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考上了公务员的人对于备考生的建议

距离国考的笔试差不多也有一年的时间了,奋战的一年中经历过国考,山东省考和山东的事业编考试。可喜的是最后给了我选择岗位的权利,但其中辛酸只有自己清楚。对于国考笔试,这个第一关卡,我想分享的有这些...

一、心态。不可否认有应届一次上岸,甚至不用复习多长时间,运气爆棚的小盆友,但是。。。我想说的这绝对是少数,大多数人可能都因为公考苦苦挣扎过好多次,甚至多次笔试成绩在进入面试的边缘线。。。所以我们必须调整好心态,好好准备!不可过分大意或过分焦虑。

二、做题时间。笔试内容相对来说非常复杂,上午行测,下午申论。单说行测,好几个模块,正常的发题顺序是常识、言语、逻辑、数量、资料分析,但时间有限,题量大,在有限的120分钟内,求最大分值,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尽可能的扬长避短,合理分配!以我为例,我的逻辑、资料较好,所以我的答题顺序一般是资料分析-逻辑-常识-言语理解-数量。

在时间安排上,对于分值占比相对较大,易得分的资料分析,我要求自己绝对在20分钟内达到错两题之内的正确率,保证这块不失分。言语理解方面,控制在30分钟左右。逻辑题控制在35-40分钟内,这里注意逻辑题中若有特别绕的科学推理或者硬生生看不懂的图形推理,一定要有选择的放弃,切记因小失大!

常识方面,我常说这块就是看以往的储备,天文地理你需要无一不通才有把握。这块我一般重点准备法律、时政的知识点,尽量不失分,其他方面就听天由命,也准备着,但不过分强求了。尽可能10分钟之内作答结束。数量方面,比如工程、概率等固定简单类题型,要争取做对,做好。尽量保证在25分钟之内做对8道题左右吧。

三、细化各项:行测

A言语理解

这块我觉得可以大致分为两块,语句表达类和片段阅读类。片段阅读又可以分为中心理解、细节判断、词语理解、排序等四小模块。

中心理解类,辨别他的方式很简单,从提问入手。有问主旨、意在、想要说明什么的,一般是它无误了!作答时可从这几方面入手:1抓关键词如转折词汇2找脉络3主题词4找对策。拿关联词为例,转折词后的一定是重点。并列句中A与B要知道,A和B缺一不可,都重要。推理句,必要条件是重点。递进句中,递进后面才是重点。

(A)主题词(1)找高频词 (2)要中心围绕词 (3)找找名词;

(B)对策,对策往往解决问题的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但要注意,无中生有的,与题意无关的,无针对解决的都不是!对策一定要好好审审句。

细节判断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为理解正确/不正确,符合/不符合。要注意的是细节判断题尽可能选择也许,大概,一般,可能的这种判断词汇,绝对性的大部分都是错误答案

词语理解,这块往往是成语填空,只能靠多刷题,日积月累了,有时候也讲究语感。

排序题,注意首句的特征,并且关联词一般捆绑使用。

B判断推理

这块一共40题,10道图形推理,10道定义判断,10道类比,10道逻辑。其中,定义判断和类比相对容易,平日练习要保证自己的正确率。图形,要想做的好,我认为还是靠刷题,因为要达到一眼找出规律的水平才能保证做题时间。我建议,平时可以把这一模块近五年的题找出来分类统计,考的是什么规律,一个规律考了几次,从中必能总结出诀窍。例如一笔画基本年年都考,对称性频率也高达四年。逻辑判断还是要熟记相关推理公式,不可否认和个人逻辑能力有关,仁者见仁。

C数量

前面提到过做题时间,一定要再次注意!这一模块中一定要做好每年固定考的几种类型,比如最值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工程问题等。建议大家一定把重点、必考类题型搞懂,尽量保持60%以上的正确率吧。

D资料分析

共20道小题,分为4组,每组5题,涉及识别图表,文字计算等,简单来说就得迅速从题干中找相关数据套公式,用速算估算技巧判断出正确答案。必须要做到心细!眼疾手快!!建议这块大家一定要学习好相关公式的估算技巧,绝不要求精算,浪费时间。做题时可以从选项入手,从差距较小的两个答案中判断正确答案,也是一种省时方法。在这里想提一下,每组题目的最后一小题一般计算量较大,时间来不及的话要学会舍弃。陷阱一般出现在百分比,千分比上或者A是B的几倍,A比B大几倍的细节上,刷题时也要多注意。

四、关于申论

1、做题要精。准备申论的时间对我而言只有最后1个半月的时间,但是重质量的做题效果也不错。

2、华图组织的申论模考,一定参加,按规定时间作答。考后注意分析,1根据评分标准给自己打分,做的不好的重做,重新分析题意。2细听解析课3多看范文,对于范例中好的论据论证通过做笔记记在脑中。

3、多做几套申论批改,根据老师的评分再次细化自己的不足之处。

4、最重要的!练字!!要知道老师的判卷时间超级短,字的美丑私以为若客观没有离题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申论分数。所以平时多下意识的让自己的字体变得更美吧,哈哈。

以上就是我对国考笔试的一些经验之谈了,学到的窍门其实我相信都是大同小异,关键的是我们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

一个考上了公务员的人对于备考生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