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朋友圈秀照片,就一定是自恋!

自恋被定义为过度的自爱或以自我为中心。在希腊神话中,那西塞斯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自己,他没日没夜的看着水中的自己直到死去。



谁说朋友圈秀照片,就一定是自恋!



到了今天,社会上最典型的形象是一群人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目不转睛。当我们沉迷于Snapchat完美的滤镜或在Instagram上寻找自己喜欢的照片风格时,手机俨然成为了一种社交媒体的漩涡,在吸引我们的同时,增加了我们的自恋倾向,至少现在看起来是这样。


谁说朋友圈秀照片,就一定是自恋!



但从历史长期的角度来看,人们都是通过媒体看到自己的“影子”。早在手机甚至摄像机出现之前,日记就是一种被用来记录自己和书写对世界看法的工具。在18和19世纪,随着世俗日记这一习惯越来越流行,作为新兴中产阶级的英格兰人,尤其是其中的白人妇女会在日记中记录下她们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的世界。


这些日记并不是她们描绘内心的想法和渴望的地方,而是一个记录她们周围社会和世界的地方——比如家的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们今天做了什么、谁来家里拜访了、谁家有孩子出生或老人去世了。这些日记记录了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女日记的作者们特别关注的不是自己,而是更广泛的家庭周边和社区发生的事。


谁说朋友圈秀照片,就一定是自恋!



今天的日记大部分是私密的。相比之下,这些新英格兰人的日记则被广泛分享。已婚的年轻女性会把她们的日记寄回家给父母,作为维持亲人关系的一种方式。当家人或朋友来访时,坐在一起互相看日记是很平常的事,19世纪晚期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父母们常常在一天结束时大声朗读孩子们的日记,这些日记没有上锁以防止别人偷看,而是与他人分享经历的一种媒介。

日记并不是人们用来记录生活并与大家分享的唯一媒介。剪贴簿、相册、婴儿书、甚至幻灯片展示都是我们曾经针对不同受众所使用的工具。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示,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将媒介(体)作为一种创造和记录我们生活轨迹的手段。


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更加了解自己,看到我们行为随时间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和趋势是我们在生活经验中无法了解到的。我们留下文字的记录作为我们的身份认知和记忆的一部分。分享日常的生活琐事可以加强你的社会联系和与人的亲密感。


例如,你在孩子一岁的时候给他拍了一套纪念相册,这不仅是一个记录他人生发展的里程碑,这张照片也加强了家庭这个单位本身的认同感和身份。拍下这些照片并自豪地与别人分享这一行为同样证明了你是一个善良、细心的家长。



谁说朋友圈秀照片,就一定是自恋!



换句话说,通过媒介留下的一笔一划在我们自己的身份中得以体现。通过比较旧技术和新技术,我们可以清楚的记录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我们可以开始发现当代网络环境与之前真正的不同之处。


基于20世纪的广播媒体模式,今天的社交媒体平台大多是免费使用的,不像日记本、剪贴簿和相册,人们还需要去购买。


今天,广告赞助的费用,足以让我们能够安心的使用网络平台,因此,这些平台被鼓励建立关于使用用户的数据库并提取分析他们的消费习惯和爱好。我们在网上发表的图片、帖子和我们喜欢的东西都被商品化了——也就是说,它们被用来制造越来越有针对性的广告从而创造价值。


虽然我并不想承认,但从历史上看,利用媒介(体)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痕迹这一过程确实无法避免商业行为的植入。我们长期使用商业产品来记录我们的生活,并与他人分享,有时甚至分享的内容也被商业化。



谁说朋友圈秀照片,就一定是自恋!



19世纪早期的剪贴簿里满是商业信息,人们可以用这些信息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世界。这让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但你买了一本日记或剪贴簿,你就拥有了它其中宣传的东西。但是来回传递日记的例子,或者说维多利亚时代的父母大声朗读孩子的日记的案例,使历史上单一所有权的概念变得复杂。商业行为介入我们的媒体痕迹也是历史上复杂的一个过程。


例如,人们过去常常从柯达那里购买相机和胶卷,然后把胶卷送回柯达去冲洗。在这些过程中,柯达获得了客户的所有隐私或资料,但该公司并没有像今天的社交媒体平台那样将这些东西商品化。


柯达向客户出售其技术和服务,但该公司并没有将其泄露出去,以换取他们对客户行为爱好的更多了解,现在的社交媒体平台则使用我们的历史记录分析我们的行为和想法,创造出更符合市场的销售广告。


不是社交媒体单方面的把我们联系在一起,而是它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热潮,这些社交媒体不断地试图用与社会紧密连接的承诺来吸引我们——今天是某人的生日,Facebook为你制作的记忆,有人会给你的照片点赞。



谁说朋友圈秀照片,就一定是自恋!



我并不是说这种社交连通性没有意义或不真实,只是我认为,人们在这些平台上变的越来越自恋这种事实或说法,其实是不公平的。


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把我们拉进了智能手机的漩涡,它的存在建立在人类长期存在的沟通需求之上。我们渴望分享我们的日常,因为它让我们感到与他人的联系。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渴望表现自己比单纯的自恋要复杂得多,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不仅能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各种思考,也能让人们感受到自己与周围的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