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在“收藏热”和艺术品市场红火的时候,书法圈的“打酱油”人物也在蔓延,伪装成“大师”、“精品”欺世盗名,沽名钓誉,误导视听。笔者从事艺术类媒体工作,经常有热心的朋友向我推荐艺术家,其中有才艺出众者,但也常碰到“打酱油”性质的“艺术家”。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打酱油需要漂亮的包装。他们往往拥有炫目的头衔,如什么院长、会长、主席之类。但如果细细去查其所谓的画院、协会,大多来路可疑,有的挂什么“国际”、“中国”之类的,其实就是山寨版的“地方组织”;有的甚至是子虚乌有的“皮包公司”。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现在专门为“打酱油”跑江湖提供漂亮头衔、奖项以及著录等的“皮包公司”都已形成了一种产业,六百元就能买个带“中国”开头的所谓“全国级”书法协会“副主席”! 当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新闻的时候,另外一种“包装”又新鲜出炉了。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笔者曾收到过一张令人喷饭的名片,上面写道:“徐悲鸿弟子之近邻,自幼得其指教”。看来这人属于非常“老实”的,没弄那些花里胡哨的头衔,或许认为“远亲不如近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和徐大师徒弟作邻居,那也是非一般人所享受的荣誉!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据说还有人在简历上自称是“齐白石的保姆之子,自幼随母在齐翁身边,得以耳濡目染”者,煞是可笑!还有自己姓苏就是苏东坡的第多少代孙子,姓米就是米芾的后裔者……按照这个理论复制下去,谁都能与中国的历史名人攀上亲戚,我姓刘,还是刘邦、刘备的后人呢,难道就代表我也遗传了祖先的雄才大略?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整这些玩意儿有个屁用!其实,这种牵强附会的说辞,不过是掩耳盗铃、扯虎皮当大旗的把戏而已。难怪现在有些书法家名片印满了各种头衔,以至于名片是三折的,像奏折似的。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其实真正有修养、有真才实学的书法家是非常低调内敛和谦虚的,不靠花里胡哨的包装忽悠人。有的名片上面简洁素雅,仅仅有名字和联系方式,最多加上个一个职业头衔,像启功先生生前用的名片,还有我见过的画家李晓松和任清的名片,都很简单干净,我认为,这就很好,很令人尊敬,名片其实就是一张写有名字用以联系的纸片,而不是“明着骗”。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打酱油大师自有其独到之处,能令真正的艺术大师都自叹弗如。参加笔会时,他们出场前呼后拥。曾见一“大师”学人家范曾也叼着大烟斗穿着唐装,在全场人满时最后威风八面地出场,直奔已有先遣弟子事先守住的一张位居大厅中央的主桌。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美女弟子左右磨墨铺纸。他迟迟不开笔,左顾右盼,喷云吐雾,作思考状,吊足观者胃口。正当众人懈怠时,此大师突然大喝一声,一支大笔吸足了墨彩,重重地朝纸上挥洒下去,观者中弟子的惊呼声又连成有序的互动。一番折腾后,大师突然将笔洒脱地扔进大水盂,溅起一片黑透的污水,旁边观众纷纷躲闪惊呼,因为若躲闪不及立马全身污秽。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女弟子们则在观众群中开始宣传:“大师的作品要×万元一尺,供不应求” “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都有收藏。“拍卖更要到十几万元一尺。”有分工拍照的弟子,见领导离大师近了,赶紧猛拍一气。在女弟子散完一通名片后,有商人状的黑壮汉早已上前,或与大师争相合影的,也有一边去与女弟子窃语询价的……做足了这些“气氛”,你别说还真有“上套”的!然而,这和那些走街串巷搭台杂耍气功以推销羊毛衫、狗皮膏药、铁勺者,有甚区别?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打酱油”类型的书法家们勤于结交名流、领导,乐于拍照留影,以增光环效应。笔者曾听说当地一书法家经常往北京跑,往人民大会堂钻,往中国美术馆挤,因为这些地方经常举办高规格的会议和展览,经常有国家级大领导出席,而参加这些会议就能有机会与国家领导人和书法大腕合影。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其实现在有些挂“国”字头的研讨会、论坛一类活动,只要交钱,收到“邀请函”并不是什么至高的荣誉,那些组织者抓住人们的虚荣心理,专门在最高殿堂举行,其实现在什么单位都在搞活经济开放政策,最高殿堂也不是当年的“高处不胜寒”了,只要你交的起租赁费,最高殿堂也能“走入寻常百姓家”!这就为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大师”创造了机会。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有的书法家见了人家领导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献上自己的“大作”,然后叫跟随的朋友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忙拍照,弄的人家领导既惊喜又尴尬,不知所云。只要相机一按下快门,便变成了“国家某领导收藏了其大作”的说辞。有的借出境游的机会举着“文化交流”的旗帜向人家老外献上自己的作品,合影后回国印册子上就变成了“某国首相收藏了其大作”的语句,我就奇了怪了:自己揣着小九九主动送给人家,怎么就说成人家“收藏”了呢?何谓“收藏”?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一个“收”字就说明了是人家主动找你,而不是你主动“推销”,这样的“收藏”有何价值?鬼知道人家回头就把你的大作扔到垃圾桶里呢!古代的书法大家,淡泊名利,隐居山林,寄情书法,修身养性,不屑与官府世俗往来,虽然清高孤傲,但保持着一种真正文人的品格,其画作故能格调高逸。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而如今的书法家,见了领导屈躬献媚,迎怀送抱,没有一点文人的骨气,说白了,就是为了讨点好处,让自己的“大作”早日变成官商雅贿的替代品而已。可以想象,这样的作品能给观者带来多高的精神享受?不是“打酱油”是什么?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令人悲哀的是,“打酱油”存在着还真有它的市场,一些一知半解的老板们、收藏者被其华丽的包装和自己的虚荣心理所蒙蔽,还在津津乐道地享受着“打酱油”。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书法圈的“打酱油”沽名牟利,让人投资受损还在其次,更严重的是,由于其登龙有术,这些人的名利双收会误导社会公众对艺术的理解,误导公众把这些品位低下、技艺拙劣的“水货”,当作真正的艺术品,扭曲人们对审美的理解和判断,把江湖卖艺耍把式的做派当作是大师风范,在此请问,真有那个水平吗?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真正艺术家和作品的价值被亵渎,是非标准被混淆,这才是我们和收藏圈里最大的损失。

书法圈的打酱油大师,请问你们真的有那个水平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