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思维和农夫思维的区别及营销中的应用

从古至今,商业社会里,有着“猎人”和“

农夫”两个族群,“猎人”的思维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狩猎式,一种是渔猎式;

狩猎式:所谓的狩猎思维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打猎生存的思维模式,猎人思维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纯机会导向型的,具有狩猎思维的人不断的去寻找新的猎物,不断把握新出现的机会,以期待一击而中,立马有收获,如果猎物跑了,这次狩猎行动就算是失败了。狩猎思维在改革开放初期表现的尤其明显,大部分商人都是每天都在寻找赚钱机会,希望短平快的赚钱,甚至是一夜暴富。

猎人思维和农夫思维的区别及营销中的应用

对于营销而言,狩猎思维就是把客户当作猎物,然后希望一击而中,如果击不中的话,就宣告失败了,再去物色下一个客户,没有站在一个长周期角度看待成交过程,缺乏“存养客户”的意识。

当然,狩猎思维的优势,就是善于发现最合适的猎物,他们对容易成交客户的嗅觉比较灵敏。所以,狩猎者也有自己生存之道。

狩猎思维如果用在投资上,就是典型的短线投资,也可以称之为“投机”,就是下注在股票的短期波动上,这个波动除了各种事上因素带来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带来的,因此不确定性太大,当然短线投资有短线投资的生存方式。

猎人思维和农夫思维的区别及营销中的应用

但是因为猎物的出现是不确定性的,并且不是每次都能击中猎物的,因此需要四处寻找猎物,频繁的多次出击打猎,才能让自己获取安全感。一旦成功,一段时间内就衣食无忧,就像业务开发有一句话“半年不开张,开张管半年”,但是过完一段舒服日子,马上就要寻找下一个客户,生存的不确定因子太多,有的猎人收获颇丰,但是大部分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追求以钱生钱,账面数字常常随市场环境变化大起大落;那些用钱砸广告的人,差不多都是打猎的方式在营销。

渔猎式:也就是常听说的钓鱼式营销,强调的是鱼钩,鱼饵,鱼塘这三个关键要素,现在很多人都在运用这种渔猎式营销,效用最高的是跟鱼塘主合作。

猎人思维和农夫思维的区别及营销中的应用

所谓农耕思维起源于中国人的农耕生存方式,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到现在依然还是中国人最主流的生存方式,只不过农耕的工具和农耕的方法有所升级而已。

我们理解的农耕思维是一种长线投资思维,就是既考虑当下,也要不断为未来埋下伏笔、为未来播下种子,就像农人在地里埋下粮食的种子,不指望它马上开花结果,而是等待它慢慢的生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有长期的耐心,从播种到浇灌、施肥,到漫长的生长期,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不断付出,耐心等待,自然瓜熟蒂落的过程。

最聪明的农夫,并不单单投资一块田地,他把心血分散在不同的田地上,平衡地耕耘不同的土地。当开垦第一田之后,等待收割之时,就应开垦另一块地;当第二块田开垦开始播种以后,亦要筹备开垦第三块田。如是者不停开垦,到第一块田收割以后,接着就是第二块田的收割,如此类推,收割将是一块接一块,连绵不断。好的销售员应当像这样农夫,只要时间编排妥当,就能不停地收割。销售员手头上应同时跟进多个客户档案,一个接一个地编排进展,当一个档案跟进以后,应知道下一步跟进的是什么。就算不是每个客户都交易成功,起码天天不断有可以接洽跟进的客户。

猎人思维和农夫思维的区别及营销中的应用

“农夫”则被冠以“实干家”的称呼,一步一个脚印,虽然步伐相对慢一些,但却能始终稳步前进,持续创造长久价值。

猎人,渔夫和农夫模式并没有对与错,创富也没有密码,如果说有,唯一的密码就是“价值创造”。

如果猎人的诱饵和渔夫的鱼饵都是贡献价值,也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很多猎人和渔夫太心急,放出的诱饵或者鱼饵虽然都是诱人,但后续提供的都是没有价值的东西,长久下来,这些打猎者很多时候都是处于挨饿状态。

当我们拥有打猎这种思维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不安分的,总想赚一些快钱。

其实这也难怪,因为自己没有稳步发展的事业,只能靠单次多赚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营销,消费者看起来像猎物,制定的营销战略像狩猎计划,而营销教科书看起来更像狩猎指南!

猎人思维和农夫思维的区别及营销中的应用

打猎思维只对某一小部分客户是有效的,往往忽略了一个更大的客户群体,实际上如果把客户按照最简单分类,客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饥饿型,一种是观望型

饥饿型客户会是急需要某样产品,就好比我现在很饿了,这个地方有没有其他的吃的,不管是面包还是饭只要有吃能解决温饱那我就去购买,这类刚好看到你这里有这样的产品就立刻购买,需要解决当下急需的问题;但观望型客户是可要可不要,总是想对比下价格,对比下其他的性价比,并且观望型客户所占比重更大,人数更多。

针对这样两类客户,需要用两种策略,一种是打猎型,一种是农耕型;

打猎型是针对饥饿型的客户,农耕型是针对观望型客户。


猎人思维和农夫思维的区别及营销中的应用

阅读更多精彩美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