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人才、五分鬼才的罗两峰

罗聘,号两峰,祖籍安徽,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

清朝名士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了一个能够“见鬼”的人,他说:“扬州有个罗两峰,能看见鬼”,这个罗两峰就是以善于画鬼,而被称作“五分人才,五分鬼才”的画家罗聘。

罗聘出身于书香世家,在家排行第四。因为他一生下来,眼睛就是碧蓝色的,看起来晶莹可爱,家里就替他起了个小名“阿喜”。小阿喜自由聪明,喜爱绘画,又很用功,少年时期就已经在诗画方面崭露头角了。在他20岁的时候,以诗为礼,拜大名鼎鼎的金农为师,学习绘画和诗文。

五分人才、五分鬼才的罗两峰

罗聘所居住的扬州城气候温和,商贾云集,非常富庶繁华。有钱的商贾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大兴土木,建造了很多美丽的亭台楼阁。扬州城到处杨柳依依,鲜花绽放,是一个游乐的好地方。有很多年轻人整天呼朋唤友,冶游浪荡。

罗聘却没有把时间花费在游乐上,而是甘于寂寞地躲藏在西方寺和朱草寺学习诗画,几年过去了,渐渐学有所成。后来老师金农病故,罗聘便离开扬州去了京城。

五分人才、五分鬼才的罗两峰

在京城里,虽然有老师金农的故交好友照顾,但是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布衣画家,年轻的罗聘依然尝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京城繁华,罗聘却清楚地看到了在繁华的表面掩盖下,人们为了私欲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丑态。

一天,罗聘产生了一个大胆而奇特的想法,他要借鬼喻世,借鬼讽世,用画笔描绘出人鬼颠倒的社会奇观和物欲横流、世风浇薄的人间万相。就这样,他关起门来画了一幅惊世骇俗的《鬼趣图》。

五分人才、五分鬼才的罗两峰

《鬼趣图》共有八幅,画面奇诡怪异但又很有趣。图中有主仆鬼、阔绰鬼、红衣女鬼、霸道鬼,等等。第一幅看上去像地狱中的景象,烟雾中隐隐看见一些离奇的面目和肢体;第二幅前面有一些小鬼低头疾走,一个戴缨帽的瘦鬼神气地跟在后面,像是主仆的样子;第三幅是一个面目丑怪却穿着华丽的“阔鬼”,他手捻兰花,正在对个女鬼讲悄悄话,还有一个白无常在边上窃听;第四幅是一个霸道的矮鬼挟持了一个小鬼,为他捧酒钵;第五幅是一个伸长手臂作捉拿状、咄咄逼人的长脚鬼;第六幅是一个大头鬼,在追两个惊惶逃跑的小鬼;第七幅是一个忙碌鬼打着伞在风雨中疾去,好像正在为什么事情而奔波;第八幅是在古塚旁,两个一身白骨的骷髅鬼在交谈。

《鬼趣图》面世以后,看画的人纷纷惊叹。画面上画的虽然是鬼态,情形动作却全都是人态。很多人看了画都问罗聘:“画中的鬼画的到底是谁?抑或在讽刺谁?”问的人太多了,罗聘索性就回答他们说:“《鬼趣图》中的一切,都是我亲眼见到的;因为我长了一双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蓝色眼睛,所以我能看到鬼世界里的各种鬼相,还可以白日见鬼。”

五分人才、五分鬼才的罗两峰

提问的人看看罗聘碧蓝色的眼睛,又看看他生动的《鬼趣图》,对罗聘的话信以为真,一传十,十传百,从此大家都知道罗聘可以白日见鬼。这话传到大名士纪晓岚耳朵里,他就把“扬州罗两峰,目能视鬼”这件事当做新闻,记录了下来。

罗聘在画《鬼趣图》时,为了烘托画的气氛,想了很多点子,使用了很多独特的技法。他作画之前,要先把纸晕湿,然后行墨设色,随笔所至,烘托出种种幽怪的氛围。本来墨的渗透和渲染是画泼墨山水的技法,他却别出心裁地把这种方法引用到人物(鬼物)画上来,使画的主题和技法得以巧妙地结合,充分体现出了光怪陆离以及使人既悚然又发笑的鬼气和鬼趣。因此,《鬼趣图》刚刚画完,就有很多当时的名士争着在图上题诗以抒发自己对这张画作和当时社会的种种看法。

五分人才、五分鬼才的罗两峰

有个名叫吴照的人题诗道

肥瘠短长君眼见,与人踵接更肩摩。

请君试说阁浮界,到底人多是鬼多。

五分人才、五分鬼才的罗两峰

徐大椿题诗道

早岁已持无鬼论,中年多被鬼揶揄。

何人学得燃犀法,逼取真形入画图。

五分人才、五分鬼才的罗两峰

名士袁枚,编过一本专门谈论鬼怪的书《子不语》,他看到这幅《鬼趣图》后,对罗聘说:“我虽然编了《子不语》这本书,但是见到了你画的鬼,我才知道原来鬼是长成这副样子;只怕能真正了解画中意趣的,大概只有你和我了。”

名士们纷纷题诗,使得《鬼趣图》的主题内涵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丰富。《鬼趣图》和罗聘在京城名声大噪。

五分人才、五分鬼才的罗两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