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老师睡了吗”:不要让教育成为一种伤害

今天我看到一则头条信息,大意是孩子作业做到很晚,家长在群里问老师睡了吗。然后老师把这个家长踢出了群。我今天不想评价老师把家长踢出群的孰是孰非。我还是想就孩子的作业发表些自己的看法。尽客之前的图文里也已经对教育谈过自己的观点,可能自己不够权威,所以未能引起更多人的互动。

“家长问老师睡了吗”:不要让教育成为一种伤害

“家长问老师睡了吗”:不要让教育成为一种伤害

今年上半年有个微信朋友问我说她的孙子小学四年级,每天作业做到十一点多,问我怎么解决。我当时给她的分析是:可能她孙子上课掌握得不好,所以回家做作业需要翻书查资料,这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她告诉我说她孙子的成绩在班上一直保持在前几名。这很显然孩子的作业量太大了。当时我就在想,哪么别的孩子做同样的作业要做到什么时时候呢?还睡觉吗?这真是悲哀!

在之前的图文里我提到过教育的过程是塑造人的灵魂,特别是孩子们在中小学度过他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期。这个时期是一个人认知、思想和情操不断成长的时期,是一个人正能量的“三观”培养的时候,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给予更多的引导帮助他们成长,

而事实上教育是因为考试的需要,而不是成长的需要。最终的结果教育不可能成就完整人格意义上的人,或者不全面发展的人。

“家长问老师睡了吗”:不要让教育成为一种伤害

显然所谓的学校教育也就是以文化课为主的学习,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管下透支着体力和脑力,完成各门功课的课后练习、单元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还有试卷。教师本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指导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科学探索的精神,为未来的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打好基础。而由于应试的需要,教师成了出题目、出试卷的工程师。当然所谓的家庭教育也已经成了学校教学的延续,家长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给孩子检查作业、批改作业,还在每天在孩子的家校联系本上记录孩子在家里的作业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孩子几乎成了车间的里的产品,需要记录每一道工序。

“家长问老师睡了吗”:不要让教育成为一种伤害

一、繁重的作业只会让学生反感学习,学习效率也越低,做作业也就越慢,我以前私下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说,枯燥乏味的学习,他们一点兴趣也没有。我想作为中小学生,他们还没有很强的理性认识能力,也没有任何功利性,他们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他们的兴趣,以及来自考试获得的荣誉感。这只会导致恶性循环。

二、繁重的学习任务严重透支了他们的体力,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试想长时间专注于一件机械重复的劳动,而且又无法从中获得想要的快乐,只会让他们内心疲惫,同时每天持续到很晚,严重睡眠不足,很难有健康的生长发育,这样的教育已经变相成了体罚。

三、繁重的学习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也就忽略了思想品德的培养、忽略三观的教育,而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消极和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也容易冲击孩子幼小的心灵,甚至基本的道德、伦理上都无法形成是非观。这样的孩子将来很难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只会透支更大的社会管理成本。

最后想起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当鲜花盛开的时候,园丁累弯了腰!”教育还是要回归本真,尊重生命,尊重人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要让教育成为一种伤害,那是等不到鲜花盛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