下考题: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虽然以上这些都是常见的、简单的儿科问题,但是,很多很多医生会被这样的考核拒之门外。在中国,有循证意识,能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坚持规范合理诊疗医生其实很有限(大家可以就以下几个问题回想一下,曾遇到过多少医生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是因为绝大部分医院的医生工作量都过于繁重,再加上各种现实问题,很多人至今都还在用几十年前的旧知识、旧经验来给病人写治疗方案。

换句话说,入职知贝的医生,在别的医院很可能是不合群的一股清流。

知贝哺育的泌乳顾问们正是这样一股清流。

在我和知贝医事委员会考核她们时,她们也对我们提出“考核”:几乎每一个知贝的IBCLC都会问:你们如何看待配方奶喂养?你们是否做到利益最小化?你们如何保证我们和妈妈的沟通是有效的,我希望我的服务是有价值的,能够真正帮到她们。

综上,我自己的力量很有限,但是我希望让更多的家庭能受益于母乳喂养、科学喂养,能让正确的理念和专业的知识有更广泛的传播力,而知贝在网络咨询方面已经有团队基础,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我在过去的一年中,和知贝的欧茜医生以及CEO赵强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交流,因为欧茜医生目前也是一位母乳&背奶妈妈,她一直非常认同我想要做的事情。当我提出这个项目计划,我们一拍即合,达成了此项合作。

接下来,我将作为知贝的一份子,参与和主导“知贝哺育”的建立与推广,希望大家支持。

福利时间

之前在我们的推送《这些中文标语的儿童T恤真的是太放飞自我了……》中,很多眼尖的妈妈认出了WLOOK超萌的标语童装,这次WLOOK为“知贝哺育”提供了赞助,今天在“知贝哺育”咨询的所有妈妈,均能免费得到一件WLOOK童装(会根据妈妈们发起咨询时告知的宝宝性别、月龄、体重、身长提供不同的款式和大小)。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知贝哺育

做科普,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提供最前沿的哺育知识,母乳喂养在线咨询与线下服务,为每一个宝宝量身定制最优化的喂养方法,为每一位妈妈提供最贴心科学的哺育技巧。服务内容包括:

  • 孕产情绪管理与支援

  • 哺乳期饮食计划

  • 早产儿的喂养

  • 产后哺乳障碍处理

  • 上班背奶、追奶计划

  • 婴幼儿生长发育解读

  • 乳腺炎家庭护理

  • 家庭睡眠指导

  • 追奶及家庭支持

  • 婴幼儿辅食添加

  • 过敏性疾病的婴儿喂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