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就送到這兒吧

這個月,高校紛紛開學了,好些新生家長送孩子報到,把最重的行囊攬在自己身上。一組現場抓拍照裡,有家長肩扛編織袋,臉上漲得通紅;有家長單手騎自行車,騰出一隻手拎箱子,堪比雜技;還有家長左提右拽,前胸後背都貼著大包小裹。這種陣仗,難免給網友們造成第一印象:可憐天下父母心,爹孃這一身重荷,都是沉甸甸的愛啊!

然而,也有人質疑:家長這麼“俯首甘為孺子牛”,會不會是溺愛啊?子女快成年了,咋還不讓他們學著自立?

開學報到,多是子女第一次離家遠行。家長覺得孩子還稚嫩,或者不捨得分離,或者為增強儀式感,想多陪幾天、再送一程,這種心情可以體諒。慈母手中的針線,老父懷裡的橘子,送子之情,古今皆然。

上大學往往不是簡單的離別,而是親子關係的重要節點。有一個段子說,上了大學的子女,就像發射到太空的衛星,讓它回趟地面,太難了,只能通過信號聯絡;而它傳回的信號,通常很簡單——“爸,媽,該打生活費了。”還有就是父母踏上歸途之前常講的:“孩子,以後只能寒暑假才見了。”可見,上大學這件事,確實影響很大。父母借這個當口,用負重來表達心意,也合乎常情。

但是,子女心裡也要有數:爹孃這回替我負重,應該是最後的“成人禮”;從今天起,得學著自己揹負人生的重擔了。學習上,爸媽當然輔導不了,必須自己用功,對得起學費;生活上,切忌沾染惡習,也別大手大腳,如有餘力勤工儉學,那是最好;至於將來找工作,更不能指望“拼爹”,而是得腳踏實地,憑真本事較量。還有各種大事小情,即便父母願意搭把手,也應當儘可能謝絕:總給爹孃添麻煩,算啥英雄好漢?

所謂成長,是積蓄能力、涵養志氣的過程,讓自身具備過硬的素質,去應對人生的歷練。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路自己走,惟其如此,才是一個獨立的、合格的、大寫的人。學子們,別忘了曾經替你負重的人。請用學習和奮鬥,讓自己變得強大,儘早接過父母的行李,陪著他們向幸福前行。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26日 15 版)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