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邀請一和尚吃飯,和尚寫一首詩答謝,朱元璋大怒弄死他

古語有云:伴君如伴虎!縱觀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皇帝,能夠真正做到和君臣和諧相處的沒有幾個。他們大部分都是為了將皇權統一集中到自己的手裡,而變得濫殺無辜起來,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可謂是不少見。比如漢高祖劉邦後來殺了漢初三傑之一,功勳卓著的開國大將韓信。宋太祖趙匡胤更是明目張膽地邀請手下喝酒,趁他們大醉之際,就將他們的兵權給奪了。可見古代的帝王為了捍衛自己的皇權和鞏固自己的尊嚴,真的是煞費苦心了。

朱元璋邀請一和尚吃飯,和尚寫一首詩答謝,朱元璋大怒弄死他

就在明朝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位猜忌、殘忍之人。在打江山的時候,他總是能嬉皮笑臉地和臣子們一起探討著,虛心納諫,為他們是從。但是在守江山的時候,朱元璋卻變了,他變得猜忌和殘忍起來。對先前那些有恩於自己和有功於社稷的功臣進行了一番坑殺,可以說是寒了多人臣子的心。一時間惹得很多臣子紛紛向其辭官,都想為了明哲保身。

朱元璋邀請一和尚吃飯,和尚寫一首詩答謝,朱元璋大怒弄死他

眼看著朝堂之上,少去了曾經相識的面孔和有作為的臣子。朱元璋看在心裡,很是難過不已。為此,他想盡一切辦法到處拉攏人才。一次,他聽說了在郊外的一座寺廟之中,住著一位元朝的才子,而這位才子叫做來複,不過他現在已經是個和尚。原來來複之前是個讀書人,才思敏捷,學識淵博。曾憑藉著胸中的墨水,在元朝的時候當上了翰林院的學士。他本來指望著能在這個崗位之上安穩地過活著,誰知元朝末年朝廷腐敗,天下大亂。最終被朱元璋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將頹元政權給趕出了中原大地。來複身為元朝的官員,自然忌憚朱元璋,所以他只得選擇隱退,到了寺廟之中出家。

朱元璋邀請一和尚吃飯,和尚寫一首詩答謝,朱元璋大怒弄死他

而來複為了隱姓埋名,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來雲。而且還剃光頭髮,當起了和尚,不過怪就怪在他居然都已經一心想要出家了,居然還留著一大串的鬍子,就更關公的差不多。很快和尚留著拉風胡子的流言不脛而走,自然也就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而且這位和尚還善於寫詩歌,被人稱為“詩僧”,和他交往的都是一些社會名流。比如有劉伯溫、高啟、楊鐵崖等人,因此使得來雲的聲名大振,很快就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朱元璋邀請一和尚吃飯,和尚寫一首詩答謝,朱元璋大怒弄死他

於是朱元璋就將來雲給叫來,並且允許他以和尚的身份在朝廷做官。只是這個官位小的有點可憐,來複根本就不屑一顧,覺得這位的職位,簡直就是埋沒自己的才華。於是就婉言謝絕了朱元璋的好意,說什麼自己已經過慣了閒雲野鶴的生活,不適合做官。朱元璋聽了來雲的說辭之後,心裡十分不爽,表面卻笑著問他:居然你不想做官,那你為了當了和尚,還要留著一大把鬍子?

朱元璋邀請一和尚吃飯,和尚寫一首詩答謝,朱元璋大怒弄死他

來雲說:剃光頭髮只是為了消除煩惱,留著鬍子就是彰顯著我大丈夫乞丐。朱元璋聽後不禁哈哈大笑,然後假意首肯地答應讓他回山當和尚。不過朱元璋是個記仇的人,好歹他也是一位皇帝,以前沒當皇帝的時候,不給面子也就算了。現在當了皇帝還不給面子,那就是作死。朱元璋表面答應放來雲回去做和尚,其實早已動了殺機。只是苦於沒有合適的理由罷了,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朱元璋終於等來了殺來雲的這一天。這天便是朱元璋準備了御膳,邀請來雲來吃飯,說是給來雲搞餞別宴會,來複當然是肯賞臉了。就在宴會期間,來複因為喝得有點高了,就拿來紙筆,在紙上洋洋灑灑地寫下了一首詩,藉以歌頌之名來答謝朱元璋的放歸和禮遇之恩。

朱元璋邀請一和尚吃飯,和尚寫一首詩答謝,朱元璋大怒弄死他

只見詩云: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而朱元璋一向最看不得別人在其面前賣弄文才了,而這個來雲居然還這麼狂妄。朱元璋見是機會來了,於是就仔細地研讀了來雲的詩句,很快就挑出了一個“殊”字。他把這個“殊”字拆成了“歹”和“朱”,認為就是在罵自己是歹人,而且還詛咒朱家天下要滅亡。然後又挑出了“無德誦陶唐”,他認為“陶唐”是上古時期的聖君“堯”,無德誦陶唐,就是說自己是個無得的昏君,根本就不能和“堯”君相提並論。便要大發雷霆,當眾指責來雲的不是,並且下令:賊禿驢如此大逆不道,弄死他!

朱元璋邀請一和尚吃飯,和尚寫一首詩答謝,朱元璋大怒弄死他

來雲哪裡知道,自己這句詩本來是歌功頌德於朱元璋的,可是他卻曲解文意,怎奈朱元璋是一位不通文墨之人。又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且此刻正是在氣頭上,苦辯也是無果。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無奈之下,來雲就盤腿坐到了大殿之上,緊接著痛苦掙扎了一番。隨機鼻孔裡流出了兩行血絲,宣告死亡。

朱元璋邀請一和尚吃飯,和尚寫一首詩答謝,朱元璋大怒弄死他

有人說來雲的死,其實就是朱元璋動的手腳。原來他先前就已經命人往來雲的飯菜裡下毒,然後又揪出了他的罪責,來個先斬後奏。可憐一代高僧,因為自己不懂得審時度勢,而白白犧牲了自我。但有人說來雲要是在朱元璋手底當官,他的下場將會更慘,那麼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注: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和本人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