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上市,定價17.8港元丨張勇爲何走到這般田地

9月18日,彭博社發佈了一條引人矚目的消息,我們最愛吃的海底撈火鍋,上市啦。海底撈(06862.HK)IPO定價為17.8港元/股,在14.8-17.8港元招股區間的高端。據說9月26號正式掛牌上市。


海底撈上市,定價17.8港元丨張勇為何走到這般田地


海底撈公開發售部分獲得約4倍超額認購,約1.3萬份申請,集資最多75.56億港元。高瓴、景林、摩根士丹利資管等基石投資人共認購3.75億美元,佔IPO發行規模的40%,公司國際配售部分也已經超過20倍超額認購。

消息稱,海底撈國際配售市場反應熱烈,在5家基石投資者中,高瓴和景林分別承諾9000萬美元,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和雪湖資本分別為8000萬美元,Ward Ferry為3500萬美元,共認購3.75億美元,佔到IPO發行規模的40%。海底撈首席戰略官周兆呈曾表示,此次募集資金用途的60%所得款項淨額將為2018-2020年海底撈業務擴充計劃提供資金支持。


海底撈上市,定價17.8港元丨張勇為何走到這般田地


海底撈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好吃,服務周到,一想到海底撈就自然的想到這些。現在的海底撈顯然已經成為人盡皆知的品牌,但是很多年以前,他還是一個只有四張桌子的火鍋店,那是24年前,張勇初創業。如今,還有8天,海底撈就要上市了。

但是在一切的光環背後,伴隨而來的,是張勇從未離開過的焦慮。海底撈的成長,依靠的是獨特的員工激勵機制。這種機制在使海底撈日益強大的同時,也帶來了隱患,張勇機智的度過了數次危機,海底撈也因此從極具“家文化”的企業變成了一個組織森嚴的火鍋帝國。

嚴苛制度下的海底撈,似乎變成了被資本驅動的一家資本化的企業,海底撈不再是溫情脈脈的家了,不再是文化。這些質疑鋪天蓋地。


海底撈上市,定價17.8港元丨張勇為何走到這般田地


1988年,張勇18歲,他與女朋友舒萍、技校同班同學施永宏以及他的女朋友李海燕一起湊了8000元現金,在四川簡陽開了一家火鍋店。這就是海底撈的前身。

張勇回憶海底撈的最開始創業路時說“我不會熬湯、不會炒料,連毛肚是什麼都不知道,店址選得也不好。想要生存只有態度好,客人要什麼,快一點。客人有什麼不滿意,多賠點笑臉。剛開的時候,不知道竅門,經常做錯。為了讓人家滿意,送的比賣的還多。”張勇這樣的服務態度,讓很多人成為了海底撈的回頭客,這種服務態度也一直延續至今。

北大教授黃海鷹曾經在《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中寫道:“張勇開辦火鍋店初期的一天,當地一位相熟的幹部下鄉回來,到店裡吃火鍋。張勇發現他的鞋很髒,便安排一個夥計給他擦了擦。這個小小的舉動讓客人很感動,從此,海底撈便有了給客人免費擦鞋的服務。一位住在海底撈樓上的大姐,吃火鍋的時候誇海底撈的一種辣醬好吃,第二天張勇便把一瓶辣醬送到她家裡,並告訴她以後要吃,海底撈隨時送來。這就是海底撈一系列‘變態’服務的開始。”

海底撈上市,定價17.8港元丨張勇為何走到這般田地



就這樣,很快的,張勇就在最初開店的四知街上,開滿了海底撈的店。

張勇還創建了“師徒制”,來傳承海底撈的服務。1999年,張勇做了一個重大決策—異地開分店。因此,第一家異地分店開在西安,店長便是張勇的“得意弟子”楊小麗。

“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員工是一個一個吸引的”。這是張勇管理理念中的兩個重要概念。

在黃海鷹的敘述中,海底撈的員工會在顧客進門時主動送上圍裙、髮帶和手機套,在顧客就餐時主動撈菜,在客人生日時送上蛋糕和祝福,當客人遇到困難時竭盡全力為其解決問題……此外,服務員還有給客人先斬後奏的打折和免單權。

另外,海底撈對員工的重視程度也非同一般。黃海鷹描述過海底撈對員工的“家文化”式的管理—員工生病了店長主動慰問,公司主動為家裡有困難的員工伸出援手、培訓員工學會技術以跟上時代,師傅對徒弟手把手教等。


海底撈上市,定價17.8港元丨張勇為何走到這般田地


伴隨著日益壯大的,一定是危機。張勇曾發微博說過“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就是海底撈的現狀”。人員日益龐雜,張勇最頭痛的就是管理問題,張勇說“以前店少,我自己能親自管理,每個店的問題都能及時解決,幹部情況我也都瞭如指掌。現在不行了,這麼多店要靠層層的幹部去管,而有些很嚴重的問題卻不能及時發現;加之海底撈現在出名了,很多同行在學我們,所以我總擔心,搞不好,我們十幾年的心血就會毀於一旦。”

計件工資來算員工薪酬,分店競爭末尾淘汰制,職能部門獨立拆分。這就是海底撈帝國的生態系統初步形成。

有觀點認為,如今的海底撈,正在變得越來越“冷酷”,黃海鷹描述的溫情的“家文化”正在逐漸被制度森嚴的現代化公司管理所取代。

2015年,張勇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他們把我想象得太好了,我就是個資本家”。


海底撈上市,定價17.8港元丨張勇為何走到這般田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