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奇人:奇女张杰的“琴”故事

西府奇人:奇女张杰的“琴”故事

张杰,是汕语堂创始人,1997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曾任职于国企,后选择自主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压力很大,又比较急躁,当时很喜欢音乐,就想学一门乐器自娱。

2014年9月,经朋友介绍,张杰前往北京钧天坊琴馆,并有幸跟随中国琴会副秘书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传统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王鹏老师学琴,此时张杰发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用古琴的“师旷式——太古遗音”竟然是出自王鹏老师之手。

宝鸡又是周礼之乡,西周大司乐曾在此“掌成均之法”,以雅乐广行教化,流传至今的古琴曲《文王操》,据说就是周文王所作,想必当时古琴的铮铮之音也时时响彻周原大地。此外,宝鸡扶风还有先秦著名乐师师旷之墓存焉…

2015年,张杰回到宝鸡后开起了琴馆,这四年来,前来张杰的汕语堂学习古琴的已超过百人。这个数字比起钢琴或者任何一个课外学习班来讲,都少的可怜,甚至难以维持正常运转,但对张杰来讲却很欣慰。

“古琴相对比较小众,刚开始很艰难,我曾一度都想放弃。”回忆起“琴事”在宝鸡的开端,张杰非常感慨,她告诉记者,开办第一期古琴班时,她从北京请来了老师,是“一对四”学习,就这简单的四个学生,她却怎么也找不够人,后来四个学员中有三个都是张杰“请”来学习的,不用交学费。

“现在好多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情调也越来越高。2016年开始,宝鸡的琴馆也慢慢多了起来,我很高兴,因为只有教琴的人多了,了解古琴的人才会更多。

张杰用手不断抚摸着琴弦,说:“古琴悦心,我觉得只有在操琴时,心才会真正静下来。用平和心处事,你就会发现更多生活的美好,计较少一些,你可以放下的东西就会更多,古琴会把人带入一个无一丝尘滓的心灵境地。其实用一个字来说就是——静。”

的确,身处闹市中的汕语堂异常的静,这静是眼前茶杯中的一缕清香,是张杰指下的一抹一挑,是心灵深处的一次对话。

近年来,到汕语堂学琴的人更多了,张杰还把茶道、空间美学、插花、色空鼓等更多有“古意”的内容介绍给大家。“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玩’,一群人一起学习、互相交流,色空鼓就是一位来学琴的同学推荐过来的,我希望汕语堂能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