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國外教育

在中國自古以來教育就是中國的頭等大事,網上不少有關各種教育的段子,比如說盛傳的一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來中國父母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當年我認識一個師姐讀研的時候碩導一路綠燈,順利畢業,還經常開車接我學姐出去。。。是不是裡面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呢,這裡面到底是人性的喪失還是道德的泯滅呢,讓人深思。後來才知道師姐一直給碩導的孩子補習了很多年,孩子的名次上升了100多名,已經達到年紀中游水平。開始的時候是碩導的父母在教孩子,老兩口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一輩子要強,還鍥而不捨。結果一個高血壓眩暈症,一個支架,簡直人間慘劇。

現在網上一大堆各種批判國內教育的,各種歌頌國外教育的。上網一搜除去出國留學的廣告就是批判中國教育的,還有個特定次,中國式家長。

謊言!國外教育

因為教育這事簡直被抨擊的一無是處,從學習模式到考試模式,從招生模式到家長模式。基本上說成垃圾中的垃圾,垃圾中的戰鬥機。

首先我們來說下招生模式,這裡有一個敏感的詞,名額一說。網上還流傳著北京400分上清華,北大的事情。先不論真偽,就說說名額的事。

首先不知道各位看官知不知道我國的高考難度並不一樣?一共分6級

謊言!國外教育

①極其難(S):江蘇

②非常難(A+):浙江,河南,河北,山東

③難(A):湖北,安徽

④較難(B):四川,湖南,江西,廣東

⑤一般(C):陝西,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甘肅,重慶,雲南,貴州,廣西,福建,北京,天津,上海

⑥簡單(D):寧夏,新疆,青海,西藏,海南

如果全國一套卷子,並且就根據分數錄取,可以說上面那7個省基本上可以包攬大多數的重點大學。而且河南和山東還是人口大省,河北,江蘇,湖北,安徽,浙江人也不少,都是中國人口前10的省份。這還有其他人上學的機會了嗎?也許你感覺現在這種名額配比不公平,那隻看分數的話,那就不是不公平,那是絕望。我是遼寧省的,當年高三的時候有高考模擬題,其中黃岡的卷子非常非常的難,有一次做過江蘇的試題,印象深刻。其中有道題不用做,原因是超綱了(請允許我做一個掩面哭泣的表情)。所以我國一直按照分省定額。

分省定額沿襲自察舉制時代,可謂歷史悠久。

漢朝分配定額的方案,簡單粗暴。漢武帝時,即郡國不分大小,每年各舉兩名。人口少的郡國佔盡了便宜。

東漢時,漢和帝按照郡國人口的多少分配察舉名額。人口超過二十萬的郡國,每年舉一人。不足二十萬的郡國,兩年一人。不足十萬人則三年一人。

隋唐時期,科舉制出現,仍然是按照州分配鄉貢的名額,併兼顧人口因素(會試時不分)。

宋代時期,南北錄取比例十分懸殊。司馬光和歐陽修還為此大吵過一架。司馬光主張“逐路取人法”,也就是按各地的解送舉額中,每10人取1人。歐陽修則提出憑才取人,吵完後,分省定額的方法也沒變化。

所以,太陽底下無新事,靠分數說話還是按區域取才的爭論古來就有了。

明朝經過了一番南北博弈之後,分“南卷、北卷、中卷”,南卷錄取比例為55%,北卷為35%,中卷為10%。這個方法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被廢除。

謊言!國外教育

此後的清朝按照分省取中的辦法,按各省應試人數多寡分配會試錄取名額。

民國時期的國立大學基本上依照分數錄取,從而導致學生地域分佈不平衡。

所以說現在的招生方式可以算是不公平之中還算公平的方式了。

再說說中國的教育模式。很多人都給它定義為應試教育,說簡單點就是為了考試而產生的。其實美國有 SAT 和 ACT,日本有全國統一的高考和各大學的選拔考試,在通過考試分數高低選拔人才這個方面,中國和世界上其它國家並沒有區別。但是很多人看到的是中國學生的頭懸樑,錐刺股。看到的是美國學生下午3點就沒事了,沒有家庭作業,沒有課外輔導。所以國外的教育模式要比中國的好,比中國的更有效率,更先進????

教育資源也是一種資源,美國有十個學生在爭奪,中國就能有一百個。

因為教育資源匱乏,所以選拔考試必須要足夠難,否則不能篩掉足夠多的人;

因為教育資源匱乏,所以學生必須要拼了老命地學習,才有可能把足夠多的人甩在身後;

因為教育資源匱乏,中國學生活得不像人。

你能想到的一切關於應試教育的錯,都不該由應試教育來承擔,一切都是被逼的。

要命的就是中國人本身就會讀書,這事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種族天賦。

下面我們再說說國外的素質教育。

大多數剛到歐美髮達國家的國人,通常會感慨其教育的寬鬆——— 隔三差五的假期、三點鐘就下課的學校、近乎於遊戲的課堂教學以及老師們體貼耐心的鼓勵,似乎只要孩子表現得不那麼差,就可以輕鬆得到老師的肯定。作為一個家長,你會情不自禁地覺得,在歐美讀書太輕鬆了、太容易了、太簡單了。大多數在歐美短期待過幾年的家長,都會把這種印象帶回國內,作為他們與朋友們閒聊時的重要談資。其實主要原因是中外教育的職能不同,美國的教育是提前完成了社會分級。

歐美的中小學的確與中國的中小學存在巨大不同,在那裡,學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壓力。然後在快樂幾年之後,大多數的孩子也就這樣了,他們或者去社區大學再混幾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層的體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開始拿失業補助,在街上閒逛。在美國,一個不去輔導班補課、不花大價錢去學習才藝參加社會活動、豐富自己履歷的孩子幾乎沒有可能進入名牌大學。在學校下午3點放學,大多數的學生蹦蹦跳跳就回家了,而在這個時候,中產階級白人,猶太人以及華人的孩子,都揹著書包、拿著樂器,去了各種輔導班。而且很多好的私立學校基本上招收的都是這幾種孩子,所以有些電影你發現有一幫男孩帶著禮帽,穿著裙子,他們就是猶太人。

謊言!國外教育

坦率來說,在西方社會,孩子們的確可以有一個開心、幸福的中小學,但“更少的學習、更多的遊戲、更寬鬆的管理”,實際上意味著如果想要躋身社會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課外輔導與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會資源。與中國教育以顯性的應試來劃分學生群體不同,西方教育實際上通過一個寬鬆的過程,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大多數老百姓的孩子在這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澱了下來。而且很多公立學校教學質量非常糟糕,美國是個比中國社會要複雜很多的地方。各種移民,而且還可以持槍,販毒、黑幫,無所不有。這個去洛杉磯市中心走一圈就知道了。為什麼南加州大學中國留學生總髮生慘案,就是因為處在洛杉磯市中心南邊特別亂的地方。公立學校裡的學生整體質量非常低,要知道,SAT那麼簡單的數學,美國學生很多隻有三四百分。而且大部分學生沒有形成好的世界觀教育,對於嘗試已經匱乏到毛骨悚然的地步。

說到底,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不同,絕不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國的教育是底層向上攀登的階梯,平民子弟要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吃苦受累。而西方的教育則是一個分層機制,它的大眾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從市場上另行購買教育,買不起的人則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而且美國大學的學費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了的,

美國學費是以一個學年計算,約從每年 9 月到來年 5 月,共 9 個月;有些大學還提供暑期課程(6 月-8 月)。一些大學學費是統一的,有一些則根據學時收費。公立大學的收費一般低於私立大學。以下數據僅為學費,不包括書本費、生活費、雜費。

謊言!國外教育

這個價位也不是一般家庭能負擔的了的。更何況有很多學校除了看考試成績還需要面試,其實就是看關係。當年小布什成績就不是很好,但是因為家族的緣故還是如願進入了耶魯大學,同時還加入了耶魯大學骷髏會(這個神秘的協會一般人是加不進去的)。國外一些嬉鬧散漫的所謂現代公立教育,其實不過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標準公共產品。我們不能把這些標準當做中國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這些標準當做西方教育的真相。也不要被什麼公知宣傳所矇蔽,不努力就可以做人上人的方法是沒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