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古老书院的“涅槃重生”

  在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风动石景区旁的岵嵝山上,有座历经沧桑的书院——南溟书院。

东山岛古老书院的“涅槃重生”

东山县岵嵝山上的南溟书院

  沿“九十九寿梯”拾级而上岵嵝山,经“进一亭”,依次绕过“天开文运”“学海文澜”“登山观海”“与造物游”等摩崖石刻,鲜花绿树掩映下,庄严古朴的南溟书院伫立眼前。置身门口,可以俯瞰美丽的南门湾。“铜山十八景”中的“文公座上看天池”的盛景便在此处。几年前热播的电影《左耳》,也曾在附近取景。

东山岛古老书院的“涅槃重生”

“天开文运” “学海文澜”石刻

东山岛古老书院的“涅槃重生”

“舆造物游”石刻

  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的南溟书院,主祀朱熹,配祀黄道周,因此又称“文公祠”,曾与崇文书院、东璧书院并称铜山三大书院,至今近500年历史,后仅存南溟书院。据民国稿本《东山县志》记载:“朱文公祠,即南溟书院,在城内古嵝山上。明嘉靖五年蔡潮建。清康熙三年毁。三十九年漳浦令陈汝咸与乡绅唐朝彝重建。内特配祀黄忠端公神主。民国二十九年改为东山县司法处。”1968年,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书院被毁。

东山岛古老书院的“涅槃重生”

南溟书院内院

  时光再回到几百年前,就在重建南溟书院次年(1697年),漳浦县令(其时东山岛归漳浦县辖)陈汝咸捐出自己的薪俸,带头倡议新建校舍,立刻得到唐朝彝和地方人士的响应。

  在陈汝咸重修书院300多年后,相似的情景再度上演:2005年,为恢复在文革期间被毁的南溟书院,在一些热心人士的共同倡议和努力下,东山县开始在南溟书院原址上,复建主殿及两翼回廊、门楼、两侧厢房,修葺摩崖石刻,开辟233级“九九寿梯”、“进一亭”。历经五年,建成占地2200平方米的南溟书院,纯抬樑式木构仿古建筑,殿宇内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保持了明清建筑风格。社会人士纷纷敬献楹联、匾额、题联等,还有企业家捐赠供奉魁星的“魁星楼”,“南溟书院”重获新生。

东山岛古老书院的“涅槃重生”

“魁星楼”地下的石刻

东山岛古老书院的“涅槃重生”

南溟书院一侧俯瞰海岛民居

  2014年,“文公祠片区开发”被列入铜陵镇“一镇一日游”特色项目。2015年,在东山县委宣传部、文广体局、文明办等部门的帮助下,文促会更新南溟书院座位和讲台,添置音响和投影设备、安装空调,书院环境焕然一新。南溟书院还被定点为“东山社科讲坛”,并被授予“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

  南溟书院创办以来,一脉文风得以延续。

  清陈振藻《铜山志》载:“南溟书院以教乡之子弟习书礼焉,菁莪化行,人文蔚起。”陈汝咸在其《南溟书院碑记》中说:“南溟书院之祀紫阳朱夫子也,创自明嘉靖间巡海首蔡公潮。自是铜山文运大兴,明贤蔚起。”足见铜山文运复兴与书院培育人才及其影响有密切关系。

东山岛古老书院的“涅槃重生”

南溟书院碑记全文

  明崇祯四年(1631年),黄道周抗疏罢官辞京回故里,曾在南溟书院聚徒讲学;清康熙年间,铜山所归漳浦管辖,知县陈汝咸重修南溟书院后,“立义学,延名宿,训乡子弟于书院”;清雍正时期,铜山所划分归诏安县管辖,知县雷其达在此设立月课;清末东山著名乡贤马兆麟也曾上南溟书院掌教……南溟书院遂成“教乡之子弟习书礼”的文化场所。

  2014年5月,铜陵镇启动“历史文化名镇复兴计划”,决定全面复兴铜山古城文化。其中提出要“完善文公祠即南溟书院内部设置,修缮摩崖石刻、泓沚泉、笔架石等外部景观,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开发成为历史文化讲堂。”在此背景下,铜陵镇成立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谋划重开“南溟讲坛”,旨在发挥南溟书院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和传承传统美德的功能,弘扬正能量、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于是,2014年7月18日,首期“南溟讲坛”开讲。之后,陈多名本土文史学者相继开讲。

东山岛古老书院的“涅槃重生”

南溟讲坛现场

  2014年至今,“南溟讲坛”围绕围绕经典国学、古城历史文化、历代乡贤、传统道德等内容,已不定期开讲多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讲坛的重启,恢复书院在历史上作为教育圣地的地位,为铜山古城文化复兴推波助澜,让五百年的南溟书院,再续昔日风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