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利亚精英马穆鲁克
在印巴独立之初时,克什米尔的大部分民众是认同巴基斯坦的
印度在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南亚次大陆在英国人到来之前从来没有真正的完成过统一。即便是印度最强大的莫卧儿帝国也并非彻底的掌控了印度的每一个角落,在莫卧儿的境内还有许多的土邦存在。这些土邦无论在实际上还是名义上都保持独立的,仅仅是向莫卧儿皇帝表示臣服以及按时朝贡罢了,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英国人的到来才宣告结束。
英国来到印度之后彻底的占领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将整这片区域整合为一个国家,而印度人的国家概念也自此开始形成。
在二战之后英国国力大衰,印度独立已成定局。不过鉴于英属印度境内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严重对立,英国政府颁布了一个《蒙巴顿方案》,将英属印度划分为两个国家,一个是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共和国,一个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而原先英属印度的各个土邦可以自由选择是加入印度还是加入巴基斯坦。
到1947年,印巴两国的边境已经基本划分完毕,就剩下了最后一个土邦克什米尔还没有表明态度。
克什米尔全称是查谟-克什米尔,位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最北部,是原先英属印度的第二大土邦。
在当时克什米尔境内的局势比较复杂,一方面克什米尔底层的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都是穆斯林,希望于加入巴基斯坦。但是克什米尔的上层王公则是信奉印度教的,倾向于加入印度或者维持独立,对此克什米尔的末代土王哈里·辛格大君也十分犹豫。
哈里·辛格本身是印度教徒,担心加入巴基斯坦后自己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可是国内的伊斯兰政党又坚决反对加入印度,这让他举步维艰,进退两难。而此时克什米尔内部的宗教矛盾已经是十分尖锐了,穆斯林于是干脆发动起义试图推翻哈里·辛格的统治。
穆斯林的起义直接导致哈里·辛格彻底倒向印度,随后印度在哈里·辛格的请求下出兵克什米尔。而巴基斯坦也在当地穆斯林的呼吁下出兵介入,于是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了大规模冲突。
这场冲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到1949年年初方才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停战。
本来联合国希望在克什米尔举行公投,让当地人民决定克什米尔的未来。但是如此一来必然就把克什米尔直接送到了巴基斯坦的怀抱中。于是在印度的阻挠下公投最终没能举行。
根据1949年印巴达成的停火协议规定,印度占领了克什米尔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其余部分。印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邦政府,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自由克什米尔政府。
在此后的时间内,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着克什米尔有爆发了多次冲突,印度又侵占了一小部分巴基斯坦的控制区,但双方的停火线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动,局面一直维持到现在。
(今天克什米尔现状)
印度在占了克什米尔南部地区后,一直在这里推行通化政策,试图增加当地人对于印度的国家认同感,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
今天的克什米尔除了加入印巴的主张外,还有一些人希望获取独立,不过这个想法必然是遭到印巴两国的共同反对,更没有实现的可能。
(印控克什米尔景色)
千佛山车神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谈一谈“克什米尔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颁布了《印度独立法案》(通称“蒙巴顿方案”)给予英属殖民地印度自治领地位,并作了如下安排:(1)根据居民宗教信仰分成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两部分。(2)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3)各土邦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并享有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的决定权;如果不愿加入两个自治领中的任何一个,可以保持同英国的旧关系,但不能获得自治领的地位。“蒙巴顿方案”留下了成为印巴冲突“火种”的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全称是查谟-克什米尔,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曾经是印度第二大土邦,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其中77%的居民是穆斯林,20%是印度教徒,还有少数喇嘛教徒和锡克教徒。
巴顿方案颁布后,克什米尔大君哈利·辛格当时陷入于两难境地:如果加入印度,广大穆斯林不答应,如果加入巴基斯坦,作为异教徒,他必然难以保持原有地位。因此,他选择“中立”:不加入任何一方,引起当地居民不满和冲突,进而引发印度和巴基斯坦武装冲突。最后,在联合国斡旋下,双方于1949年1月停火,7月,按当时军队实际控制情况划分了两国在克什米尔的军事分界线,印度占领克什米尔五分之三地区,巴基斯坦占克什米尔五分之二地区,克什米尔地区从此一分为二。因此,不能笼统说“克什米尔人认同巴基斯坦还是印度”,而要具体分析。
冯玮
【克什米尔人认同巴基斯坦还是印度?】
克什米尔问题一直就是国际上比较热点话题,为了它巴基斯坦与印度打多次战争,纠缠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没有站到多少便宜,就这样一直僵持着,所以现在的克什米尔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实际控制两部分,北部为属于巴基斯坦,南部属于印度,不过两国均宣称拥有克什米尔地区的全部主权。
要问克什米尔人更认同印度还是巴基斯坦?其实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对此非常矛盾。
克什米尔问题源于印巴分治,1947年时任英属印度殖民地总督蒙巴顿与印度和巴基斯坦领导人经过谈判,颁布了《印度独立法案》,又称“蒙巴顿方案”,基本上确定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脱离英国独立,按照英属印度各民族的信仰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和信仰印度教等其他宗教印度。唯一悬而未决就是克什米尔问题,印度克什米尔问题十分复杂,但由于克什米尔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引起巴基斯坦和印度激烈争夺。
克什米尔人口1600万人,面积19万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过度地带,是南亚通往中东、中亚、东亚等地出口,如此重要的位置,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然都不愿放弃此地,那就让生活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十分尴尬了,因为克什米尔人员比较复杂。
克什米尔地区中77%人是信仰伊斯兰教你的穆斯林,20%人是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其他占比很小人口信仰锡克教、喇嘛教等,如果按照人口比例看,自然是占绝大多数人想加入巴基斯坦,毕竟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但克什米尔地区的统治者是印度教徒,这就让克什米尔地区处于两难境地。
如果加入巴基斯坦,印度教的统治者必然别推翻边缘化,而加入印度,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穆斯林不答应。最好就是谁都不加入,就这样挺着,不过也没有用,克什米尔地区早就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撕成两半。而克什米尔地区还有一派声音要求印度和巴基斯坦放弃对克什米尔的控制,让克什米尔独立,也许这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不过克什米尔已经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吃到嘴里的肉,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所以克什米尔问题暂时无解,克什米尔人就永远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欢迎评论转发!
大正看世界
1947年,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南亚次大陆的英属印度部分,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各土邦自行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做为土邦,当时有人口500万,78%是穆斯林,20%是印度教徒。依《蒙巴顿方案》,克什米尔应加入巴基斯坦,该地印度教徒迁往印度。但印度国大党成功控制了克什米尔上层,迅速宣布加入印度。印巴为此发生战争,1949年,在联合国干预下,双方停火。印度控制了三分之二的克什米尔地区和人口,其余归巴基斯坦。此后虽有小的变化,大体局势保持到今天。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一直有反印武装组织在活动,印度指其为恐怖主义者,这些穆斯林武装得到了巴基斯坦暗中支持。
信奉伊斯兰教的克什米尔人,肯定是认同巴基斯坦的。英国从殖民地撤退时,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大量冲突因素,最大一个是印巴关系,这也是长期拖住这两国发展的一个大坑。
我是不是又说多了。
(全文完)
李牧
克什米尔人认同巴基斯坦还是印度?因为工作的原因,小编此前曾到过巴基斯坦和印度,包括巴控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在跟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特别是两边克什米尔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对克什米尔人的心理归属问题有了一些切实的了解。总体上,眼下的克什米尔人认同巴基斯坦多于印度,这里面除了有人口这一因素外,还有三个关键的原因。
其一,多年的残酷政治现实让克什米尔人心理倾向巴基斯坦。
在印控克什米尔采访以及与印度克什米尔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反映共同的一点感受是,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如今的印控克什米尔王公选择了留在印度,而印度政府也承诺给他们很大的自主权。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印度政府多年来并没有把克什米尔当成“自己人”。一个重要的证据目前克什米尔的政客们很难进入印度政治高层,而印度政府给克什米尔议会的权力也非常有限。这让当年选择留在印度的克什米尔王公贵族们非常失望。
其二,印度中央政府对克什米尔的定性是“稳定安全优先于发展”,激起当地人不满。
克什米尔对于印度而言是一个“政治”或“主权”的象征,是一种与巴基斯坦等国进行战略竞争的“角力场 ”。为了确保克什米尔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防止巴基斯坦势力对当地的渗透,以及打击当地的游击武装,印度在克什米尔境内部署了10万军警,并且在当地常年实施宵禁。
举个例子,克什米尔夏都斯利那加本应是印度最有名的避暑休闲胜地,但因为宵禁以及不时暴发的武装冲突,因而,当地经济一派萧条,克什米尔居民的失业率也居高不下,整个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远落后于印度其它地区,从而导致克什米尔青年人对印度政府极度不满。
其三、克什米尔当地的宗教信仰与印度主要宗教信仰有极大的差别。
这种宗教信仰的差异导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暴力冲突常年不断。
10万印度军警与当地武装之间不时暴发冲突,再加上印巴两国军队的边境交火,让克什米尔当地民众对印度政府又敬又怕。
更让当地民众畏惧的是两国之间的克什米尔领土与主权争端。这一争端成为当地民众与财产安全威胁的导火索。
终一句,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的考虑,克什米尔民众对巴基斯坦的归属感还是高于对印度的认同,而这一点是值得推敲的重大战略机遇 。
陈一诺
克什米尔以伊斯兰民众为主,当然对巴基斯坦有归属感,对印度无归属感。
印巴分治时,根据蒙巴顿方案,规定以信伊斯兰教为主的邦归巴基斯坦,以信印度教为主的邦归印度。
印巴分离时,克什米尔民众以信伊斯兰为主,按理归巴基斯坦。
可悲的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土邦王信仰印度教,该土王自行宣布本地区归属印度,印度乘机占据了克什米尔大部领土,双方互怼直至今天。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实际上,大多数克什米尔人更认同自己是巴基斯坦人。
当年英国抛出了《蒙巴顿方案》把印度次大陆一分为二。英国人划分地盘的主要依据是看宗教信仰,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孟加拉和西北部就成立了巴基斯坦。印度教徒多数的就归印度。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查谟应该属于印度,而克什米尔应该属于巴基斯坦。查谟是印度教徒占优,克什米尔则是穆斯林居多。
(查谟-克什米尔地图)
14世纪,这里建立了穆斯林的赛义德王朝,随后克什米尔在历史上曾经被阿富汗杜兰尼王朝,锡克教徒统治。在1947年,克什米尔的土邦王公是锡克教徒。由于该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印度非常想拿下此地。在印度的策动下,王公倒向了印度,这激起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第一次战争,战争结束后,巴基斯坦占据了五分之二个查谟-克什米尔,印度占有五分之三。在随后1965年,1971年,印度向西进军又拿下了部分地区。总体来说,该地区的主要人口被印度所控制。
印度对于克什米尔非常重视,在这里屯有重兵。当然,当地的克什米尔本地人对于印度并不是太认同。
在印控克什米尔,活动着许多反印武装,他们有些甚至得到了巴基斯坦政府的资助。巴基斯坦政府有时会训练他们,提供武器。而克什米尔的各路武装经常袭击印度驻军。
在克什米尔地区,人们在私下里会认为自己是巴基斯坦人。这里的文化氛围和印度内地格格不入,当地也经常发生反对印度的游行活动和罢工。
尤其是沙特,埃及这些国家和巴基斯坦关系紧密。他们是不承认印度对克什米尔的权利的。即便是在西方国家,人们大多也认为此地属于争议地区,并不完全支持此地为印度所有。
朱兴子
一说印巴分治,多人言必称此乃英国佬的阴谋,挑唆群众斗群众,是蒙巴顿故意捣乱,这些言论有些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你要是英国佬,你能怎么办?
英国佬来之前这里的确存在过一个短暂统一的莫卧儿王朝,它首先是突厥人的后裔建立的,英国人到来之前,在内部的拉杰普特人、锡克教徒、马拉特人的反抗下,它已经分崩离析;外部的波斯人、阿富汗人加剧了这个状态;更外部的葡萄牙人、法国人又踏上一脚,后起发力的英国人不仅把这些势力一一打击平复,反而还扩大了英属印度的地盘,把印度半岛人想也没敢想过的缅甸、尼泊尔等国家地区纳入殖民或保护范围。
英国佬对现代印度国家的成立,应记首功,虽然很多印度人会把它记在甘地等人身上。二战之后,丘吉尔下台,英国内部也顺应了世界局势,准备为爱放手,让印度半岛的人民独立自己玩去。
英国人放手之前,出于对多年经营的感情负责任的态度,主持了印巴分立,让信奉印度教的和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分家,这是老家长最后的一份心意,原则很简单,住在哪片土地上的人们大多信奉什么宗教,就让他们归属宗教属性的国家,无可厚非。
印巴分立本身也是两大教派争执的结果,两大教派并不是英国佬创建的,英国人已经和了二百年的稀泥,他走了以后,没人愿意再去出力不讨好的充当和事佬。
假如强拧成一股绳,这绳子肯定马上绷断,假如分成几十个土邦小国,英国人还真有点过意不去,两分建国已经是最折中、最公道的结果。
印巴一分治,各土邦自行决定跟爸跟妈,最大的土邦之一克什米尔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挠头,是跟印度爸爸,还是跟巴基斯坦妈妈?
克什米尔的情况很有特殊性,它的全称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在北,临近巴基斯坦,查谟在南,靠着印度,看出来了吧,它就处于印巴之间。人口以穆斯林为主,接近80%,信奉印度教的只有20%,问题在于,话语权就掌握在这20%的人手里,邦主信奉印度教。而且信封印度的查谟地区也很委屈,当年的北部地区克什米尔使我们用真金白银从英国佬手里买回来的,为什么要并入巴基斯坦?
但是北部人口占多数的克什米尔人肯定是愿意投奔巴基斯坦妈妈的,所以克什米尔内部达不成共识,邦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投奔印度爸爸再说。
第一次印巴战争再次打响,在联合国的斡旋下,画了一条停火线,按照这条线,巴基斯坦只占30%,印度占去70%,但联合国也安慰巴基斯坦,这个是暂时的,最终命运要看当地人投票,这一点是巴基斯坦人可以接受的,印度又不爱听了。
所以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战争接连不断打响,直到现在,克什米尔问题一直是印巴矛盾的症结所在,这道题目前看来,无解。
历来现实
克什米尔地区问题是英国殖民者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宗教国家,当初分离为两个国家的时候,印度是以印度教为主体,巴基斯坦是以伊斯兰教为主体。而克什米尔地区90%都是穆斯林,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从宗教方面来看,这一地区的人民是更倾向归属于同为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但现实情况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主体地区,以行政和军事手段限制了该地区人民的选择。
啥都懂的祥子
克什米尔是世界上除了巴以之外,冲突最频繁最剧烈的地区,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对于人身之外的归属与认同相当复杂,使当地的局势更加动荡。从宗教的角度而言,信仰伊斯兰教的克什米尔人毫无疑问更认同巴基斯坦,而信仰印度教、锡克教的克什米尔人更倾向于印度,这是很难改变的,也给当局的治理增加了难度。
1、水竭之地的克什米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所,宗教林立,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佛教都在这里获得一席之地。
克什米尔先后被孔雀王朝、杜兰尼王朝、莫卧儿帝国、大清帝国、锡克帝国统治,最后沦为大英帝国控制的东印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日后的领土争端埋下了伏笔。
2、克什米尔包含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自由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与印度实际控制的查谟-克什米尔,以及印巴都有所控制的锡亚琴冰川。
巴基斯坦实控部分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教徒,也有少量的基督教徒,据说是当年亚历山大率军征伐北印度的时候遗留的士卒的后代,人数只有几千人,生活在群山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知今夕何夕,外面世界的烽火连天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谁做他们的统治者也无所谓,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不去打搅他们的宁静即可。
印度实控的查谟-克什米尔由查谟、克什米尔谷地、拉达克三个地区组成,查谟居民以印度教徒为主、克什米尔谷地的居民超过70%为苏菲派伊斯兰教徒、拉达克人信仰藏传佛教。同时,这三个地区也有少数人信仰锡克教。
3、克什米尔人有着多重的属性,按照国籍划分,分为巴基斯坦籍克什米尔人、印度籍克什米尔人;按照宗教来划分,又分为伊斯兰教克什米尔人、印度教克什米尔人、佛教克什米尔人、锡克教克什米尔人。
有人问,克什米尔人更认同印度,还是巴基斯坦?首先,无论是巴控的自由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还是印控的查谟-克什米尔,都是巴基斯坦与印度的组成部分,在行政级别上都属于省级(邦级)行政单位,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都取得各自所在国的国籍,从法律上讲,巴控区的克什米尔人是巴基斯坦人,印控区的克什米尔人就是印度人,因此,无论是巴控区的克什米尔人更认同印度,还是印控区的克什米尔人更认同巴基斯坦,都属于不忠于祖国的不恰当行为,尽管披着文化的马甲与历史的面纱。
但从宗教的角度来讲,却是另外一回事。毫无疑问,无论是巴控区的伊斯兰教克什米尔人,还是印控区的伊斯兰教克什米尔人,绝大多数人都更认同巴基斯坦,都是以成为巴基斯坦的一分子为荣。而印度教克什米尔人、锡克教克什米尔人基本上都是高度认同印度的,对巴基斯坦没有半点的倾向。
至于生活在拉达克的佛教克什米尔人,作为梦想,当然是回归天朝上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国子民;作为现实,老老实实地当一个印度人,并且拒绝参与克什米尔的混乱与骚乱,安安静静地过好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