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粮价为何只跌不涨?“粮贵伤民”需要急迫转型

种植粮食,是我国传统农业发展项目之一,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粮食价格波动也备受农民关注。

可是这些年,物价飞涨,只有粮食的价格一直停滞不前,2014年,我国大豆国储价格为2.4元每斤,而今天,大豆市场价格为1.7元每斤;2015年,我国玉米价格多在1.2元每斤左右,而现在,国内大多数玉米只有0.9元每斤左右。

国内粮价为何只跌不涨?“粮贵伤民”需要急迫转型

但不管是粮食价格也好,还是其他商品的价格也好,生产者都希望出售价格越高越好,只是价格并不是由生产者意愿决定的,而是由供需关系,或者说是市场决定的。

我国是有出台一系列干预粮食价格的政策,但其作用大多在于托底,而不在于拔高。

国内粮价受国际粮食市场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收购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目前,我国大量粮食是进口的,2017年中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较2016年增加13.9%。而国际粮价持续走低,西方欧美国家的粮食价格也一直都在处在持续走低的现象,自然会影响到国内粮价。

西方发达国家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高额的补贴也使得粮食生产成本极低,我国粮食根本竞争不过发达国家,所以外国的粮食价格相对于我国有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还有这样四家粮农贸易寡头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他们控制着全球80%的粮农贸易,联合操控着全球的粮食价格,就连国家有时候在他们面前也无能为力,所以国内种植户的粮食就更难以与国外竞争,势必需要降价。

国内粮价为何只跌不涨?“粮贵伤民”需要急迫转型

正由于我国农业竞争力过小,所以国内农业势必要进行转型,而较低的粮价也有利于促进农业的转型。

低粮价:农业转型的需要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国家的经济占比一般是比较小的(我国2017年为7.9%),纵观其他发达国家,比如美国,2017年农业占比为0.9%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粮食种植相比之下更加集中,同时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比例一直都很高,这样一来粮食价格自然就会降低。

国内粮价为何只跌不涨?“粮贵伤民”需要急迫转型

而国内的小农经济都是各自为营,农业没有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而不完成规模经营,就没有规模效益,不利于节约成本、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

所以粮食低价有利于国内脱离小农经济,把土地流转给大户和经济组织,集中利用,让资本和人才介入才能发展强大农业。

再说,粮食的价格还会极大影响别的物价变动,增加生活成本。

农产品的价格真的不能高,也没法高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古往今来,无论哪个朝代,在社会的发展的哪个阶段,粮食都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人民的必需品。

国内粮价为何只跌不涨?“粮贵伤民”需要急迫转型

“粮贵伤民”是不可否认的存在。粮食价格上涨,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商品必定跟着上涨,而且生活水平越低的家庭,粮食支出比例也越大。如果这种恶果出现,受伤害最大的不会是有钱人,而依然是弱势的农民。所以为了稳定物价,粮价必须保持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